第34章 高門反為盛名累,少年俠氣易沖動
- 三國:穿越漢靈帝,開局先政變
- 吾漣仰
- 2012字
- 2025-07-03 12:00:00
明明是官職升遷,可司隸校尉袁逢如今卻可謂是忙得焦頭爛額,甚至為此而叫苦不迭,寧可放棄升官的機會。
聶珍七人于宮門題字,看似是抓到現形的確鑿之罪,可背后所涉及到的勢力卻是盤根錯節,單就對筆墨來源的審問就已經涉及到十數名另外的太學生,以及他們背后關聯的家族、師承。
還不等罪狀最終確認,就不知已經有多少人想要找自己疏通關系打點了。
不過好在,汝南袁氏雖是以軍功而立,但卻是靠著經學傳家而興,族中子弟基本都是受讀于自家私學,鮮少去涉足太學這個泥潭。
也因此,此次被波及之人頂多有些姻親,而無汝南袁氏自家人,不至于讓袁逢避無可避。
而更令袁逢感到煩心的是,一直以來都替自己分析拿主意的弟弟袁隗,這幾日不知為何也閉門不出,面對自己的疑問也都是避而不談,似乎是打算將這個爛攤子交給自己處理。
雖然早已確定了皇帝是打算借此繼續清掃竇武的門生黨羽,并且自家要順勢而為,借助朝堂變革的機會再次騰飛。
可問題是,究竟要做到何種地步?
禁錮流放?腰斬棄市?還是大肆收捕以表忠心?
看著屬下草擬出的幾種罪狀,袁逢實在是犯了難,甚至不由回想起了曾經擔任屯騎校尉的悠閑日子。
雖然并無實權,但駐扎京城之中,也并無危險,每日置宴飲樂,反倒是輕松自在。
而就在袁逢愁眉不展之時,被禁足在府內的袁紹卻是緩緩探出了頭。
走近偷瞄了幾眼桌案邊緣上的一份罪狀之后,更是不由愣住。
大不敬十惡之罪,判處腰斬棄市,族人流放交趾。
短短幾天,京城竟發生了如此大事,自己卻因為被禁足府內而一無所知。
他如今本就是最心浮氣躁的年紀,心中一顆俠義之心更是如何也按捺不住,此前和曹操一起去大鬧婚禮也是為了給友人出頭。
此刻見到如此大案,自然更是挪不開視線。
卻不想,名為叔父實為生父的袁逢卻是已經發現了他的到來,當即將罪狀收了回去,并頗為不耐煩的擺手示意離開。
袁紹雖是無奈,卻也只得行禮告退。
只是,他顯然沒有這么容易放棄。
經過這幾日的閑來無事,他也早已將袁逢每日大致的行動路線摸清。
手捧圣賢書,他輕易通過了袁逢臨行前的視察。
袁紹清楚,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自己這位生叔父多半又是要去找自己的另一位叔父袁隗,一來一回起碼也需要半個時辰。
也就是說,自己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去將這幾日雒陽城究竟發生了什么大事搞清楚。
說干就干,用衣服配合床褥偽裝出自己已經入睡的假象之后,他從后門偷偷繞行而出。
為了節約時間,袁紹沒有任何猶豫,立刻便決定去找自己的好兄弟曹操。
雖只是已有十幾日未曾聯系,但畢竟是才一起闖了大禍,二人的關系非但沒有任何疏遠的跡象,反倒更進一步,會面之后彼此更為親近。
對于袁紹的疑惑,曹操也是毫不隱瞞,將自己所知盡數告知。
“所以,這竟是宦官加害太學生?”
在世人眼中,由于曹操祖父乃是宦官曹騰,也算是當時權傾一時的太監,所以曹操被理所當然的視為了宦豎閹黨一派。
但袁紹卻清楚,曹操絕非這般,甚至可以說是嫉惡如仇,遠比尋常士人更為痛恨為非作歹的太監們。
也正因此,袁紹才會選擇與曹操交好,在其面前自然也不必避諱,可以直言對太監的痛恨。
甚至就連曹操自己,剛剛在提起最近一些時日宦官于雒陽城中一些囂張跋扈的行徑之時,也是不由恨得咬牙切齒。
對于袁紹的疑問,曹操則是給出了極為肯定的答復。
“正是如此,如今曹節、王甫得封列侯,就連張讓那些小黃門行事也是越發囂張跋扈,自然容不得任何異議。”
袁紹聞言,卻仍是皺眉不解:
“可既然這些宦官都敢對廷尉府的尉正直接痛下殺手,為何還要將此事交由我叔父處置,豈不是多此一舉嗎?”
“這正是這些閹人歹毒之處!”曹操聞言,卻是露出了高深莫名的神情:
“他們就是想要以此拉天下聞名的汝南袁氏下水,挑撥天下士人內斗,他們好坐收漁翁之利!”
“這……”
袁紹這才明白為何這幾日叔父袁逢的眉頭為何久不見舒展了,原來家族竟是陷入了這種歹毒的算計之中,心中對于宦官更是痛恨無比。
“終有一日,吾定要手刃天下所有閹人!”
對于他這般痛心誓言,曹操聞言卻是一笑,道:
“何須將來,眼下就有一個絕佳的時機,只是不知你有沒有這個膽魄。”
“此話何意?我又豈是貪生怕死之徒!”袁紹將手握在佩劍之上,眼神堅毅,毫無懼色。
……
“這就是那張讓的家?”
一處氣派院落之外,更衣喬裝打扮過的袁紹、曹操二人看似只是途徑,可注意力卻一直都聚焦其中。
而面對袁紹的疑問,曹操卻顯得成竹在胸:
“我已經提前確認過了,此處正是張讓居所無疑。這幾日他幾乎每天都會出宮,行事極為張揚,更是多次口無遮攔,不知暗中得罪了多少人。”
“刺殺此人,既可以挫一挫閹黨的威風,也不會被輕易追究到我們頭上,豈非兩全其美。”
對于自己這位好友,袁紹自然是相當信任,再加上如今家族蒙難,他更是覺得自己迫切需要做些什么,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不過,看著高大的院墻,袁紹還是不免有些犯難:
“可在不驚動門人的情況下,我們又要如何才能進入其中?”
曹操聞言,卻是含笑不語,只是帶著袁紹圍著院墻繞行,來到了一棵歪脖子大樹前。
“此非留侯相助?”
留侯便是張良,袁紹聞言,亦是不由大喜:
“事不宜遲,隨我,除奸誅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