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口舌遠勝刀鋒利,蠅營狗茍爭名利
- 三國:穿越漢靈帝,開局先政變
- 吾漣仰
- 2039字
- 2025-07-02 19:00:00
“陛下可當真是神機妙算,僅僅只是憑借對官職的調動,就順理成章讓汝南袁氏和潁川李氏兩大世家望族從姻親變成了仇敵。”
崇德殿內,劉宏翻看尚書臺整理、批奏的詔令、文書之時,一旁的曹節親自手持蒲扇扇風,嘴中更是連道溢美之詞。
不同于性情豪爽直來直去的武人,士人并不會因為一言不合就刀劍相向,但士人卻擁有一樣遠勝刀劍的武器。
那便是輿論!
如今這個時代,類似月旦評這樣褒貶評價天下人物的舉宴可謂比比皆是,尤其是一些極具聲望的名士,隨意的一句話可能就足以決定一個后輩的仕途命運。
相當程度上,正是這些所謂‘清議’的名士真正主導了察舉選官制度。
同為天下聞名的名門高第,汝南袁氏和潁川李氏皆有一批充當喉舌的門生士人,為他們在輿論場上沖鋒陷陣,和政敵撕咬,自己則可以置身事外,永遠保持從容、體面,也就是所謂的清流。
而隨著此前李膺親自拜會想要為被捕的太學生求情,卻吃了個閉門羹后,這原本互為姻親的兩家關系就可謂是急轉而下。
短短幾天之內,兩家門生士人互相爭論、駁斥到面紅耳赤的情況比比皆是,甚至還不止一次鬧得宴席不歡而散。
今日同為潁川高門的光祿勛杜密設宴時,更是專程將這兩家的門生士人排除在外。
有人開了先例,想來今后效仿此舉的人只怕是會越來越多,事態也絕不會輕易停息。
對于這個結果,曹節可謂是異常震驚,甚至小心確認過好幾遍真假之后,才敢相信。
原本看起來鐵板一塊的士族竟如此輕易就被分化。
但細想之下,曹節也明白能做到這一點的,除了自己如今侍奉的這位陛下之外,只怕世上再無他人。
畢竟,他可是歷經三朝,見證過不知多少名士賢臣宦海沉浮,但無論是對局勢的預見,還是對人心的洞察,卻是從未有人能夠接近劉宏所展現出的水平。
對于曹節的恭維,劉宏卻是絲毫不以為意。
此人馬屁拍的再好,可終歸是個不穩定因素,遲早是要換掉的。
至于眼下的局面,的確未曾超出他的掌控之中。
政變遠非單純的殺戮,清洗過后所出現的權力真空如何分配,如何平衡朝局勢力,如何安撫人心,才是真正的重頭戲。
竇武雖然野心不小,但畢竟掌權時間太短,還不到半年,根基依舊尚淺。
哪怕在三公九卿之中安插了近半人手,還開始將手伸向禁軍、雒陽城衛,但遠未達到能夠徹底掌控朝局的程度,提拔安插的人手也不全都是李膺這樣的死心塌地之人。
只將其一人扳倒,還遠未到讓朝堂傷筋動骨的程度。
也正是基于這已經經過歷史明證的一點作為基礎,劉宏才能放心大膽的施展拳腳。
只是,歷史上的漢靈帝放任宦官徹底做大,復行黨錮,雖看似有效壓制了世家大族的囂張氣焰,可卻是治標不治本,世家大族依舊掌握著輿論和輸送人才的權力,宛如假寐的餓狼,隨時都在籌備反撲。
更別提還有黃巾之亂這顆暗雷,更是注定劉宏無法采用快刀斬亂麻的方式,用大肆殺戮的方法解決所有威脅。
但一味的忍讓不殺只會讓情況更糟糕。
所以,為了破解眼下的困局,不僅要殺,還要殺的合理,殺的巧妙。
為此,劉宏在律法之外額外劃出了一條底線,那就是竇氏必須斬草除根。
也正因此,他才會吩咐蹇碩捉拿到竇輔之后,不管隨行是誰,如何叫囂,都只當作是冒名頂替的反賊,行事務快務凈,卻也要努力讓影響降到最低。
結果也是令他相當滿意,一個廷尉府尉正,分量不輕,可卻也并非不可替代,正好表明這條底線的份量。
而除了竇武和太監兩伙勢力需要警惕之外,汝南袁氏或者說是袁隗此人亦是小覷不得。
漢末亂局,正是此人托言調遣故吏董卓領兵入京,才徹底將朝局帶往不可逆轉的局面。
如果不是因為董卓和羌人打交道太多,沾染了些不講武德、不顧禮法道義的習慣,覺察袁隗意圖操控自己,直接毫不猶豫選擇動兵將自己的這位恩師滅族。
不然只怕汝南袁氏就要成為下一個梁冀甚至是王莽了。
歷史上汝南袁氏五世三公,還出了一位偽帝,當得是人才輩出,自然是要加以利用。
只不過,袁隗亦非良善之輩,拉攏重用的同時,卻也需要不斷敲打,最好是能夠動搖其日后稱雄的根基。
也就是天下士人的名望,免得日后再出現汝南袁氏高舉義旗,天下群雄云集響應的情況。
而眼下別看這兩家門生士人似乎鬧得不可開交,可既然主家未曾真正下場,就說明還有充足回轉的余地,根本不影響大局。
等日后李膺與袁隗握手言和,兩家主人各自一緊繩,所有的爭吵和不快都會立刻煙消云散。
所謂政治,本就是蠅營狗茍。
袁隗是否可控,野心是否能夠收斂,還要看對于這批太學生最終的處理。
宮門題字,若是要從輕發落,不過是腐儒殿前失儀而已,頂多判處髡刑,也就是剃光頭發和須髯進行羞辱而已。
畢竟太學生本就能夠入朝議政。
但若是以重論處,就可以定為十惡之中的大不敬之罪,禁錮流放只是起步,腰斬棄市乃至于夷族都未嘗沒有可能。
甚至于,若是想擴大影響,太學之中與聶珍等人時常攀談議論朝政之人,皆可算為同謀。
歷史上也正是如此,前后收捕太學生足有上千人,以至于朝野震動,最終不了了之,朱雀門題字也成了一件歷史懸案。
不過也正因此,漢靈帝才看清了太學早已是世家大族的自留地,有了另立鴻都門學的念頭。
立足后世,劉宏自然對此早早便心知肚明,并且早就有了另立學府的想法。
只不過,在此之前,他要看看汝南袁氏的態度。以及……
借此表明自己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