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朝堂洗牌出意料,李膺犯難愁陽謀
- 三國:穿越漢靈帝,開局先政變
- 吾漣仰
- 2400字
- 2025-06-27 12:00:00
對于自己親自撰寫的第二份詔書,劉宏自然清楚其中份量,更明白會在群臣之中造成何種影響。
眼前的局面,可謂盡在預料之中。
而這也正是他的目的所在,竇武提拔了一堆已經徹底斷絕仕途的人擔任公卿要職,這些人自然是時刻銘記恩情,心中免不了要為竇氏招魂。
也因此,自己勢必要將竇武擅用皇權所施加于人的恩情全都收回來。
尤其是這些因為黨錮而被罷黜之人。
同時,這也是對李膺等人的一次試探,看看這些人是否真的對竇武死心塌地,寧愿賭上全家性命也要為其復仇。
至于太常陳球會主動維持朝堂秩序,向自己示好這點,這倒是意外之喜。
看來昨日的敲打還是起到了幾分效果,陳球此人雖已是年過花甲,卻也還算是可塑之才。
嗯,值得一用。
眼看無人再議論,劉宏也不多贅言,而是直接擺手示意侯覽開始宣讀第三份詔命。
這些家伙對于第三份詔命的反應,他可是相當期待。
“制詔有司:如今朝堂官職多有空缺,宜當不拘一格擢選賢才充盈朝堂,以安社稷。”
“杜密杜周甫,為人沉厚質樸、多有厲俗之志,擬暫任光祿勛,加侍中。”
“李膺李元禮,卓有功績,為政嚴明,擬暫任廷尉,徹查竇氏之過。”
“……”
“袁隗袁次陽,德量寬重,仁慈惻隱,由大鴻臚遷太仆,以盡其才。”
“袁逢袁周陽,寬厚篤誠,行著于世,由屯騎校尉遷司隸校尉,守御京師。”
“……”
最后這份詔書長的出奇,念詔的侯覽更是個閹人,聲線尖細怪異,聽上去頗有些荒唐的意味。
可滿朝公卿官員,此刻卻無一人敢分神哪怕片刻,皆是全神貫注,生怕錯漏了任何一處細節。
在上一份詔令罷黜了竇武所重新啟用的所有人之后,最后這第三份詔書更是尤有勝之,直接讓朝堂勢力來了個大洗牌。
先是上一份詔書中剛剛被罷免的李膺、杜密等人被重新啟用,依舊被委以重任。
除此之外,即便是袁隗、袁逢這等并未參與竇武謀劃之人也都受到了影響,官職更易。
不過總體而言,原本是九卿的,新的官職依舊是九卿,原本是三公的,也依舊位列三公。
原本為中兩千石,位列次卿的河南尹、御史大夫以及禁軍校尉等人,也盡皆都是同級調動。
并且,由于竇靖、尹勛等人身死于政變之中,空缺出了不少要職,有人更是直接升了官。
就比如出身汝南袁氏的袁逢,從越騎校尉改任司隸校尉,看起來只是平調,官秩未變,但卻成了三獨坐之一,在朝堂之中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當然,竇武的大將軍之位,依舊空缺,劉宏可沒有閑到打算給自己添堵。
等侯覽終于將這份詔命宣讀完畢時,縱觀滿朝大員,也唯有昨日加元服在場見證的太傅陳蕃、太常陳球、宗正劉寵以及大司農張奐未曾更易。
親疏遠近,不言自明。
而相較于上一份詔書宣讀后的滿堂嘩然,這份詔書宣讀后朝堂之中卻是久久陷入沉寂之中。
李膺是最先被念到的兩人之一,可直到此刻依舊是不敢置信。
世人皆知,他李元禮最是剛正不阿,為了王法正義可以不顧上命,甚至不惜正面頂撞天子。
可劉宏卻讓他擔任廷尉,還直接點明要他負責審理有關竇武作亂的案子。
竇武僭禮、興兵皆是確鑿無疑之罪,如今又是兵敗自刎,無論是誰,都能夠輕易理明案卷官司,讓此事徹底蓋棺定論。
可唯獨李膺是個例外,他是被黨錮打壓最甚之人,也是天底下最感激竇武之人,自認可以為其赴湯蹈火。
但眼下,他卻要去負責審理自己的恩人,親手讓其死后也背上罵名。
繼續保持剛正不阿?還是為恩人保留最后一份體面?
忠與義,清名和士人聲望,從這份詔命下達開始,就注定不可能兩全。
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陽謀!
杜密、荀羿則是彼此呆望,卻發現彼此眼中皆是震驚之色。
他們同為潁川大族,家大業大,行事作風自然也不像李膺那般激進。
即便皇帝真的要復行黨錮,將他們再度罷黜,他們最多也只是配合李膺、王暢等人順水推舟,盡可能讓自己顯得合群而已,并不會真與當朝天子拼到魚死網破的程度。
也因此,對于上一份詔命雖是驚訝于黨錮竟來得如此之快,但更多的卻也只是為了表示和李膺等人共同進退而已。
畢竟,他們可都是與李膺并列八俊。
但現在看來,皇帝非但沒有復行黨錮的意思,反而是依舊打算重用他們,自然是兩全其美,名聲和官職都能夠保全。
不過,能夠在朝堂之中位列要職,他們自然能夠猜出皇帝此舉的意圖。
毫無疑問是為了徹底摒除竇武的影響。
也就是說,只誅惡首,其他人則是既往不咎。
當然,前提是得表明自己的忠心和價值。
接收到這個政治信號的自然遠不止是杜密、荀羿兩人,此刻位于朝堂之上的大多數人都是對此心知肚明,原本懸著的心也都落了地。
天子雖幼,行事卻是穩重,在朝為官依舊是安全、明智之舉。
原本人心惶惶的局面,瞬間便被扭轉大半。
原本已經徹底心灰意冷的太傅陳蕃不可思議的呆望著劉宏,想要從少年的臉上看出些蛛絲馬跡來,好確認自己是不是因為年事已高耳鳴幻聽了。
而等劉宏示意侯覽將最后那份詔書送到陳蕃面前的案幾之上,陳蕃更是反復確認了好幾遍,依舊是一臉的不可置信。
所以……根本就沒打算復行黨錮?
而是為了拉攏人心,徹除竇武的影響?
這少年,竟有如此手段?!
而在他身旁不遠處,剛剛調任為司徒的王暢則是不動聲色打量著與自己位列同一排的胡廣、劉矩二人。
上公太傅,大將軍,以及三公司徒、司空、太尉并稱為五府,皆有開府征辟之權。
如今竇武身死,大將軍空置,太傅地位超然,在這番重新洗牌當中,自然就成了原本的三公互相頂替位置。
并且不出意外的話,朝堂大事也多會由他們三人經手。
不過,三公雖是官秩相同,皆為萬石,可職權卻是大相徑庭。
太尉轄太常、光祿勛、衛尉三卿,司徒轄太仆、廷尉、大鴻臚三卿,司空則是轄宗正、大司農、少府三卿。
雖然多有名臣遍任三公,但同一任三公之間由于職權互相轄制,經常會有不和、爭論的時候,王暢和其他兩人的關系也談不上多融洽。
再加上僅僅片刻之前,他還滿心想著要如何支使揮下三卿毀壞傅籍,好為接下來繼任的司空埋雷,更是令他感覺心中有鬼。
反倒覺得在如今的局面下,其他兩人也有可能會有同樣的辦法針對自己,心中不免焦急起來。
不行,必須等在他們行動之前完成交接,并且務必要將籍冊徹底清查一遍!
免得落入這兩個家伙的圈套!
胡廣、劉矩見他神色不善,目光閃爍,心中也是不免思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