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3宗族部曲

劉備自然是知道同為涿縣人的涿縣劉氏和涿縣張氏這兩大宗族之間的一些恩怨的,早年間,這兩大宗族因為淶水(今天的拒馬河)流經的一片狹長的幾百畝的灘涂荒地發生過極其激烈的械斗。

當然,指揮宗族械斗的領頭人,都是各自的家族少壯子弟,具體執行打斗的則是雙方各自的部曲和佃戶。

佃戶自然指的是租住地主土地進行耕種的農民。

而“部曲”原本是西漢時期的軍隊編制名稱。

當時,大將軍營中,通常設有多個“部”,其將領稱為“校尉”或“中郎將”,各部都有自己的明確職責。

一部的兵力沒有固定的數量,通常根據戰爭的需要,因應變化。一般來說,在數千人左右。

“部”下分“曲”。

一個部,統領幾個曲。

曲的將領稱為“軍侯”。

一個曲的兵力在千人左右。

“曲”的下面,還有更小的軍事編制單位,如屯、隊等。

可以說,在西漢軍隊中,部曲是極其重要的軍事編制單位。

然而,到了東漢末年,天下漸漸地不成個天下,帝國內部官民矛盾日趨激烈,邊疆一帶盜匪橫行,尤其是異族外患頻仍。

而東漢中央,桓靈二帝貪圖逸樂,誤國誤民,昏庸無道,外戚、宦官兩大勢力輪番上陣,互相傾軋。

黨錮之禍又使得士人集團備受打壓,導致大漢帝國政權日漸衰微,權威不復往昔,對地方的控制能力也隨之逐步減弱。

尾大不掉,日趨強烈。

天下土崩瓦解之勢,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各地盜賊四起。

流民遍地。其中,更有嘯聚山林為盜匪者。

大亂之象已經顯現。

遠見之士,內心不能自安,惶惶不可終日。

各地豪強有鑒于此,紛紛組織私人武裝,并修筑堡城,以保護自己的家族人丁和錢糧財產。

這些豪強地主的私人武裝,漸漸地便被人們稱為“部曲”。

就這樣,一個全新的部曲制度也應運而生。

而組成豪強部曲的人,主要是農民。

這些農民自愿依附豪強地主,自愿加入部曲,閑時種地養殖并進行一定的軍事訓練,戰時跟隨主公出戰,亦兵亦農,因此,他們與豪強地主有著極強的人身依附關系。

一旦成為部曲成員,就不能隨意離開主公,一切都要聽從主公的安排,并對主公絕對忠誠。

部曲成員有些像是主公豢養的死士,又有些像是主人的奴仆。

他們之間并不是單純的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而是有著更深一層的連接,甚至將彼此的命運都拴縛在一起。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種部曲與主公之間的關系,與軍隊中長官與士兵之間的關系是截然不同的。

——主公有照顧、養護部曲的家小的責任,部曲則要完全聽命于主公,并且只聽命于主公一人。主公一旦身死,部曲仍然會依附于主公所在的家族,并聽命于這個家族所推選出來的新的主公。

豪強地主的部曲人數,則是根據實力大小而不同。

像袁紹、曹操等人背后的世家大族的部曲,規模極其龐大,有好幾萬人之多。

而像曹魏名將——李典的宗族部曲,則有三千多家,也就是小一萬人。

至于涿縣劉氏的部曲人數,劉備作為宗族中人,自然是十分了解的,知道大約有一百來家,三百多人左右,其中能參加戰斗的青壯年有一百多人。

自然,劉備身在涿縣,也風聞涿縣張氏的部曲人數,大體上與涿縣劉氏相當。

因此,這兩家的宗族械斗才打得有來有回,互有勝負。

而那塊狹長的淶水灘涂的歸屬公案,至今沒有解決。只是在涿縣令的調停下,被分為了涿縣劉氏實際控制區和涿縣張氏實際控制區兩大塊。

暫時息事寧人,兩家也維持著表面上的和氣。

從涿縣東部游徼的口中聽到死者是涿縣張氏的子弟——張渾之后,劉備突然感到這件事情可能并不是那么簡單,背后可能還牽扯著很多的恩怨情仇,搞不好又會惹得兩大宗族再次陷入無盡的仇殺之中。

見劉備沉默不語,程游徼也冷聲道:

“劉備,你敢說你不認識張渾?”

“我……”

劉備沉吟。

根據原主的記憶回溯,他還真不怎么認識張渾,只是遠遠地隱約看見過張渾,當時也不敢過于靠近。

不過,對于張渾的事跡,劉備卻頗有耳聞。

當年,指揮涿縣張氏的部曲和佃戶,與涿縣劉氏進行宗族械斗的人,就是這個張渾。

張渾是涿縣張氏的族長張千的大兒子,二十八九歲的年紀,為人勇武好斗,做事張揚,身后經常跟著六七名剽悍的豪仆。

想到這里,劉備不禁問:“游徼,在野豬林里,只有張渾一個人的尸體嗎?他的隨從一個也不在?”

程游徼沉聲道:“根據現場的打斗痕跡來看,的確是只有兩個人。我也十分奇怪,為什么張渾會一個人出現在涿縣城東的野豬林里……關于這個問題,我還要問你!”

——他還是把劉備當做殺人兇手。

劉備對此很是無奈。

他知道張渾被殺,背后有著很多的隱情。

但思來想去,都不應該是涿縣劉氏宗族的人做的。

統領涿縣劉氏宗族部曲的人,是族長劉敬的大兒子——劉不疑。

劉備很是了解劉不疑,知道他雖然喜好勇武,但性格溫厚,襟懷坦蕩,更兼剛正不阿,絕對不會做出這種設計殺人的事情。

整個居住在大樹樓桑里的劉氏宗族中人,也大都正直無私,崇尚忠孝節義,與人為善,極少與人結怨,更多是本分生活,只有在遭到無端欺壓之時,才會奮起反抗。

且涿縣劉氏與涿縣張氏向有恩怨,處于嫌疑之地,更兼野豬林靠近大樹樓桑里,劉氏宗族更加不可能如此明目張膽地做事,給自己招惹是非。

劉備思來想去,認為:這倒像是有人故意在靠近大樹樓桑里的野豬林刺殺了張渾,然后嫁禍給涿縣劉氏家族中人。

可巧不巧,那天凌晨,家貧的劉備正好從那一片野豬林經過。

這一段公案就這樣著落在劉備身上。

劉備皺眉苦思,誰會陷害涿縣劉氏呢?

自他的了解,涿縣劉氏除了與涿縣張氏因為淶水灘涂有些齟齬之外,與其他宗族或個人幾乎沒有什么恩怨。

涿郡位于幽州西部,乃是大漢帝國的邊疆地界,靠近塞外,是東漢“緣邊九郡”之一,民間與歸附東漢的十郡烏桓人頗有來往,民風彪悍,人人尚武。

除了涿縣劉氏、涿縣張氏之外,這里最有名的世家大族就是涿郡盧氏了。

涿郡盧氏就是后來的大唐五姓七家之一的世家豪門“范陽盧氏”,也是劉備的老師盧植所在的家族。

此外,涿郡較大的家族,還有涿縣毛氏、方城劉氏、容城孫氏等。

這些家族與涿縣劉氏沒有太大的利益糾葛,而且彼此之間還互相通婚,一向井水不犯河水,保持著友好,甚至還能夠做到守望相助。

那會是誰如此忌恨張渾,甚至對其痛下殺手呢?

劉備一時之間也想不明白。

突然,他的頭腦之中靈機一動,對程游徼大聲道:

“誰從此次的殺人案件中獲益最大,誰就是最大的犯罪嫌疑人。”

這句話是現代社會里,警方分析殺人犯罪案件時常用的邏輯。

在沒有明確證據指向兇手的情況下,誰能夠從謀殺案件中獲利最大,誰就最有可能是犯罪嫌疑人。

——因為獲得最大利益的人,有著更強的犯罪動機。所以他的嫌疑最大。

聽了劉備的話,程游徼也覺得新鮮,沉吟著問:

“……那么,誰獲利最大呢?”

劉備淡定回應:

“這個就要看游徼接下來的調查了。”

“什么意思?”

程游徼雙眼看向劉備那一張已然成熟老成的臉。

劉備不動聲色:“接下來,游徼只需要調查一下誰繼續掌管十五里鋪就可以了。”

程游徼乜斜這雙眼,默然道:

“十五里鋪向來都是涿縣官府的市長派遣的屬吏——市掾掌管。鄉嗇夫和東部游徼、北部游徼偶爾也會幫忙協助管理一下。”

——市長是東漢時期設于郡縣的專管市場交易、稅收、治安的專職官員。市掾是市長的屬下輔助官吏。

鄉嗇夫是漢代基層行政體系(郡——縣——鄉——里)中的重要官職,主要負責鄉一級的民政、稅收及司法等事務,隸屬于涿縣令。

“游徼大人說的很對。”

劉備沉吟著,又道:“不過,這都是明面上的事情。暗地里,還有人在掌管著十五里鋪。游徼是東部游徼,負責涿縣城東一帶區域的巡查緝捕,不會不知道吧……”

他認為這程游徼根本就是在揣著明白裝糊涂。

“哦!”

程游徼饒有興趣地看向十五歲的少年劉備,目光中似乎隱藏著一層迷霧,“那你倒說說看,還有誰在暗地里掌管著十五里鋪?”

劉備當即回道:“就是剛被人謀殺的張渾啊!”

“是嗎?”

程游徼繼續裝作毫不知情的樣子,“劉備,你這么說,可有證據?”

劉備只好道:“我在十五里鋪賣草鞋,除了向市掾繳稅之外,還要支付一定的常例錢給張渾。我認識前來收取常例錢的人,就是張渾的豪仆。除了我之外,所有在十五里鋪開店鋪、做生意的人,都要按時繳納常例錢。否則便會被壯漢們哄打出十五里鋪。”

程游徼聞言,重重地冷哼一聲,裝模作樣地怒聲道:

“常例錢……嗤!他張渾難道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敢如此明目張膽地在十五里鋪收取常例錢?”

聽了程游徼的話,劉備的心中頓時莫名響起了一句電影臺詞:你很能打嗎?能打有個屁用啊!出來混,要講勢力,講背景。你哪個道上的?

傻子也知道,張渾敢在十五里鋪“插旗”“立棍”,收取常例錢(保護費),背后自然是有保護傘的。

背靠大樹才好乘涼。

就像是《西游記》里的山精野怪、牛鬼蛇神,為禍一方,殺人如麻,但他們的后臺卻是萬民敬仰的天上神仙。

世事往往就是如此吊詭魔幻。

……

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后自請愿徙部曲宗族萬三千余口居鄴。

——《季漢書·李典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西区| 沙田区| 新河县| 政和县| 渑池县| 黄平县| 巴马| 江门市| 岳阳县| 南昌市| 周宁县| 基隆市| 辉县市| 乌审旗| 临漳县| 马边| 祁阳县| 莆田市| 吴忠市| 云安县| 黄山市| 桃园市| 扶余县| 曲水县| 吉安市| 香港 | 张家川| 滦南县| 阆中市| 景谷| 永和县| 江北区| 锡林浩特市| 宜君县| 法库县| 枣阳市| 中宁县| 工布江达县| 西贡区| 宁海县| 罗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