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取天下,就像是種地……”
劉備望著天上的明月,侃侃而談,“你先要選擇一個好地方,不但靠近水源,且還能藏風聚氣,最重要是日照充足,然后,你要把地里的雜草都清理干凈,接著耕地翻土,使土壤松活,氣息交感,再然后,你要在春天播種,經過一整個夏天的孕育,最后在秋天收獲。這樣,凜冬來臨之后,你便可以躲在溫暖的屋子里,烤著爐火,吃著收割而來的糧食了?!?
耿雍聽了,覺得有趣極了,問:
“玄德,你選好地方了嗎?”
“就是涿郡!就是幽州!”
劉備沉聲道。
耿雍聽了,點了點頭,“高皇起于豐沛之地,光武崛起于南陽,你為什么選擇這里?”
劉備微微一笑。
他知道現在是公元175年,乃東漢靈帝劉宏熹平四年,離公元184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還有十來年的時間,而他的“戰(zhàn)略顧問”兼股肱之臣諸葛亮,要到公元181年才出生。
在沒有諸葛亮的日子里,劉備想著要先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占據一塊根據地,從而在這個大爭之世里有征戰(zhàn)天下的底氣。
因此,他首先要自己給自己來一個幽州版的“隆中對”?!部梢哉f是后世穿越者給劉備的“樓桑對”。
俗話說“三國耗盡英雄氣,兩晉盡是鼠輩出”。
能夠在英雄輩出、九死一生的三國站穩(wěn)腳跟,的確是不容易。
此時的劉備,早就已經明了華夏五千年歷史,知道從古至今,在華夏大地上,都是從北向南打容易,從南向北打則苦難重重。
也就是說,南征容易北伐難。
縱觀歷史,能夠北伐成功的,也只不過是漢中王劉邦、南宋皇帝劉裕(未完全成功)、大明皇帝朱元璋以及近現代的常凱申,寥寥數人而已。
但南征成功的皇帝就太多太多了。
尤其是從巴蜀之地北伐,難度系數更高,不但要穿越崇山峻嶺,面臨后勤補給的巨大壓力,還有孤軍深入的軍事冒險往往又面臨著九死一生的局面。
除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兵仙韓信,能夠取得從巴蜀之地北伐的成功之外,古今多少智謀勇武之士幾乎沒幾個能夠做到。
自比管仲樂毅的絕世大才諸葛孔明,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卻最終病喪五丈原。
天水姜伯約十一次北伐,均告失敗。
想要從巴蜀翻盤,從而一統天下,難于上青天。
想到了前世的種種艱難困苦,此時的劉備,下定決心要在自己的老家幽州建立一塊根據地,從涿縣開始,一步步崛起發(fā)跡,直至一統幽燕之地,北服烏桓鮮卑,然后南向以爭天下。
屆時,他將先奪冀州,后攻青州,接著越過太行山,攻取并州,再接著,襲取兗州,占領徐州,接下來就是司隸、涼州,這個時候,“橫大河南北,合八州之眾”,再“奉天子以令諸侯”,尊正朔以討不臣,則其余豫州、荊州、揚州、益州、交州、海外夷洲、流虬諸地,可傳檄而定,不足憂也。
這也是田豐、沮授為袁紹制定的戰(zhàn)略構想。
后來的曹操一統北方,戰(zhàn)略上大體上也是這么走的。
這是因為,東漢末年之時,天下的人口大約有三分之二在北方,這里底子優(yōu)厚,人才輩出,戰(zhàn)略資源足以支撐一統華夏,而江南之地只有約三分之一的人口。
蜀漢所在的益州,雖然是天府之國,但在東漢末年之時,人口卻遠遠不及北方和江南,任憑是諸葛亮這樣的天縱奇才,在這樣的人口劣勢之下,也難以扭轉危局,一統天下。
冷兵器時代,人口就是最大的戰(zhàn)略資源。
因此,劉備此時想的就是——必須在北方站穩(wěn)腳跟!
北方不但人口眾多,民風彪悍,奇才輩出,而且還有塞外的馬匹可供軍用,更可在收服烏桓、鮮卑之后,借用他們的突騎的勇武戰(zhàn)力,大殺四方。
再加上,幽州涿郡涿縣是他的老家,他劉備從小生長在這里,對這里的一草一木都萬分熟悉。
他的朋友故舊、老鄉(xiāng)親戚也都在這里,更容易將他們都發(fā)展成為自己的勢力,從而在這片根據地里獲得強大而穩(wěn)固的、旁人無法撼動的基本盤。
有了這個鐵打的基本盤之后,才能南征北戰(zhàn),東征西討。
再者,幽州的戰(zhàn)略地位極其重要,后世的元、明、清三朝更是將這座雄踞幽燕的城池當做帝京國都。
劉備想著,一統天下再造大漢之后,他也將會把帝都定在幽州城。永鎮(zhèn)北方,天子守國門,撫壓塞外五胡,使之不敢進窺燕云之地。
這就是劉備給他自己的“隆中對”。
想要奪取天下,肯定要有縱觀全局的戰(zhàn)略規(guī)劃。
上一世,劉備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就在這方面吃了大虧,以至于打了半輩子仗,才在荊州遇到了能夠從戰(zhàn)略層面上進行高屋建瓴的規(guī)劃的頂級人才諸葛亮。
如果劉備在上一世成功拿下四戰(zhàn)之地——徐州的時候,便有諸葛亮的輔佐,他或許早就一統天下了。
這一世,他制定好大的戰(zhàn)略之后,便可以對這個大的戰(zhàn)略,再進行細分,預設好每一個階段的任務,要達成的目標,然后一步步地達成這些小的目標。
當所有的小目標都達成的時候,也就是他的大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成型的時候,也就是他一統天下的時候。
想好了這些大的方向之后,他便開始給十五歲的自己進行一番近期的規(guī)劃:
州郡知名——天下知名——師從盧植——獲得軍功——鎮(zhèn)守幽州——橫挑強胡——深根固本。
這些規(guī)劃,劉備打算在十年之內完成,也就是在黃巾起義爆發(fā)前完成。
劉備將自己的這些想法,大致上給耿雍說了說:
“……北威匈奴、烏桓、鮮卑諸胡,東臨幽冀,西服并涼,以此為根基,可南向逐鹿中原,底定青徐兗豫,然后,南向掃蕩荊楚、吳越、巴蜀、南越諸地。則天下我有,四海來賀?!?
耿雍聽了,也覺得茅塞頓開:
“玄德,聽了你的話,我才覺得,原來我們所生活的這片幽燕之地,戰(zhàn)略位置如此重要。照你的規(guī)劃,幽燕定,則天下定。這些戰(zhàn)略規(guī)劃,恐怕只有天下最頂級的軍師才能制定。而你一個人便事無巨細全部籌劃妥當了。真可謂是千年難遇的雄主!而你現在只有十五歲而已?!?
劉備沉聲道:
“昭帝八歲即位,十四歲親政,已能明辨是非,信任霍光,最終開創(chuàng)昭宣中興。和帝十歲即位,十四歲鏟除竇氏外戚集團,改革吏治,成就永元之隆。甘羅十二歲為秦國上卿,少年宰相,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迫使趙國割地事秦。對于我來說,十五歲的年齡已經不小了。尺璧非寶,寸陰是競。必須抓緊時間了?!?
耿雍默默地點了點頭,又沉吟著道:
“玄德,對于你的逐鹿天下的神策,我想補充的是,如果你想要把幽燕之地作為肇基之土,那就要守好太行八陘中的滏口陘、井陘、飛狐陘、蒲陰陘、軍都陘。這些交通要道,都是并州勢力、鮮卑勢力侵入幽州的捷徑?!?
“那是當然?!?
劉備沉聲道:“燕山是塞外和漢地的分界線。太行山則是并州和幽州的天然屏障。想當年,楚漢相持之時,酈食其勸高皇占據太行山關礙要點,杜太行之道,距飛狐之口。高皇正是采納了酈食其的的謀劃,驅虎吞狼,使韓信擊陳馀,最終成功控制了井陘要塞,威服齊趙諸侯,從而徹底扭轉了楚漢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態(tài)勢,從整體大局的形勢上一舉遏制了項羽,把項羽的勢力壓縮在中原一帶,為最終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奠定了基礎。的確是天下奇策!”
經過耿雍的提醒,劉備也想到了上一世諸葛亮的隆中對,之所以沒有能夠全盤實現,便是因為忽略了荊州和益州連接處的地理形勢的不利之處,導致蜀中之兵難以快速救援荊襄之軍。
關羽失之荊州,劉備敗于夷陵,皆是因此。
諸葛亮的“隆中對”也最終成為永世不能實現的戰(zhàn)略構想。
而如今,劉備自己給自己籌謀的“樓桑對”,這一逐鹿天下的奇策,才剛開始在心田播下一粒種子。
……
諸葛之謀(隆中對),雖曰先據荊、益,然荊、益相距千里,分兵兩處,終難應援,關羽之敗,正由于此。
——趙翼《廿二史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