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13劍非萬人敵,文竊四海聲
- 三國:重生昭烈劉備
- 李文玄
- 2307字
- 2025-06-17 09:20:20
劉敬也聽說涿縣西邊的白石山上盤踞著一伙山賊,但勢力不大,若這些山賊果然來偷襲樓桑里,僅僅是劉氏宗族的部曲便可以應付,更何況宗中莫名其妙地出了一個技擊高手——劉備。
因此,他心下的憂慮頓時一掃而空。
一行人便換了一家酒店。
仍舊尋了一個私密的閣子。
席間,氣氛融洽。
眾人望向劉備的目光,都有艷羨激賞的神色。
南部游徼劉豹一遍吃著胡餅,一邊對劉備道:
“玄德,等再過幾年,你長大一些,讓大伯給你舉個孝廉吧,現如今,你勇擒白石山賊寇,聲名也傳到都尉府了,不日便將州郡知名。這對你的未來仕途可是大大地利好。縣君、府君定會向上面著力推薦你。你一旦舉了孝廉,便可以前往雒陽皇宮做皇帝的郎官,做一段時間的郎官之后,便可以正式到州郡為官。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涿縣劉氏家族也定當鼎力相助。怎么樣?”
劉備的爺爺劉雄、父親劉弘,走的都是劉豹所說的路子。
這也是當時的世家大族子弟所要走的。比如,魏武曹操就是通過舉孝廉的路子,一步步踏入仕途的。
不過,舉孝廉的名聲在當時的社會上已經臭了。
民間更是流傳著一首歌謠:
舉秀才,不知書。
察孝廉,父別居。
寒素清白濁如泥,
高第良將怯如雞。
這表明東漢桓靈時代的選官制度,已經被世人所唾棄。
世家大族遮蔽了寒門士子的上升通道。
大量庸碌無能之人,進入官場,導致東漢末年社會階層逐漸固化。
門閥開始崛起。
比如,袁紹所在的東漢名門——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勢力極其龐大。
像這種累世公卿的世家大族,一旦天下有變,便可以號令群雄,裂土封疆,甚至與朝廷相抗,一較短長。
漢末,河北袁紹、汝南袁術這兩大強盛的勢力,都是借助家族的聲名地位,在亂世中由門閥轉變為軍閥的典型。
相比于汝南袁氏這樣的體量龐大的世家大族,涿縣劉氏還是比較弱小的。
兩者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因此,劉備并不想重復父輩的老路,走舉孝廉這一條艱難的道路。
身為習武之人,并擁有數千年知識的他,更想通過軍功,一刀一槍地在戰場上崛起。
畢竟,亂世之中,實力是第一位的。
誰的軍隊夠強大,誰才能說得上話,誰才不會淪為餐桌上的魚肉。
而此時,劉備聲名的打造,已經完成了第一步——州郡知名。
接下來,他還要干票大的,從而天下知名。
在亂世里,一個人勇武尚俠的好名聲,往往會引起天下豪杰的追慕影從。
在亂世里,一個人忠義仁德的好人設,往往會讓天下百姓歸心。
得了民心,就等于是得了天下。
心中想定之后。
劉備默默地喝了一口醪糟,方才對著眾人正色道:
“現而今,世道污濁,官場之路艱難,備實在是不想踏足其中。咱們涿縣劉氏,畢竟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孫,皇族遠親,家世清白。備一身本事,也不想辱沒了宗族,不如到邊關上,一刀一槍,博個出身,將來或有封侯之日,也為祖宗爭口氣。”
劉敬聽了,贊賞地點了點頭:
“難得玄德如此有心。這才是我劉氏子孫。不走尋常之路,偏要自己殺出一條血路來。正所謂是好男兒志在四方。甚好。”
族叔劉元起忽道:
“玄德,一刀一槍博個封侯之位,固然是好。但如今,朝廷以儒家五經為治國根本,普通士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無論如何也要通曉經學。我已經決定讓你的族弟劉德然前往雒陽緱氏山精舍,跟隨太學博士盧植盧公進修經學。你如果有意的話,我可以資助你與德然一同前往。”
劉備聞言,沉吟不語。
族長劉敬也道:
“一向聽聞我們涿郡涿縣有一個盧氏家族,出了一位經學大家,叫什么盧植的,后來被朝廷征辟,現任太學博士。怎么他還在緱氏山上開了一個精舍?”
——古之儒者,教授生徒,其所居皆謂之“精舍”。
劉元起點頭道:
“是的。盧博士乃海內大儒,年少之時,曾經師從太尉陳球、大儒馬融,精研儒學。當世大儒鄭玄、管寧、華歆,都是盧博士的同門師兄。如今,他居住在雒陽緱氏山上,有一班入室弟子常跟隨左右。”
劉敬看了一眼劉備,道:
“玄德也曾經在族中私塾念過四書五經,如今的他,也算是文武雙全。不過,玄德似乎不太喜歡讀書,他好像更喜歡習武打獵、飛鷹走犬。”
“若說起文武雙全,盧博士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劉元起頗為興奮地道:“我們的這位涿縣老鄉盧博士,身長八尺,聲如洪鐘,不但經學熟稔有見地,其手上的一套戟法也有數十年之功。不論是步戰,還是馬戰,盧博士手上的那一條長戟,使得是出神入化。玄德既然對技擊之術那么感興趣,到時候,去了緱氏山精舍,可以多向盧博士請教一二。”
劉敬聞言,也忍不住贊許地道:
“真不愧是我燕趙慷慨悲歌之士。沒想到盧博士還有這一手。玄德和德然兩兄弟去做盧博士的入室弟子,那是再好不過。到時候,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必能成就一番功業。”
“入室弟子還談不上,得到老師真傳的人,才能被稱為入室弟子。”
劉元起糾正道:“玄德和德然此去緱氏山盧博士精舍,也只能算是列于門墻之內,跟隨學習的入門弟子而已。”
劉敬點了點頭,“能夠入門,那也不容易了。想必涿縣盧氏也是看在與我們涿縣劉氏是同鄉故舊的份上,才會肯破格收錄玄德和德然吧。”
“一方面是看在同鄉故舊的份上,另一方面,盧博士也是想要選拔一些出身幽州的邊郡子弟,好生培養一番,以為國家捍衛邊關,抗擊鮮卑的進犯。他也是出于一片公心。”
劉元起感嘆了一聲,接著又道:“盧博士也精研兵法韜略、攻城野戰,他也經常向親友表達過戡平邊患、匡扶社稷的志向。無論如何,劍,不過是一人敵,十人敵,至多不過百人敵。若想成為萬人敵,還是得學習兵法韜略。”
這一點倒是很讓劉備心動的。
盧植文武雙修,曾經數次前往江南平定叛亂,后來在黃巾起義爆發后,更是率領大漢北軍五校,出征冀州,討伐黃巾軍。
他與朱儁、皇甫嵩號稱是“漢末三大名將”。
能夠跟隨漢末三大將之一的盧植學習文韜武略,這可是萬分難得的。
劉備自然不會放過這一個天賜的機會。
……
淑少學明《五經》,遂隱居,立精舍講授,諸生常數百人。
——《后漢書·黨錮傳·劉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