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十貫錢七條命
書名: 匡扶大宋作者名: 張不撲本章字數: 2025字更新時間: 2025-07-07 07:01:29
楊成遠遠望見自家院外圍著的村民,心頭猛然一緊。
有村民正朝他拼命揮手呼喊,聽不清說的什么,但那個急切的模樣,和那日一樣。
不好,出事了!
他渾身血液瞬間凝固,繼而發瘋似地朝家中狂奔。
“楊成!你來的正好,你家出事了,快進去看看吧!”
“楊成!和魯小員外好好談,千萬不要動刀!”
“楊成!你若他們通通砍了,俺就認你做哥哥!”
村民們見楊成奔來,紛紛讓開道來,對著他說什么的都有,但就是沒有敢進院的。
院外的動靜,院內自然也聽到了。
當聽到院外傳來“楊成”這個名字后,魯小員外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
看來謠言害人,楊成竟還活著,不過活著也無妨。
他這次可是有備而來,整整六個漢子,這楊家的八畝良田,今日勢在必得!。
至于這楊家寡婦嘛……
魯小員外貪婪的目光在那玲瓏有致的身段上游走,咽了咽口水。
最好也一并收了!
只聽“砰”地一聲!
院門轟然洞開,木屑四濺。
眾人聚目,只見一個官差立在門口,皂衣鐵牌在陽光下泛著冷光。
魯小員外眉頭大皺,這楊家二郎還真如傳言所說,端上了公家飯碗。
看來今日最多只能要回欠賬了。
官差的面子,他還是要給的。
他想給楊成面子,但楊成哪里會給他面子?
他掃眼院中。
待看到地上生死不知的書童和嫂嫂臉上血紅的五指印后,怒火直沖天靈。
刷!
他二話未說,柴刀已然在手,直撲最近的潑皮而去。
“楊成!”
魯小員外看著如瘋牛一般的楊家二郎,立馬喝道:“某今日來此只為討債,非是……”
話音未落,寒芒乍現。
最近的潑皮脖頸間突然綻開一道血線,鮮血如泉噴涌,濺起丈余高。
那漢子捂著喉嚨,瞪圓雙眼栽倒在地,眼見是活不成了。
魯小員外直接被這一幕嚇傻了。
什么人這是?
哪有二話不說直接砍人的?
第二人潑皮見楊成撲來,舉棍欲擋,僅是一招而過,便仰面栽倒。
魯小員外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指著楊成哆嗦道:“快……快攔住他!”
他說完爬起來就直奔院墻而去,竟是想要翻墻逃走。
院門雖大開著,但他哪里敢往楊成身邊湊。
還剩四個潑皮,也嚇得撒腿就跑。
欺壓小民他們在行,但面對楊成這個吃人猛虎,誰敢出頭?
楊成這幾日跟在王智后面也是吃上飽飯了,身手愈發矯健。
一刀一個,干凈利索。
轉眼間,院中只剩魯小員外還在徒勞地爬著墻頭。
他方才已經是爬上去了,但不知被院外哪個刁民誰伸手一掀,又把他掀翻在院中。
他來不及開罵,因為院中那個瘋子已經朝他走來了。
他趴在院墻上,雙手用力往上撐,但不知怎地,方才還有的力氣,此刻已然全無。
兩只胳膊抖如篩糠,根本就沒法把他略顯臃腫的身子撐上去。
他又試了兩下,終于是死心了,只順著墻根滑跪在地,涕淚橫流哀求道:“楊……楊家哥哥,我此來真不是鬧事的,只是來討要令兄生前欠下的十貫錢罷了。
您若手頭不便,這錢……我不要了成不?
何至于要人性命啊!”
奈何楊成殺紅了眼,對魯小員外的哀嚎充耳不聞。
只走到他的跟前,揪住他的發髻,柴刀高高揚起……
“叔叔!”
嫂嫂這一聲呼喚,讓刀鋒生生停在了半空。
他不忍去看嫂子臉上的掌印,只低下頭輕回了一聲,“嫂嫂。”
此刻他心中滿是悔恨。
恨自己為何要顧忌那些閑言碎語,不敢歸家。
那日王巡使讓他宿在王府時,他本欲推辭。
可一想到村里人對他叔嫂同居的指指點點……
為了避嫌,他還是同意了。
今日回來,本是想留些錢財,順便帶書童回衙問話。
哪曾想,短短兩日未歸,家中竟又遭此橫禍。
若他今日不曾回來……
這個念頭剛起,就被他狠狠掐滅。
那樣的后果,他連想都不敢想。
兄長已因他而死,若嫂嫂再遭玷污,他還有何面目去見九泉之下的兄長?
所以,他要殺光所有膽敢欺辱嫂嫂之人,不接受任何求情。
但……嫂嫂除外。
魯小員外見有了活命機會,對楊家嫂子連連苦求,“楊家嫂子救命啊,您是知道楊大郎借我家十貫錢的事,我只是來要賬的啊,怎就要我性命了啊!
你勸勸楊二哥,只要他愿意繞我性命,那十貫錢我不要了,不要了還不行嗎?”
“吶……這是借據。”
他說著顫顫巍巍的從懷中掏出一張文書來,“嗤啦”幾下便撕的稀碎。
“現在債已兩清,求楊家嫂子說個情,饒了我吧……”
楊家嫂子緩步上前,接過楊成手中柴刀。
就在所有人皆以為她要饒過魯小員外時——
“噗”!
柴刀已被她深深插入,魯小員外雙目暴突,一縷鮮血自嘴角蜿蜒而下。
“嫂嫂你……”
楊成不可置信的看著她,這個往日連一只雞都不敢殺的嫂子,今日竟然敢當眾殺人。
楊家嫂子此時已經抹干了淚水,從今天起,她不會再哭了。
“叔叔,我們走吧。”
“把大哥兒接著,離開這里。”
“嗯。”
楊成點頭,將尚在抽搐的魯小員外踢翻在墻角下。
此時院外圍觀的百姓有尖叫著跑開的,有連連嘆氣的,還有稱贊楊成好樣的……
楊家娘子此時已經收拾好了細軟,背在了肩上。
她最后深深的看了一眼這個家,看著這個往日這個充滿歡聲笑語的院子,最終毅然踏出了家門。
楊成把被打暈的書童扛在肩上,也跟著她走了。
待至縣城接到十歲兒子的時候。
楊家嫂子問他,“叔叔,我們該往哪里去?”
“去京城,找巡使。”
“可是如今我們殺了人,去城里不是自投羅網嗎?”
楊成一手牽著侄兒,一手扶著肩上的書童,雙目看向遠處的汴京城。
“嫂嫂寬心,巡使會替我們兜著的。”
夕陽尚在,將三人的身影在官道上拖得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