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各有所求
- 大唐:從截胡李隆基開始不做廢帝
- 三七葉魚
- 2332字
- 2025-07-04 18:22:47
對于李重茂給出的答案,李隆基顯然沒信。
但他也沒有多問。
雖然視線中突然冒出了一位他不曾注意過的人,但李隆基也沒有過多在意。
一番淺薄的交談后,李重茂也同李隆基告別。
他知道李隆基不會信他隨口胡謅出來的理由。
但也篤定了李隆基沒辦法找出漏洞,除非太平公主親自對他言說。
沿著慈恩寺中清幽的小道,李重茂深吸了一口氣,看了眼小沙彌。
“小師傅可知曉那個普潤是個怎樣的人?”
“回施主,小僧素來跟在住持身邊,并不是十分清楚,只是聽其他師傅說過,那普潤……普潤師傅端的沒個佛門中人樣子。”
小沙彌臉色有些微紅,說到后面還有些停頓,似乎不是很樂意稱呼普潤為師傅。
聽到小沙彌這番話,李重茂不由得打量了他一番。
素凈的僧衣,劍眉星目,雖是個光頭,但卻生得十分俊俏。
這……若是遇上哪位李唐的公主,怕是又要惹出些事端來。
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那些事,可是歷歷在目。當然,不排除是因為牽扯謀反案被人牽強附會的原因。
但李唐宗室,還有這李家的公主就是與和尚容易扯上關系,犯沖啊。
就連武則天都任由下面人,替她宣揚彌勒轉世一說。
素來在住持身邊……看來今天是因為太平公主的面子,這慈恩寺的住持才派了他身邊的小沙彌前來帶路。
想到這里,李重茂好奇地問道:“不知小師傅法號是?”
小沙彌回道:“小僧智惠。”
智惠……智惠,明智普惠,希望你智慧清明,惠及蕓蕓眾生。
智惠回想起當初住持為他取這個法號時,在他耳邊的諄諄教誨。
說話間,二人已經走到慈恩寺門口。
長安的天,已經不再灰蒙蒙的,遠處的天邊掛著云彩,正巧與城墻上的城樓相連,似是天然的旗幟。
公主府的馬車不知何時早已離開。
寺廟門口,頓時多了不少的馬車,一些衣著華貴的婦人,結伴進入寺廟,變得熱鬧起來。
“多謝智惠師傅今日帶路。”
李重茂做了佛禮。
智惠雙手合十彎腰道:“施主言重了。”
李重茂正欲走出寺門,卻忽地折返回來,看了一眼施施然站在墻角的智惠。
他輕聲開口說道:“日后恐會多次再來寺中,不知到時去何處尋智惠師傅呢?”
看李隆基的那番作態(tài),這慈恩寺說不準他以后還會常來。
既然剛巧有這個機會,那就和這智惠小和尚多言談幾句。
日后再來,也好旁敲側擊,從他口中得知一些事宜。
智惠在住持身邊跟隨多年,也見過不少人。
如李重茂這般,年紀和他相差無幾,卻行事看起來穩(wěn)重的人,他這還是第一次見到。
是以,智惠心中也有幾分好奇。
緩緩說道:“施主日來若要尋小僧,到了側殿,隨意尋找一位師兄告知小僧的法號即可。”
李重茂鄭重點了點頭,旋即拱手告辭。
……
慈恩寺偏殿,李隆基站在一處庭院的水池邊來回踱步。
身旁不遠處,劉幽求躬身而立。
忽地,李隆基頓住腳步,緊蹙眉頭道:“不是言說姑姑今日來了慈恩寺嗎?為何眾多僧人都說不知曉。”
劉幽求連忙上前,眼中閃爍著精光,道:“主上,臣猜測興許是府中仆人看錯了。畢竟,進入慈恩寺時,并未看見公主府的輿駕。”
聞言,李隆基微不可察地嘆了口氣:“姑姑還是對我避而不見。”
劉幽求裝作沒聽到,試探著開口問道:“主上,那位僧人如何安置,下官橫生枝節(jié)?”
李隆基皺了下眉,揮手道:“無妨,找間屋子讓其隨意在府中住下便是,看他身子壯碩,又是少林出身,武藝應該不錯。”
先前他看見普潤壯實的身子后,打聽了普潤又是出身少林寺,心里便有了這個想法。
身旁多有一個護衛(wèi),他就能多安一份心。
劉幽求點頭稱是。
看著水池中游動身軀的魚兒,李隆基兀自發(fā)呆。
……
“讓開!讓開!”
慈恩寺外,一隊輕裝護衛(wèi)士兵,手持兵器,面對眾多的馬車車夫,叫喊道。
車夫們見狀,連忙駕車離開。
寺廟外的青石路上,一下子變得十分空曠。
護衛(wèi)們一字排開,戍衛(wèi)在慈恩寺門口兩側。
遠處,兩匹“連錢驄”拉著一張七香車緩緩行來,兩側有婢女跟隨。
連錢驄是一種膚色青白相間的駿馬,那七香車則是沉香木為骨,紫檀雕花當作車廂,制造而成。
隨著那七香車的行來,有許多不知名的香味沁鼻而來,這就是七香的由來。
被趕到一旁的車夫們,好奇的打量著那張華貴馬車,紛紛猜測著是哪家的貴人。
七香車的右側,婢女手捧青石,緩緩將其放置車轅旁,然后伸手拉開明黃色綢緞的車簾。
一張臉頓時出現(xiàn)在他們眼前,看清楚后,車夫們卻紛紛轉過頭去。
那可是最刁蠻跋扈的安樂公主。
李裹兒皺著眉頭,將手搭在宮女身上,邁著步子下了馬車。
她抬頭望了眼慈恩寺的寺門。
“公主,我們到了。”一旁的宮女小聲說道。
李裹兒頓時輕哼一聲:“本宮還沒瞎,要你多嘴!”
“奴婢知罪……奴婢知罪!”
那名宮女頓時跪倒在地,臉色驚慌,連聲說道。
李裹兒蹙著眉頭,不去理會,施施然踏上臺階。
忽地,她頓住腳步,一道幽幽聲從宮女頭頂響起。
“自去掌嘴!”
宮女臉上表情頓時如釋重負,走到一旁自己扇起耳光……
周圍的護衛(wèi)和另外的宮女見到這一幕,神情都是非常平淡,像是已然習以為常。
李裹兒邁著步子跨過慈恩寺的門檻。
便看見右側站著一名小沙彌,那小沙彌看她的眼神還十分怪異,有些欲言又止。
李裹兒打量了番小沙彌,眉間忽地舒展開來,看著他面容上的糾結神色,眼睛突然有了些莫名的意味。
只見那小沙彌忽地一捏拳頭,似是下定了某種決心,走上前來。
他雙手合十恭敬的做了個佛禮道:“女施主……佛祖常言,嗔怒傷身,怨懟傷人。女施主日后……還是莫要隨意懲戒他人才是。”
李裹兒毫不在意的輕哼了一聲道:“本宮懲戒吾家的宮女,干你這小和尚何事?”
眼見小沙彌還要開口,李裹兒卻不耐煩地揮了揮手:“本宮今日煩躁,你這小和尚莫要再啰啰嗦嗦,免得自討苦吃!”
祭天大典終獻一事,朝堂之中久久懸而未決。
眼見吐蕃使團到來的日子臨近,李裹兒心中也是十分煩躁。
今日前來慈恩寺,也是為求一份心安。
她卻沒想到遇見這么個不識時務的小沙彌。
說罷,李裹兒便邁步向寺廟大殿走去。
沒走幾步路,她忽地停下腳步,回頭望著小沙彌道:“小和尚叫甚法號,日后本宮有空暇了,再來聽你教誨。”
小沙彌一愣,不過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法號。
“小僧智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