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縣終于有了幾分古代的風土人情,冀州本就是糧產之地,此地士族高氏也比較寬義,致使縣城市井繁茂,男女老幼上街互相采買交易。
士族和豪強不像后世的地主,他們不僅需要經營土地,也需要經營自家的名聲和郡望,不會使些下三濫的手段。
故而對于鄉民來說,雖然本質上士族是在侵占他們均田的土地,他們卻反而會視其為自家破產的救贖和兜底。
而且士族會有意提高家鄉的繁榮度,以收攏更多流民,進而提高自身的影響力。
霍羨帶人走在條縣的街上,聽著來往條縣人的討論,對高家人往往評價甚高。
只偶爾能聽到有人議論高乾兄弟,囂張跋扈侵占鄉里,不過居住在條縣城里的人往往都沒見過,故而應者寥寥。
此時天剛蒙蒙亮,快是早飯的時間。霍羨在商肆中買了些吃食,又去酒肆打了些散酒,與眾人找了個位置,坐下一起分食。
陸獒咬了口油餅,眼睛立刻瞪大,快速點了點頭,指著嘴里的油餅含糊說道:“這個……好吃誒,比督里那些婦人做的好吃多了。”
霍羨笑呵呵地道:“人家以此為營生,自是有人家的本事在。”
油餅這東西,霍羨吃不出好壞。主要面前這幾塊是熱乎的,不似路上都是吃囤積的。
一旁江岳也在啃著油餅,他吃的有些費勁,即使已經跟了霍羨一段時間,也沒吃習慣這油餅。
霍羨想起前世有些情節,離家出走的大小姐吃慣山珍海味,吃了口平民吃食就覺得異常好吃,現在看來至少江岳不這么覺得。
不過他還是默默吃著餅,并不抱怨什么。見霍羨將目光看向他,還啃得快了些。
霍羨也是個壞水,見江岳沒胃口,自己便有胃口了。
江岳被霍羨看得有些受不了,開口道:“高乾讓我們于此等他消息,不知等的是何人?要等到何時?”
霍羨道:“乾兄既沒讓我們直接去高家莊園,便是沒與家主言明此事,應是打算在縣城成禮,自是他親自來。至于等到何時嘛?那就不好說了。”
此時霍羨等人等候的高乾也在苦等,他蹲靠在一處院墻外,正無奈地數著時間。
“再過一刻還不出來,大兄可就要進去逮你了。”高乾喃喃自語道。
溝槽的高老三勾搭了條縣的年輕寡婦,快活了一夜還沒出來,也不知是沒醒還是在第二輪。前者也就罷了,要是后者他必須趁老三翻墻出來時,拌他一腳。
這還是高老三這幾年收斂了,年輕的時候勾搭的都是尚未出嫁的小丫頭,高翼為了名聲無奈都要幫高老三納進門內,后來娶了名門正妻后才沒有繼續,改為相對不需要負責的寡婦了。
高乾倒也沒什么資格指責高昂,他年輕的時候也沒少干這種事,還不是高昂幫他守門?也就是這幾年他高乾才有所轉變收斂。
又守了半刻,才聽到寡婦和高昂的聲音在院里響起。
“三郎,可一定要常來呀。”
高昂滿嘴答應:“一定,一定。”至于心里怎么想的,恐怕只有自己和高乾清楚了。
高昂敲了敲墻壁,聽到對面老大高乾的聲音響起,才放心翻過院墻,四周果然無人,只有高乾蹲在墻角處。
“三弟啊,平日也就罷了,今日大兄有要事,你若再不出來,大兄便只能喊街坊鄰里來找人了。”
高昂渾不在乎:“找便找唄,以我高敖曹的名聲,難道他們還會質疑嗎?找不找到,不都會以為我在哪個婦人家中?”
高乾嘆息道:“這張厚實面皮,真是三弟你第三大長處。”
“走吧,快去找霍羨去。”
他們很快來到相約之地,一眼便看到了在吃餅喝酒的眾人。
高昂順勢往李克之身邊一坐,拿起他身前的餅放在嘴里開吃:“也不搭點肉食,只吃餅多干巴呀。”
李克之倒也沒太計較:“力士……大兄……請你。”
高昂聞言一愣:“這位兄弟怎么有口疾呀?”
霍羨笑道:“還未到肉販上街之時,故而只能讓兄弟們噎一噎。克之這口疾之前更重,還是與敖曹兄角力之后才好些,說起來是霍某欠敖曹兄一個人情。”
主動欠人情有助于拉進關系,算是往來中的“往”。
高乾也吃了兩口油餅:“走吧,羨弟時間也不多,抓緊走完流程,咱就是一家兄弟。”
“請乾兄帶路。”霍羨也好奇這個時代中原人結義的流程,總不能是拜關公吧。
路上高乾介紹道:“這結義它是有講究的。北人其實不重其節,然重其心,且甚喜結義,往往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觀貌,不擇是非。”
“故而,”高乾面色古怪:“有專門做結義這門營生的。”
霍羨詫異問道:“營生?”
“不錯,羨弟你想,兩個人道左相逢,突然有了結義的念頭,又覺得需要準備的東西麻煩。”
“這時看到旁邊有一家店鋪把東西都準備齊全,只需滴點血,念一下他們準備好的誓詞,便能完成儀式,何樂而不為呢?”
霍羨神色復雜,商品經濟發展得還挺迅速。
等霍羨到了地方,卻發現自己似乎有點想錯了。這實際是一家建在市集邊緣的小道館。
南北朝這個時代不僅是崇佛,實際也崇道,道館也開設了許多。
這家道館的路子乃是北天師道,或者說此時北方的道館大多數皆是由寇謙之改革后的北天師道。
而恰巧寇謙之也在霍羨的知識范疇之內,此人堪稱道教的董仲舒。
寇謙之主張淡化“三張偽法”,也即是張魯那一套,而是引入儒家的思路,建立道官的考核制度,讓信徒積累功德來晉升。
結果上,令北魏太武帝非常支持,也就是滅佛的那一位,立天師道為國教,發揚光大。
道館中一位中年道官走出,迎向高乾:“乾邕今日來所為何事?”
高乾客氣回應,這道官還跟高家沾一點親故,算是他的長輩:“侄兒欲與他人結義,欲購些相應事物。”
道官不疑有他,雖驚訝這高家長子與他人結義,但在魏人中結義并不罕見,何況是高乾這個不老實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