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2章 彩蛋章 對本書書名,主角名,設定不滿的讀者看這章

關于部分讀者對主角不報殺父之仇的質疑,作者回答如下:

首先,主角是魂穿毛承祿,毛承祿是毛文龍的干兒子,他是毛文龍親衛中的老大,其次,他穿越的時間節點是毛文龍被袁崇煥斬殺第二日。

當時袁崇煥在皮島,同時還斬殺了一個試圖護主的親衛。

毛文龍被殺后,皮島兩萬士兵被袁崇煥分為四協——陳繼盛一部,劉興治劉興祚兄弟一部,沈世魁一部,還有一部是袁崇煥留下的徐敷奏領一部。

當然了,也有資料顯示是毛承祿是島上副總兵,他領一協,這里作者設定毛承祿沒有領一部,他手里只有毛文龍的親衛二百多人。

無論是從當時嚴酷的環境還是從現代靈魂穿越過去的角度,作者以為,主角都不能以報仇為目的——那樣只會死得更快!

作為一個擁有現代靈魂的穿越者,他的目標清晰——以皮島為大本營,然后猥瑣發育,不幫崇禎,不能讓建奴徹底入關,至于前期的劫掠,主角為了保存實力,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中期會像遛狗一樣遛著皇太極,讓他只偏安一隅,直到主角實力足夠時把他打回長白山,目前他只為自己打算——收服能為己所用的一切人和力量,然后等到中原亂成一鍋粥,崇禎被拖入死海后,直接截胡李自成接手江山。

這是一開始作者設定的。不會更改。至于大家的質疑,就質疑吧,反正這本書也撲的死死的。

什么時候上架還未可知,作者只會按照既定大綱寫下去。會微調,但是主線不會調整。

關于系統——這個只能說抱歉了,因為總也簽不了約,作者沒辦法,只好利用了一個噱頭,扮演系統——這里也對簽了這本書的編輯大大說聲抱歉,因為作者不善于運用系統,只是開頭用了一下,后續的行文中想起來就提一下,這是作者的短板,作者只能說抱歉。

關于主角名字——和上邊簽約的原因一樣,既然是扮演系統嘛,當然要用最牛逼的名字,沒想到這倒成了部分讀者吐槽的槽點。

沒辦法,已經二十萬字了,總不能再改主角的名字。

就這樣吧。

下面是關于袁崇煥跟滿清牽扯不清的關系如下,作者以為,滿文老檔的記載,對于袁崇煥的記錄部分可信,對于其他人物倒是不可信。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建虜以扼其背,甚忌之。陰通款崇煥,求殺文龍。而崇煥中其計不覺也,惜哉。”

——《國椎·卷九十》

譯文:滿清因為毛文龍扼住其要害,非常害怕他,所以與袁崇煥暗中議和,請求殺害毛文龍。袁崇煥中了滿人的計策還自己不覺得。真是可惜啊。

這個是說殺毛文龍是滿清方面的議和條件的。

②。

“崇煥自出都門至寧遠,專主款;于寧遠捷后,即令番僧往清軍中唁問,意欲議和。會罷歸,未就。迨再出,陛見日,許上五年復遼;既而懼上責效,欲復修款議。惡文龍擾之,乃決計斬文龍……”

——《崇禎實錄·卷二》

譯文:袁崇煥到了寧遠,一心議和,寧遠獲勝以后,就派喇嘛去清軍中吊喪,想和清軍議和。因為被撤職,沒有成功。復出以后,對皇上夸口五年還遼,后來又害怕皇上責問,想重新議和,害怕毛文龍破壞議和,所以決定殺了他。

這個是說毛文龍破壞議和的。

③、

“先是降將李永芳,獻策于大清主曰:兵入中國,恐文龍截后,須通書崇煥,使殺文龍,佯許還遼。大清主從之。崇煥答書密允,復以告病回籍,乃寢。至是,再任,思殺文龍,則遼可得。”

——《明季北略·卷四》

譯文:降將李永芳鮮計策給努爾哈赤:“大兵入侵中原,肯怕毛文龍要抄后路,所以要通書袁崇煥,讓他把毛文龍殺掉,假裝答應歸還遼東作為條件。”努爾哈赤采用這個計策,袁崇煥回書答應了,后來因為免職回家,陰謀沒有得逞。等到復出后,想殺了毛文龍,就可以得到遼東了。

這個是說殺毛文龍是滿清方面的議和條件的。

④、

“初,天啟間,崇煥撫遼東,遣喇嘛僧餾南木座往建州主款,會罷歸,未就。至是再出,無以塞五年平遼之命,乃復為講款計。建州曰:‘果爾,其以文龍頭來。’崇煥信之,且恐文龍泄其款計,遂身入島誘文龍至……以尚方劍斬之。”

——《明史紀事本末補遺·毛帥東江》

譯文:天啟年間,袁崇煥擔任遼東巡撫,派喇嘛去滿清議和,因為被免職,沒有成功。等到復出以后,沒有辦法實現“五年平遼”的大話,于是重新議和,滿清提出的議和條件就是要毛文龍的腦袋。

作者不評論歷史人物的孰是孰非,只是基于自己的作品的設定展開引用。

下面是引用網絡上的一篇歷史文章作為當時東江鎮毛文龍被殺的前因后果——作者聲明,此文引用自互聯網,若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毛文龍的崛起:

1621年遼東淪陷,毛文龍率197名勇士奇襲鎮江,俘虜后金守將佟養真,史稱“鎮江大捷”。這一戰讓流亡遼東的二十萬漢民看到希望,他們追隨毛文龍退守皮島,在渤海星羅棋布的島嶼上建起東江鎮。這支“海島游擊隊”以劫掠后金糧道、策反漢官、收容逃民為生,被天啟帝贊為“海外長城”。

毛文龍最令后世爭議的,是其塘報中夸張的戰績:天啟三年八月奏稱“殲敵二萬”,而《滿文老檔》對此只字未提;天啟六年鞍山之役上報“俘斬二百”,實際明軍陣亡四千。茅元儀曾尖銳批評:“虛設火陣陷虜百人,后者不進矣,何以使二萬之虜盡入彀中?”但不可否認,東江鎮的存在讓努爾哈赤被迫屠殺數十萬遼民以防叛逃,極大消耗了后金實力。

東江鎮孤懸海外,朝廷年撥百萬兩軍餉中,毛文龍實際僅得24萬。為養活麾下2.8萬兵與10萬流民,他開辟三條財路:劫掠后金村鎮、勒索朝鮮、走私商船。這種“軍閥化”生存模式,既讓他在天啟年間備受閹黨推崇,也為崇禎朝的清算埋下伏筆。

袁崇煥的“五年平遼”困局,1628年,袁崇煥向崇禎夸下“五年復遼”的海口。面對后金鐵騎,他的戰略核心是“以守為攻”——依托關寧錦防線消耗敵軍,最終逼其和談。但毛文龍的游擊戰術打亂了節奏:東江軍頻繁襲擾后金腹地,既讓皇太極無法全力西進,也破壞了袁崇煥的“緩戰養勢”計劃。

崇禎登基后清查邊鎮,發現東江鎮虛報兵員達七萬之巨,遂將年餉從100萬兩砍至24萬。毛文龍上疏哭訴:“草根樹皮淘洗凈盡,荒山赤土,尫羸流離。”為逼朝廷撥餉,他竟率兵闖入山東登州,此舉徹底激怒崇禎。袁崇煥趁機提出“禁海運、改陸運”,掐斷東江生命線。

袁崇煥需要絕對掌控遼東軍政,而毛文龍的東江鎮“聽封不聽調”。當袁要求移鎮金州屯田時,毛文龍抗命:“金州城高且堅,洵恢復四衛之首地。”這種對抗,在士大夫眼中已成軍閥割據的征兆。更致命的是,毛文龍與后金間諜劉興祚的秘密聯絡,讓袁懷疑其“通敵”。

1629年六月,袁崇煥以“商議糧餉”為名,邀毛文龍至雙島閱兵。毛帶三千親兵赴會,袁卻早已在帳外埋伏刀斧手。據《東江疏揭塘報節抄》記載,袁崇煥突然發難:“爾有十二大罪,知之乎?”從“欺君冒功”到“私通外藩”,每念一罪,擲一令牌,最終以尚方劍斬之。

袁崇煥所列罪名多經不起推敲:

“糜餉冒兵”:東江鎮確虛報兵額,但崇禎裁餉后人均月糧不足1斗,餓殍遍野的慘狀連后金檔案都有記載。

“私開馬市”:實為換取朝鮮糧食的無奈之舉,登萊巡撫袁可立曾默許。“通敵書信”:所謂毛文龍與皇太極往來信件,至今未見原件,恐為袁崇煥構陷。

耐人尋味的是,斬帥后崇禎未立即追究袁崇煥“擅殺大將”之罪,反而默許。彼時朝中正掀起清查閹黨余孽運動,毛文龍因曾賄賂魏忠賢而遭文官集團敵視。東林黨人錢龍錫甚至直言:“文龍死,島帥可收為用。”這種共識,讓袁崇煥誤判了形勢。

毛文龍死后,袁崇煥將東江軍分為四協,引發激烈內斗。1630年劉興治血洗皮島,殺欽差劉應鶴;1632年孔有德發動吳橋兵變,席卷山東后投降后金;1633年尚可喜叛逃。這些“東江舊部”不僅帶走數萬精兵,更將紅夷大炮技術獻給皇太極,徹底扭轉明清軍力對比。

失去東江牽制后,皇太極先后五次繞道蒙古入關劫掠。僅1636年丙子之役,清軍就俘獲朝鮮王室,迫其斷絕與明朝聯系。至此,后金終于擺脫“兩線作戰”的噩夢,全力沖擊山海關。

1630年,當袁崇煥被凌遲處死時,北京百姓爭食其肉。歷史給他開了最殘酷的玩笑:他殺毛文龍是為集中權力“五年平遼”,結果卻讓遼東防御體系土崩瓦解。正如黃仁宇所言:“袁崇煥的悲劇,在于他用17世紀的手段解決16世紀的問題。”

毛文龍是否必死?從戰術層面看,毛文龍確有軍閥化傾向:抗命移鎮、虛報戰功、截留糧餉。但對比左良玉等明末軍閥,其罪不至死。袁崇煥若采用“明升暗降”或“分權制衡”,本可避免激變。

最新研究發現,袁崇煥斬殺毛文龍前,曾秘密接觸后金使者討論和談。為取信皇太極,他可能將毛文龍首級作為“誠意”。這種“以戰促和”的戰略,在道統至上的明朝無異于政治自殺。

崇禎一方面默許袁崇煥殺毛,另一方面又拒絕為東江鎮提供充足糧餉。這種“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思維,暴露出明末財政與軍事體系的根本性潰爛。

毛文龍死后第十五年,清軍入關。那些吃著毛文龍“人血饅頭”的文官們,或自縊殉國,或剃發降清。而皮島殘存的東江軍,仍在1658年配合鄭成功北伐南京——這是歷史最辛辣的諷刺:大明最后的反攻力量,竟來自他們曾經拋棄的“叛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吐鲁番市| 拉萨市| 西充县| 英吉沙县| 娄底市| 哈密市| 岫岩| 灌南县| 柞水县| 凉城县| 内黄县| 临沭县| 贡嘎县| 渭源县| 兰西县| 青浦区| 天长市| 桐城市| 锡林浩特市| 新安县| 京山县| 得荣县| 吴旗县| 永登县| 醴陵市| 岳西县| 拜泉县| 唐山市| 平武县| 陵川县| 文昌市| 清徐县| 巩义市| 海原县| 浮山县| 平阴县| 凯里市| 满城县| 葫芦岛市| 武宣县| 静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