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教育的目的性
- 大明:開局為朱棣獻上避坑指南
- 余秦唐
- 2126字
- 2025-07-16 17:17:16
“這么說,六百年后的教育體系是完全開放了?”
朱棣先是看到了道衍和尚整理的顧誠語錄,了解教育的歷史變革,以及六百年后的教育體系。
如今,又看到了顧誠所寫的小學一年上冊、下冊的教材。
也就語文、數學兩本。
而語文的教材內容,他記得不是很多。
畢竟也就是一些文章,和明朝的蒙學差不多,以《千字文》、《三字經》等蒙學文賦為主。
顧誠索性把記得的一些寫出來,不記得的就以寓言故事填充了。
朱棣聽完顧誠的講述,看完道衍和尚整理出來的顧誠語錄,以及顧誠編寫的四本小學教材,對于六百年后的現代教育也有了一個認知。
顧誠回道:“若說完全開放,也差不多,畢竟,一個聰慧之人想要努力學習,一個電腦就可以了,網絡上有著很多的知識點。”
“當然,一些涉及到國家機密的知識點,是不會對外開放的。”
“還是需要他能夠考進相關的專業學院,系統性地學習相關知識點,才有能掌握相關技術。”
這一點,也沒說錯。
顧誠可是看到有人直接手搓機器人,還有用紙殼子做出一些槍械模型,甚至是還有發射能力。
還有一些視頻博主,網友取名‘焊武帝’,手搓各種簡單的機械。
朱棣又問道:“那你覺得我們現在若是也對教育進行改革,廢科舉、興學院,能不能培養出來你所說的‘熱、武、器’工匠呢?”
道衍和尚聽到朱棣這一問,神色微微一變,卻又很快平淡下來,讓人并未察覺。
顧誠想了想,搖搖頭,直言道:“殿下,如今若想要直接廢科舉、興學堂,怕是為時尚早,阻力很大,甚至是可能會影響到天下之穩定。”
朱棣其實也知道這里面的阻力可能會非常大,天下學子們寒窗苦讀十年,為的就是科舉考試。
如今,他若是直接廢除了科舉,那就是和天下學子們作對,能直接失去天下讀書人的人心。
朱棣其實也就是隨口問問,想要試探一下顧誠的看法。
好在,顧誠就算是不知兵,卻也知道這些個常識,越是深入了解歷史,也就越是知道世家大族們對于一個王朝的控制力到底有多強大。
自古以來都是如此,就算是六百年后也是如此。
自春秋戰國之后,學閥便一直存在!
朱棣繼續道:“既然不能廢科舉,那科舉之弊端又存在,那就得改吧?”
顧誠直言道:“確實要改。”
道衍問:“如何改?”
顧誠回道:“從四書五經這上面改一點,四書可以減一本,換成《王禎農書》,五經也減一本,換成《算經》。”
“等到二十年之后,再減一本,加上《天工開物》一書。”
“如此一來,一減一加便是讓天下學子們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不說和六百年后的教育一樣,最起碼,也不至于五谷不分。”
朱棣不說話,只是看向了道衍和尚。
這種改革,阻力肯定也比較大,四書五經之儒學經典,早已經深入人心。
貿然對此動刀,很容易引起天下學子們的反對。
同時,最大的阻力便是來自于那些自詡為耕讀傳家的士族,他們早就已經把四書五經的解釋權牢牢地掌握在手中,怎么可能會允許朱棣更改科舉教材呢!
道衍和尚捻著佛珠,也明白這個道理。
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若是沒有聽到顧誠講述的那些道理,描述著六百年后的繁榮昌盛、如人間仙境一樣的世界。
他也不會有毅力和勇氣,想要對儒學開刀。
道衍和尚原本的人生抱負,其實也沒有現在這么大,可自從在顧誠那里了解了六百年后的現代化世界之后,他的野心也就更大了。
“殿下,顧誠有言,六百年后的上位者說教育興國,老衲以為此言當為治國之良策。”
“老衲還記得顧施主提起,大明以八股文取士,也就是在四書五經的基礎上,設立八股答題之法。”
“如此一來,學子們也就更加沒有了發揮其才能的機會,只能如一個提線木偶一樣。”
“按照規矩來答題,以至于思想呆板,滿紙之乎者也。”
“看起來,好像是對的,不讓學子們對朝廷針砭時弊,以此來堵住他們的嘴。”
“可是,這與掩耳盜鈴又有何區別?”
“朝堂上下皆是報喜不報憂,看不到民生之疾苦,一旦百姓們積怨已久,便是兩百六十年之后的官逼民反啊!”
道衍和尚并沒有直接回答朱棣,要不要改,要不要一減一加這個問題。
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回答了朱棣。
殿下,你想一想大明為何只有兩百七十六年的國祚吧!
朱棣深呼吸一口氣,思索了片刻。
“顧先生,還請你繼續講一講,這六百年后的教育體系,我想要聽一聽大學學院,又是如何規劃?”
“六百年后,又如何選拔任用官吏?”
顧誠回道:“大學學院則是以專業劃分,同時,每一個省都建立許多大學,特別是省會都城,有著大學城,有著幾十個不同的大學學院。”
“同時,學子們在高考的時候,也有一個相對應的分數,分數高,也就能夠上有名的大學,分數低,就只能讀一般的大學。”
“其實,很多分數低的大學,對于學生們來說,不過是他們跨入社會之前的一個過渡階段,若說他們在學校里面能學到什么?可能也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環境,學會如何與人相處。”
“所學專業知識并不是很多,所學技能也不是很多,就算是學會了,可能在他們學了三年,畢業離開學校之后,也不會用上。”
“他們大部分都會從事其他不同的行業,可以去賣房子、當看門的、當跑腿的等等。”
“而分數高的學校,他們的專業針對性也比較強,比如機械類的學院,這些學子們畢業之后,都會進入相關行業,要么造車、要么造船、造飛機、造火車等。”
“這也是為何,六百年后的高考乃是天下相對公平的一次考試,也是窮苦學生們翻身的一次機會。”
顧誠喝了一口茶,繼續道:“至于六百年后的官吏任用,其實也還是相當于沿用了科舉考試。”
“不過,卻又和科舉考試有著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