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遣兵入衛
- 南明,開局請我當皇帝
- 藍見青
- 2075字
- 2025-06-22 21:00:00
清晨,以內閣首輔史可法為首,文武百官再次勸進。
朱慈烺再次拒絕。
乾清宮,昨日敲定外廷的內閣后,今日,朱慈烺打算敲定內廷的司禮監。
與外廷的內閣不同,司禮監相當于是皇帝的奴仆,無需廷推,資歷、背景等,也不用考慮太多,更多的還是憑借皇帝的個人意愿。
擺在朱慈烺面前的,有如下人選。
南京守備太監,韓贊周。
原總監軍太監,高起潛。
太子伴讀太監,孫有德。
鳳陽監軍太監,盧九德。
盧九德自知與福王過于親近,直接上書請辭。
朱慈烺心地善良,沒有準辭,而是貼心的將他調到了福王府。
如此,剩下的三個人選,就這么水靈靈的站在乾清宮,供朱慈烺選擇。
說的再準確些,只有韓贊周、高起潛兩個人站在朱慈烺面前,孫有德一直是跟在其身后侍奉的。
“你們兩個都是宮里的老人,一個守備南京,一個總監兵馬,圣上信任你們,本宮自然也是信任你們的。”
“時值國難,外廷算是勉強運轉,內廷則是一片空白。”
“本宮找你們這兩個老人來,為的就是重建內廷。”
韓贊周、高起潛兩人不約而同的跪倒,“愿為小爺效死。”
朱慈烺點點頭,“好啊。”
“本宮初至應天了,有你們這這些宮里的老人幫襯,本宮也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起來吧。”
“謝小爺。”二位大太監起身。
“韓贊周。”
“奴婢在。”
“你既是南京守備,那這司禮監的印,就由你來掌。”
“奴婢謝小爺恩典。”
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置給了韓贊周,高起潛的臉上看不出丁點不悅。
倒不是他裝的不在乎,而是他真的不在乎。
監軍多年的高起潛深知,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不在司禮監,而是在“監軍”。
天啟朝,大太監魏忠賢一手遮天。
崇禎朝可不是天啟朝,沒有哪個大太監能做到一家獨大。
身負監軍重任的高起潛,哪怕是司禮監掌印太監,也動搖不了他的地位。
早些年以知兵,而被皇帝選為監軍。隨著世道越來越亂,軍隊的地位節節攀升,高起潛愈發的感受到“監軍”位置的重要。
司禮監的那幾把椅子,高起潛還真就提不起太大興趣。
“高起潛。”
“奴婢在。”高起潛彎下身子,一副誠惶誠恐的姿態。
朱慈烺審視起這位大太監,“圣上欽命你監軍天下勤王兵馬,本宮也知道你有將帥之才。”
“按理來講,還應該讓你替本宮看著軍隊。可是,情況你也知道,本宮的手里,沒兵,無軍可監。”
“只能先委屈你,在司禮監當個秉筆。”
高起潛惶恐跪地,“小爺,您這是說的哪里話。”
“奴婢先前侍奉皇爺,皇爺賓天,奴婢未能陪同,已是萬死難辭其咎。”
“蒙小爺您不棄,繼續簡用奴婢,奴婢哪里還能說什么‘委屈’,有什么事,還請小爺盡管吩咐。”
韓贊周默默的翻了一個白眼。
四兩鴨子三兩鴨嘴,你高起潛也就占一個嘴了。
眾所周知,二十世紀,世界形成了三大表演體系:斯坦尼夫納夫斯基體系、布萊希特體系、梅蘭芳體系。
今日看過高起潛那動人的表演后,朱慈烺不禁感慨,古代真的是重實用而輕理論。
高起潛若是出一本關于演技的書,恐怕世上還要再多一種表演體系。
這家伙,真的是能演到人心里去。
可惜,朱慈烺不是走心的人。
要不是知道高起潛的真實面目,說不定還真就被他糊弄住了。
“常言道,人不如新,衣不如舊。可新人哪有舊人相熟相知;有了新衣服,又有幾人還愿意再穿舊衣?依本宮看,這句話應該倒過來才對,人不如舊,衣不如新。”
“說到底,還是老人靠得住。起來吧。”
政治,不就是你糊弄,我糊弄你嘛。
“謝小爺。”高起潛叩了一首后才起身。
“兵部已下了軍令,令各地督撫總兵,遣兵入衛。等各地兵馬都到了,你再替本宮前赴監軍。”
“奴婢明白。”
畫大餅,朱慈烺也會。
待兵一到南京,連同南京竟以京營一同整訓,到時候讓高起潛提督京營。
整訓嘛,肯定不會那么順利,到時候就殺雞儆猴。高起潛便可以為大明朝發揮他最大的價值,也不枉崇禎皇帝信任他一場。
“孫有德。”
“奴婢在。”
“別老是在本宮面前晃悠啦,你也去司禮監當個秉筆吧。”
“奴婢遵旨。”
作為太子的伴讀太監,孫有德任再高的位置,別人也不奇怪。
“內廷的人手,先從南京皇宮、孝陵、泗陵等處挑選。”
“是。”三位大太監同聲應答。
朱慈烺朝向殿門處,“兵部可有奏報?”
早就等候的一個小宦官應聲走進,行禮,“回稟小爺,兵部差人來報,金山參將侯承祖領蘇松步兵一千入衛。”
“人呢?”
“兵馬駐于城外,侯承祖去了兵部交接。”
“讓侯承祖領兵到大校場駐扎。”
“是。”
侯承祖,將門之后,其祖父是萬歷名將侯繼高。
清軍攻占南京,時任金山參將侯承祖聞訊后,于家中設立靈臺,祭叩先帝,并著手組織城防。
后清軍攻城,侯承祖與長子侯世祿被俘,其夫人、長女、幼子、胞弟、侄子,全部遇難,
清軍派人勸降,侯承祖面不改色道:“食祿三百年,今死矣。”
其長子侯世祿亦是道:“父殉國,子殉父。”
時人贊曰:史閣部之下,一人而已。
南明之所以令人惋惜,正是源于諸多“侯承祖”。
接著,又有人來報。
“鳳泗總兵牟文綬領兵入衛。”
“安廬總兵杜弘域領兵入衛。”
這兩位總兵,駐地都在南直隸。因此,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到了。
本來這二人就是駐防南畿的將領,是不用遣兵入衛的。
但是,手里沒兵,朱慈烺睡不著覺,就特意向原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要求,一定要讓他們倆來。
劉澤清四人護衛福王而來的兵馬就駐扎在南京城外,南京京營又是花架子,東林黨人心里也有點發虛。
于是乎,雙方一拍即合,南京兵部當即就下了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