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朝中有異
- 牙行詭事
- 奈久呀
- 2068字
- 2025-07-18 18:10:22
長福制造了異動后,一道黑影從巷頭襲入,他嚇得腳下踉蹌,但仍強行轉身,向深處逃竄。
霧氣疏散,黑影卻從天而降,立于眼前。
長福一屁股坐在地上,那人眼眸被布兜遮擋,若隱若現,似幽冥之火,搖曳而爍。
誰知他猝然收步,一躍起身,袍尾幾乎扇在長福面間,又消散在霧中。
長福瑟瑟起身,心有余悸,也不知東家那邊可順利接應,不敢再耽擱,快步朝大理寺跑去。
“少卿大人已動身去朝會。”門吏冷道。
長福心中一沉,討好笑道:“敢問官爺,大人走了多久?”
“不到半刻鐘。”
還有救!
長福轉頭去腳店租了匹馬,揚鞭疾馳,不多時便遙見巍峨宮墻,高官顯貴的車馬也逐步匯來。
他不敢再騎,下身將馬拴在一旁,朝宮門前的待漏亭而去。
此時已至寅時,水霧漸息,天光四起,濃稠墨靛色間,盞盞燈火仍明。
長福穿在其間,小心四看,好一通搜羅,額前沁滿汗水,終在最前看到了那道挺拔身形。
連忙小跑而去,卻見那身影旁,來了位手持宮燈,身著宮服之人,不知說了什么,二人竟一同向門中走去。
長福驚急,已然不顧禮數,正要奮力大喝,卻忽然被一道蠻力推搡在地。
“哪來的賤民!竟敢擋我家大人的路!”
喝聲的是位衣衫錦繡的仆衛,從車邊跳下,將長福推倒。
長福顧不得爭駁,探身要喊,卻已然不見了沈硯的身影。
他怒急交錯,爬起身想要去尋,卻又被那仆衛一腳踹回。
“大膽賤民,見了大人車馬竟不跪!”
*
沈硯似是聽見身后有爭執之音,回首相看,卻是一派車馬熙攘。
“大人可有吩咐?”一旁容貌年輕的太監關切。
沈硯笑道:“公公,一會便是朝會,我若此刻不去,遲誤是要被罰俸祿的。”
“小人已替大人請了假貼,大人自可安心。”
“今日有要事需在朝會稟明,可否請公公通融,下朝后臣第一時間拜會。”
“沈大人。”太監雖仍笑意盈盈,但嗓音尖利似刀磨,“我家主子聽不得雜音,雖這些年不問外事,但也沒見哪位官員敢違命不遵。”
“公公言重,臣隨公公前去便是。”
太監一甩宮燈轉身而行,沈硯跟隨其后,目光卻犀成一線。
剛剛他在宮門前,才出示令牌,打算與皇帝先行闡述,卻被突來的太監打斷。
太監說其主有話相傳,隨后亮出一方印。
竟是太后宮中的執事印。
沈硯多年未在朝中,依稀記得太后宮中的掌事太監姓許,是位年過半百之人。
如今想不到已換人侍奉。
以往家中與其親厚,與她亦在節慶有所交匯。
因自己選站當年的五皇子如今的天子后,才刻意疏離。
直到五年前,林家一案,她將帶隊之責忽指在自己頭上。
他本欲推拒,父親卻將母親推出。
母親聲淚而下,與他相向而跪,以死相迫。
“硯兒,你可是要看著沈家死嗎!”
五皇子周璟勸慰,親理亦有佳處,起碼能手握進程,設法回護。
而這回護之計來不及施展,屬下便在林宅翻查出信箋罪證,他不及阻攔,已喧囂得滿園盡知。
那之后,他所要回護之人,又成了一具焦尸。
他也曾心懷期許,是否是自救的手段。
然而仵作之錄,明晰而呈,右臂殘膚可見一顆痣印,那確為她的征跡。
如今在這玄妙關口,太后卻派了掌事太監說有要事相傳,還非要到隱秘處不可,且挑在晨曦剛啟之時,個中意味探查不清,卻也甩脫不掉。
此時距離開朝還剩半個時辰,僅能順勢再見機。
思量見,太監停步,“沈大人,你且在這廳房稍作歇息,待小人去取一樣事物呈與大人。”
沈硯踏入一旁房中,此處是后宮安置訪客之地。
可他才走到廳中,身后豁然傳來一聲清脆落鎖之音。
沈硯驟收步伐,調頭而去,推拉門扉,卻是巋然不動。
瞬時了然,無論是否為太后之舉,目的定為阻他面圣。
今日朝堂,究竟會有何變。
沈硯握緊門扉。
*
門扉開啟,午門鳴鐘敲擊,嗡鳴回旋在宮墻斜角間,一派巍峨肅寂。
百官列隊,整裝而立。
御前太監高喝:“皇上駕到!”眾官齊跪,行九叩之禮。
皇帝周璟端坐正前,目光審凝,如往常一般,逐一聽取內閣六院闡報,再論斷一番,若無他事,便可退朝。
然而今日,大理寺卿裴希言,卻破例出列,躬身稱有事稟奏。
裴寺卿自上次殿前失儀,已有數日未上朝,此時前來,多半是為昨夜之事。
周璟已聽到有關昨夜大理寺轉運犯人遇襲的只言片語,只是至今未得沈硯通報,便未主動過問。
如今連久未上朝的裴寺卿都親臨,沈硯卻并不在隊中。
他眉心微蹙,但聲色無波:“裴卿請講。”
裴寺卿卻當即跪地,俯身叩首,“老臣有罪。”
“裴卿何出此言?”
“昨夜大理寺帶隊不力,犯人一死五重傷,老臣作為寺卿,指揮不力,罪無可贖,懇請陛下降責。”
周璟道:“大理寺一事朕已有耳聞,近期亦是禍事頻發,裴卿可查明緣由?”
“老臣慚愧,寺中混入歹人,老臣病休間,無人疏理,愈演愈烈,連老臣貼身侍衛也牽扯,這才釀成如今大禍。”
“混入歹人。”周璟緩復四字,卻并未置評。
裴寺卿順勢道:“正是,涉事之人仍有部分未明,用意也難測,老臣恐還有后招,由大理寺自查仍有風險,不如移轉他處。”
周璟靜靜望他,“移轉給誰?”
“依臣拙見,應當——”
“應當移轉給臣。”忽而一道沉音。
眾臣驚疑看去,竟是刑部尚書尹正聞。
尹尚書向來遺世獨立,此番竟要主動接手大理寺的燙手山芋,眾人一時切喳不斷,互相望看,直到御前太監清喝,才止了喧嚷。
他對數道目光恍若未見,緩步踏出,眉間深痕,不皺自鎖,行禮之姿也是棱角合縫。
“陛下,昨夜之事刑部亦有參與,為沈少卿求援,臣派部中郎中季有然帶隊,意外救回一位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