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考成新政,薯苗濟荒
- 明末:開局陣斬正藍旗貝勒
- 小蔥拌西紅柿
- 2129字
- 2025-08-17 23:39:22
日影西斜,涼風習習。
徐承略踏進總督府門檻時,山文甲蒙著層教場的薄塵,甲葉間還裹著宣府左衛的汗氣。
他剛從新兵操練場回來,心里跟明鏡似的,宣大這地盤,攥住軍權才站得穩。
是以,墾荒、興水利的事,他主要交給白慧元、鄭崇儉幾人,自己只死盯軍務:
他從兩鎮二十七個衛所抽調精銳、又在新兵里篩出骨干,湊出四萬新軍。
大同兩萬新軍歸滿桂、石敬巖操練,宣府兩萬新軍交高敬石、朱可貞操練。
再把京師血戰剩下的四千精銳摻進去當底子,連起家的一百鐵騎都安成把總、千總。
這四萬新軍完全脫離了衛所,每日狠狠操練一個多月后,已初見軍容,就等著實戰磨成鐵軍。
徐承略剛進大堂,白慧元舉著文案迎上來,笑意里帶些得意:
“督師,兩鎮一月挖了一千二百多口深井,水利初見成效!”
鄭崇儉在旁點頭,這進度比平日兩年還快,眼底滿是佩服。
徐承略翻了兩頁文案,指尖一松,冊子“啪”地砸在案上:“考成法的窟窿,你們忘了?”
白、鄭二人臉色驟凝。
“知縣扣上官印上報挖了百口井,知府看到官印就上遞,巡撫看到官印就上傳。
六科給事中在京城看到文書,只查文書缺不缺、日期對不對,誰去地里看過井真不真?”
徐承略冷笑,“真正負責地方實地核查的倒也有,那便是巡按御史。
可宣大兩鎮加起來就六名巡按御史,累死也查不完兩鎮的事。
偏還有人被地方收買,這雙重監督,早成了擺設。”
他頓了頓,指節叩著案牘:“更別提州縣推衛所、衛所推州縣——
上月修邊墻,州縣說沒材料,衛所說沒人手,考成法沒說要共擔責,最后誰也沒受罰。
連六科給事中都能收了錢閉眼蓋章,這規矩早爛了。”
白慧元喉結動了動,鄭崇儉也垂了眼皮。
張居正當年的考成法,多年下來,早被官場上的人琢磨成了篩子。
徐承略突然沉聲:“給各衙門發公函,十日為期,重新報實績。孟育……”
他看向白慧元,“十日后你帶人去查,按新規矩來。”
徐承略擲地有聲:“查政績要“三級核驗”,經辦人自報、主官復核,接下來就是本督的親衛帶著丈量弓親自去現場。
渠得深三尺、通水兩尺才算數,親衛會用紅漆在渠壁畫印;
流民安置要一戶一田契、一契一指紋,巡核官隨機抽三戶對地塊,假的一查一個準。
衛所、州府協作時簽“連坐狀”。上月山陰縣流民耕牛被劫,衛所僉事推說軍中防務緊不派護衛。
本督直接把知縣和僉事拖到轅門,各打二十杖,還逼他們共賠流民損失。
自此州縣官見了衛所官,都主動拽著簽狀,生怕被連累。
監督要織成“雙向網”,從親衛里挑三十人設巡核司。
半月巡一遍州縣,瞞報就與造假官同罪;
各工地、驛站設鳴冤鼓,流民、民夫告官查實,不僅重罰官員,還獎舉報人兩石糧。”
話音落時,堂外的風卷著落日余影進來,徐承略按在劍柄上的手沒松。
他要的不是紙上政績,是能撐住宣大的實底。
靈丘知縣正在地頭看著民工挖井,縣丞突然跑了過來,
“大人,懷仁劉知縣上報水井數目不實,被下了大獄。”
靈丘知縣撫了撫胸脯,心有余悸道:“幸虧本官是如實上報,不然,此刻或許已經在大獄里了。”
縣丞點點頭,心有戚戚,“大人,日后,那些人就沒有弄虛作假的機會了。”
“弄虛作假?”知縣冷笑一聲,“那是他們看不清形勢,咱們督師大人眼里可容不下沙子。”
縣丞小心的說道:“還有呢,聽說大同縣有個吏員,把荒田報成熟地騙政績,被佃農擊鼓舉報。
巡核官去查,果然發現地里全是碎石子。
徐督師不僅把那吏員杖責后充軍,還真給舉報人發了兩石糧。”
知縣喉頭滾動,咽了口唾沫,“如此一來,再沒人敢輕易在考成上動手腳了。
畢竟誰也不知道,身邊的流民里會不會藏著敢擊鼓的人。”
新考成法推下去的第三日,大同府和宣府衛就聯名遞了折子,說“規矩太苛,官難任事”。
甚至有個衛所僉事故意拖著不簽“連坐狀”,說“衛所事重,豈能與州縣官同罪。”
徐承略沒看折子,直接讓人把那僉事綁到轅門,當著兩鎮官員的面,把他的考成冊扔在地上:
“你說衛所事重?去年你管的軍屯,畝產比荒地產出還少,考成冊上倒寫‘豐收’——
這就是你說的‘事重’?”說著,徐承略毫不猶豫的讓人打了他三十杖,革去官職。
杖責聲里,徐承略拿起新的考成冊,對在場官員說:
“本督的考成法,考的不是文書,是百姓的飯碗,是宣大的防務。
誰要是還想靠欺上瞞下混日子,就別怪本督的棍子不認人!”
那天之后,宣大的官員再沒人敢抱怨考成法苛責,倒是有不少人主動去巡核司問“怎么才算合格”
畢竟比起丟烏紗、受杖責,按規矩辦事反而更踏實。
~~
宣府鎮西寧縣一片新開墾出來的荒地上。
宋應星蹲在地頭,手里攥著幾株紅薯苗。
周圍的鄉民交頭接耳,有人小聲嘀咕:“這東西能吃?長得跟何首烏似的。”
“諸位鄉鄰請看!”宋應星抓起一把沙土,“紅薯耐旱耐澇,種下三月即可收獲,畝產可達千斤!”
他指著旁邊那片開墾的荒地,“去年在福建,這東西救活了十萬饑民。”
人群中走出個老者,手里捧著粟米種子:“宋大人,咱們宣大只種粟麥,這外來的東西……”
話未說完,遠處傳來喧嘩聲。十幾個鄉民抬著一口大鍋,鍋里煮著紅薯,香氣四溢。
“都來嘗嘗!”西寧知縣掀開鍋蓋,熱氣撲面而來。
“甜糯可口,頂餓!”他舀起一塊塞進老者嘴里,“徐督師說了,種紅薯的頭三年免稅,收成全歸自己!”
老者嚼著紅薯,眼角漸漸濕潤:“老朽活了六十歲,頭回見這么神奇的作物……”
他轉身對鄉民們拱手,“老朽愿帶頭試種。”
其余鄉民聽到免稅二字早已心動,見老者帶頭,紛紛響應,
“我樂意種!”
“我也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