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一臉難以置信,冒昧請求皇帝讓他自己來親手試幾次;
幾次反復之后,封閉瓶中仍是灌不滿水。
宋應星失神的站在原地,
怎么會如此?
一個大膽的猜測浮現在他的腦海......
只是,未免也太離經叛道!
自古以來,這空氣便是渾然一體,密不可分.......
朱元璋見眾人都皺著眉頭思考,也不打算再賣關子了,畢竟讓這些人一下子轉變思考模式也很困難,眼下,只要他們開始思考了,就算是一件好事!
“朕知道你們在想什么!”
朱元璋一邊指著瓶子,一邊講解:
“火之燃燒,需要空氣,這點不假;”
“只是錯在,火之燃燒,要的不是整個空氣,而是空氣中的某一種氣!”
“這瓶中剩下的空氣,便是火之燃燒不需要的氣!”
“由此可知,空氣中有火之燃燒所需的氣,還有火之燃燒不需要的氣!”
宋應星點點頭,陛下所言,正合他之所想,
更讓他驚呼的是,沒想到靠這幾個小玩意兒,操作一番,便能有如此大的發現!
“陛下真知灼見,震古爍今!臣不甚佩服!”
宋應星心誠口服,剩下幾人卻有些無語;
朱元璋知道他們這是嫌棄了,
在他們看來,這個發現說小不小,說大不大,實在是也沒什么用處啊!
可在朱元璋看來,這個用處可大了!
華夏滿滿五千年,不愧為農耕時代世界第一強國!
可也因此驕傲自滿,固步自封,自詡天朝上國,視進步于無睹;
明清時期,如《天工開物》這本書,華夏四大科技總結性著作的出現,更是標志華夏科技發展從革新到改良的轉變!
雖然這和他朱元璋也脫不了干系,但眼下誰讓他有這個機會糾正呢?
這個時代的中國科學,就如后世物理學說物理學的大廈已經基本落成,后來的人只能修修補補一般洋洋自得,殊不知世間萬物之理,人類才方知曉一二!
朱元璋就是要通過一系列小實驗,打破華夏科學的壁壘,糾正歷朝歷代對科學技術的偏差認識!
他要做中國科學的破壁人!
讓那些追崇心學整天念叨什么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人好好瞧瞧,這世界的理,到底是在圣賢書里,還是在自然萬物中?
朱元璋對宋應星可謂寄予厚望,囑咐他回新器司后,可再做兩個封閉的玻璃盒子,一個往里放多些綠植,再將蠟燭放入盒子里;另一個則只放蠟燭;
將兩個玻璃盒放在陽光下,看看兩個玻璃盒里的蠟燭誰先熄滅?
按宋應星的聰慧,應當能發現不完善的光合作用理論了......
宋應星早已急不可耐,將皇帝的所作所為暗自記在心里,想著等其他人到了新器司后,定要讓他們也看看這些匪夷所思的研究。
......
忙完自然科學的播種之后,朱元璋一邊吃著午膳,一邊想著怎么除掉京城里的禍害;
黃得功和史可法雖然忠誠,但忠臣的手下可不一定還是忠臣,
拿黃得功的部下來說,三員大將中只有翁之琪是為國獻身,馬得功和田雄更是背后在偷襲,殺死了黃得功,活捉了弘光帝,向清軍邀功。
整個弘光一朝,正兒八經和清軍戰斗的時間只有三個月,而在這短短三個月里,
共計降清大小總兵二十三員,副將四十七員,參將游擊共八十六員,馬步兵共二十三萬;要知道,弘光朝總共才四十五萬兵馬!
不解決這些降將,這個戰沒法打!
眼下,這些人中差不多半數都在京城,若是冒然殺了,也會激起黃得功等人的猜忌和不滿;
若是不殺,等到清軍南下,他們搖身一變帶路黨了,那還了得?!
朱元璋一邊嚼著燒餅,就著一碗稀粥,一邊在心中暗自謀劃。
這時,韓贊周笑著趨步而來,見皇帝還在吃飯,也不避諱,說道:
“陛下,您心心念念的高弘圖、姜曰廣到南京了,此刻剛剛入城。”
朱元璋聞言,卻沒露出韓贊周意料之中的笑容,只是默然點了點頭。
......
內閣衙門內,高弘圖、姜曰廣見史可法眼周發黑,唇無血色;二人先是一驚,怎么一月不見,史可法就變成這樣了,而后又暗自替自己擔心起來,這內閣究竟除了恢復和改進考成法之外,還要做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
“史閣老,身體要緊啊!”
姜曰廣勸道;
史可法不語,只是默默干活,將手邊的幾個題本遞給二人;
“攤丁入畝?”
高弘圖疑惑的發出聲來,打開題本看了起來;
大意就是說以后不再按照人頭收稅了,而是按照田畝的數量進行收稅;
這是好事啊!若真能得到實施,多少無地、少地百姓的負擔將大大減輕!
何況當朝的丁銀與里甲、均徭等四差銀一起,都由地方官員征用,并不上繳中樞,實際上這項收入多落入官吏的私囊;此舉還能將地方的一些稅銀收歸中樞;
如此一來,中樞的財政問題便有救了!
高弘圖半喜半憂,側過頭又看向姜曰廣手中所拿的題本;
“火耗歸公?”
高弘圖不顧姜曰廣還在閱讀,直接伸手將題本往自己眼前拉過來些;
火耗是地方官征收錢稅時,會以耗損為由,多征的錢銀。
而火耗歸公呢,
則是說由中樞統一耗損比例來征收賦稅;
此舉也可征稅權利,減輕了百姓的額外負擔,對整頓吏治、減少貪污有積極作用。
這兩項皆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啊!
只是究竟能否執行,高弘圖并不看好;
先說這攤丁入畝,既然是根據田畝數量收稅,第一件事便是要清丈全國土地,上一個這么做的還是差點被開棺鞭尸的張居正;
更何況,丈量土地需要大量知曉算數的人才,他曾經為戶部尚書,戶部里面爛成什么樣他還是有點心數的......
再說這火耗歸公,會斷多少貪官的財路啊,真要如此......
高弘圖不敢再往下想;
姜曰廣也暗自嘆息,皇帝的出發點是好的,只是時局已經不可收拾,這些措施能得到地方陽奉陰違都算好了,更別說直接激起民變......
若先帝能有當今陛下一半賢明,大明朝何至于此!
姜曰廣難掩失望之情,搖搖頭放下題本;
史可法見這一幕,驀然看了二人一眼,又默默拿出新的一個題本給二人看;
還有?
二人帶著些不詳的預感,湊在一起打開題本,
“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二人睜大雙眼,看著史可法,手中的題本也滑落在地。
不是,皇帝這是要自取滅亡啊!史可法怎么不攔住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