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氣是大了點,字也丑得離譜……”
蘇昭低聲咕噥著,像是在說服自己,“但這腦子里的東西……是真有點意思啊。”
那關于“心聲”只是聲音記憶延續的觀點,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了他往下看的興趣。
一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壓倒了對方才那滑稽署名的嘲笑。他幾乎是迫不及待地,再次翻開了那厚重的日記本。
在解構了“心聲”的含義之后,這位思維跳脫的作者,立刻將矛頭指向了另一個被世人奉為圭臬、籠罩著神秘光環的概念——悟性。
書頁上,那略顯潦草的筆跡清晰地寫著:
推理與計算,更不過是依循著記憶深處早已刻下的,對當下感知信息進行符合過往案例規則的有序排列組合而已!
此過程,人人皆備,無分貴賤!其差異,僅在于感知之敏銳、記憶之廣博、聯結之迅捷與否,此皆可習練精進,何來天生神圣?
“原來……是這樣!”
這觀點……太鋒利了!也太通透了!
就像一把精巧的手術刀,瞬間剖開了籠罩在“天賦”、“悟性”這些華麗辭藻之上的神秘面紗,露出了其下樸實無華、甚至有些“機械”的本質——感知與記憶的聯結!
想到這里,他猛地抬起頭,視線就好像能穿透書庫厚重的石壁,看到了外面那個以“天賦”為名構筑的世界。
剎那間,無數畫面涌入腦海:
學堂里長老們捻須高談“天賦異稟”,目光卻總是落在出身顯赫的弟子身上。
資源分配時,“天資卓越”的天才精英弟子們總能獲得額外的關照。
尤其是那位被眾星捧月、特殊存在的青霓,稍有成就便被盛贊“天生慧根”、“悟性超常”,享受著她那出身帶來的、常人難以企及的特權……
一股憤怒的情緒在蘇昭胸中激蕩,他緊握著手中的《天機云錦》,指節微微發白。
“呵!好一個人造的‘天賦’!好一個人造的‘悟性’!”
隨之,他的聲音陡然提高:
“其目的,無非是為像青霓這樣的小公主們,獲得那些不合理的特權,尋找一個看似合情合理、高高在上的托詞罷了!
用‘天賦’筑起高墻,將資源與機會牢牢圈在特定的人手中,讓其他人連質疑的資格都沒有!”
當他讀到作者將“思想”歸結為感官記憶積累的“第六感”——即前五感(視、聽、嗅、味、觸)信息的綜合處理的產物時,心中已是波瀾萬丈。
這解釋是如此簡潔有力,將看似虛無縹緲的“思想”牢牢錨定在可感知的經驗基石之上,剝去了其神秘外衣,卻又賦予了它堅實的根基。
然而,作者的筆鋒并未在此停駐。
就在蘇昭以為這已是洞見的巔峰時,日記的最后一行字,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又一顆石子,激起了更深邃的漣漪:
若此第六感,乃前五感之集萃升華……則于六感之上,是否尚存——第七感?若人可達此境,又當是何等光景?
“第七感……?”
蘇昭下意識地輕聲念出這三個字。
此刻的他,感覺自己的心臟仿佛被一只無形的手輕輕攥了一下,隨即又猛烈地跳動起來,瞳孔因思維的驟然擴張而再次放大。
剛才因揭露“天賦”謊言而產生的激憤情緒瞬間被壓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為純粹、更為強烈的思想上的震撼。
“這倒是一個……”
他停頓了一下,似乎在尋找最貼切的詞語來形容此刻的感受,最終,一抹由衷贊賞的笑容在他臉上緩緩綻開,“極具想象力的詞匯!”
第六感(思想)已是前五感的集大成者,那么第七感呢?它會是何種存在?是超越個體經驗的某種宇宙共鳴?是對時間或因果律的直觀把握?
還是……某種尚未被人類理解的全新感知方式?
這時候,蘇昭只感覺心頭微震,這個概念,與他之前的詭異經歷產生了一種奇妙的、難以言喻的呼應。
那個遞來詭異花朵,帶著非人微笑,最終將他引入此地的存在……
它那無聲的交流、那洞穿人心的凝視、那無視空間距離的引導方式……
是否,就是某種“第七感”的體現?超越了常規的視聽,直接作用于意識層面?
還有腦海中那冰冷的警告——“這些都是謊話!別被他們騙了!”
那聲音并非通過耳朵傳入,而是直接在意識中的回響!這難道不也是一種超越常規感官的“第七感”的傳遞方式嗎?
“‘他們’……是否就是掌握了這種更高層次感知的存在?”
就在這心馳神往之際,他的目光不經意地垂落,落在了自己捧著書本的雙手上。
雖然只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捧書姿勢。
但在他蘇昭的眼里,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卻像一道冰冷的閃電,瞬間劈開了蘇昭沉浸在玄思中的迷霧!
“雙手……拿書?”他喃喃自語,眉頭猛地擰緊,一股強烈的不安感瞬間攫住了他。
“那……那朵花呢?!”
記憶如同倒流的潮水,冷汗瞬間從額角滲出。
蘇昭低下頭,急切地在自己身上摸索起來。
衣襟?空空如也!袖口?空空如也!腰帶?還是空空如也!
他甚至慌亂地原地轉了一圈,視線如同探照燈般掃過腳下光滑的石板、身旁高大的書架底部、甚至剛才倚靠過的地方……
沒有!哪里都沒有!
那朵不知道是黃花還是紅花的詭異之物,就好像從未出現過,又或者在他渾渾噩噩跟隨引路人穿過那些岔路時,就無聲無息地遺失了。
“唉!真是倒霉透頂!花也丟了,人也不知道身在何處這個鬼地方,更離譜的是,我連自己是怎么一路迷迷糊糊走到這里的,都完全想不起來細節了!”
蘇昭重重地嘆了口氣,一股濃濃的挫敗感和迷茫涌上心頭,他頹廢地靠在冰冷的書架上,揉著發脹的太陽穴。
“咦,等等……”
蘇昭揉著太陽穴的手突然頓住了,一個極其尖銳的矛盾感如同錐子般刺入他的腦海!
猛地站直身體,目光如電般射向手中那本《天機云錦》。
“不對!這完全說不通!”
他想起了書中的觀點——行為的動機(腦海中的“心聲”)是行動的前提!
那么問題來了:
他剛才那段迷迷糊糊、意識混沌、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去哪、更談不上有明確目標的行走過程……以及他自然而然走到這最后一排書架、精準取下這本《天機云錦》的行為……
行為的“動機”在哪里?!
在那段迷糊的狀態下,他腦海中根本沒有清晰的“我要去書庫盡頭”、“我要拿這本書”的念頭!他的行動和他的意識是完全脫節的!
就在這意識即將崩塌的懸崖邊緣,書頁上那力透紙背的論斷再次清晰地浮現在他眼前:
……其差異,僅在于感知之敏銳、記憶之廣博、聯結之迅捷與否,此皆可習練精進……
習練精進……
這四個字馬上讓他關聯到了另一個關鍵概念——習慣!
一道無比耀眼的光芒,如同破曉的朝陽,刺穿了蘇昭腦中的重重迷霧!
“除非……”蘇昭的聲音因為極致的震撼而微微顫抖,他的眼睛亮得驚人,“這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
所有的線索在這一刻轟然貫通!
尋找書庫?選擇路徑?取下特定的書?這些行為,根本不需要在迷糊的當下產生明確的動機!
它們已經被他過去無數次進入書館、在書架間穿梭、尋找特定典籍的重復行為模式,烙印在了身體和潛意識的深處,形成了強大的行為慣性。
就像走路不需要思考先邁哪條腿一樣!
“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