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攤丁入畝 火耗歸公 官紳一體納糧三策
- 大明:開局小縣令,紅溫朱元璋
- 南國的紅豆
- 2121字
- 2025-06-07 11:19:37
一旁的朱雄英攥緊小拳頭,奶聲奶氣卻霸氣十足。
“師父別怕!有我一口吃的,就餓不著您!誰敢欺負(fù)您,我第一個不答應(yīng)!”
說罷,還揮了揮小胖手。
朱元璋被孫兒逗得豪氣頓生。
“哼!有咱在,沒人敢動你!”
見爺孫倆信誓旦旦,徐達(dá)轉(zhuǎn)而叮囑。
“今日之議,只是閑談,日后即便朝廷行類似之策,也與你無關(guān),切記!”
這話明著是在告誡陳安,實則是在敲打朱元璋,不要讓功臣背鍋。
朱元璋哪里會聽不明白,也就只有徐達(dá)敢當(dāng)著他的面前,如此光明正大的耍心眼了。
“小子,你但說無妨!即就是天塌了,咱都替你頂著!”
陳安見狀,笑道。
“二位伯伯不必夸大,只要朝廷硬得下心、扛得住壓力,士人翻不起什么大浪來的。”
“常言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他們除了耍嘴皮子,哪兒真敢與朝廷抗衡啊?”
徐達(dá)聞言失笑。
“你倒是把讀書人貶得一文不值啊!你難道就不是讀書人?”
“正因身在其中,才知其虛實嘛!”
陳安正色道。
“若朝廷雷厲風(fēng)行,‘?dāng)偠∪氘€’‘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納糧’三策并行,國庫賦稅至少翻倍。”
“再輔以開放海禁、商稅改革,何愁錢糧不足?”
“錢糧充足,漠北元寇何足懼?西征西域、收復(fù)漢唐故土,指日可待!”
“屆時大明必成繼盛唐之后又一盛世,真正實現(xiàn)‘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見二人聽得入神,陳安乘勝追擊。
“到那時,徐伯伯可成‘封狼居胥’的名將,圣上亦能問鼎‘千古一帝’,青史留名!”
“千古一帝?”
朱元璋呼吸一滯,眼神驟然灼熱。
哪個皇帝不渴望比肩秦皇漢武?即便強(qiáng)如他,也難免心動。
徐達(dá)亦心神激蕩,身為武將,誰不想西征大漠、勒石燕然?
只是,他很快收斂情緒,輕咳道。
“你這小子,盡會畫大餅,且先說說這三策如何落地?”
陳安收斂起笑意,正色道。
“那我先說‘官紳一體納糧’吧。”
“自兩宋以降,士人取代世家成為特權(quán)階級,盡享免賦免役之利,可江山是圣上與百姓打下的,他們憑何坐享其成?”
“圣上常言‘淮右布衣’,但若真視百姓為根本,為何獨厚士人?”
朱元璋面色微沉,徐達(dá)忙輕咳提醒。
陳安恍然,笑著道。
“口誤口誤,但侄兒始終不解,為何要縱容士紳特權(quán)?”
朱元璋長嘆一聲。
“不是咱圣上想偏私,而是那些士紳實在勢大,咱圣上總不能將天下文人全都?xì)⒘税桑俊?
即就是當(dāng)了皇帝,也不是能為所欲為的。
當(dāng)年胡惟庸飛揚跋扈,爭權(quán)奪利,朱元璋一直無所作為,就是因為他要對付的,不僅僅是胡惟庸這個人,而是存在了一千多年‘丞相’的權(quán)勢。
若不隱忍,徐徐圖之,他又怎能如愿?
“殺人是下策。”
陳安自是明白其中的原由,正色道。
“士紳看似團(tuán)結(jié),實則各懷心思,只要朝廷抓住契機(jī)分化瓦解,未必不能推行新政。”
推行改革,需要抓住關(guān)鍵時機(jī)才行。
當(dāng)年朱元璋隱忍多年,直至胡惟庸按捺不住起兵謀反,才果斷采取雷霆手段,一舉鏟除盤根錯節(jié)的胡黨勢力,同時將存在千余年的丞相官職徹底廢除。
這就是所謂的改革契機(jī)。
朱元璋與徐達(dá)皆是聰慧之人,許多話陳安無需點明,二人便能心領(lǐng)神會。
因此,朱元璋并未追問“契機(jī)”何時出現(xiàn),而是轉(zhuǎn)而說道。
“改日你若得閑,將今日所談內(nèi)容詳細(xì)整理成文,咱幫你潤色后上奏朝廷定奪,你且先講講‘?dāng)偠∪氘€’是何含義。”
“攤丁入畝即把人頭稅分?jǐn)傊撂镔x之中。”
陳安解釋道。
“黃伯伯與徐伯伯如今雖已身居高位,但想必也曾出身貧寒吧?”
朱元璋與徐達(dá)對視一眼,均點頭認(rèn)可。
陳安繼續(xù)說道。
“以二位長輩的經(jīng)歷為例,最具說服力。”
“貧苦人家即便人口眾多,名下天地卻極為有限,而人頭稅負(fù)擔(dān)極重,幾乎與田賦相當(dāng),導(dǎo)致百姓苦不堪言,甚至不得不藏匿人口。”
“反觀富貴人家田產(chǎn)豐厚,卻因享有免稅特權(quán),人頭稅于他們而言,不過九牛一毛。”
“若將人頭稅并入田稅,百姓負(fù)擔(dān)可大幅減輕,自然無需再藏匿人口;人口基數(shù)增加,國家可調(diào)配的勞動力便更為充足。”
徐達(dá)插話問道。
“天下耕地總量有限,若人口過剩,如何保障糧食供給?”
“偌大天下,難道只有兩京十三省可養(yǎng)活大明百姓?”
“且不說海外有大片沃土,單是天朝大軍遠(yuǎn)征西域,天山南北便能安置多少子民?鐵騎所至之處,皆可化為良田。”
“當(dāng)年鐵木真僅憑部落之力,便能率鐵騎遠(yuǎn)征萬里之外的極西之地,古人云‘寇可往,我亦可往’,蒙古鐵騎能做到的,我大明鐵騎豈會遜色?”
“自鐵木真西征后,蒙古人已在西域、雪域高原乃至極西之地建立諸多帝國。依小侄之見,我大明子民數(shù)量尚嫌不足,若人口足夠龐大,全天下皆可納入大明版圖。”
“此外,小侄此前反對圣上大肆分封藩王,因裂土封疆易招禍患,但若將藩王分封至海外,令其自行開拓疆域,則可兩全其美。”
朱元璋與徐達(dá)相視無言。
這小子的思維跳轉(zhuǎn)極快,前一句還在談攤丁入畝,下一句便轉(zhuǎn)到藩王分封之事了。
窩在朱元璋懷中的朱雄英忽閃著大眼睛,稚氣十足地說道。
“日后若我當(dāng)家作主,能否派叔叔們?nèi)ズM馔卣辜易寤鶚I(yè)?”
“如此一來,既能讓家族開枝散葉,又可避免叔侄爭產(chǎn),師父真是聰慧,竟能想出這般兩全其美的法子來!”
朱元璋與徐達(dá)再度對視。
這對師徒絕非等閑之輩,一唱一和間似有深意啊!
朱元璋看著朱雄英,佯怒道。
“人皆戀故土,你為何不親自去海外打基業(yè),卻要派叔叔們?nèi)ィ俊?
朱雄英一聽,興奮的掙脫開爺爺?shù)膽驯В治枳愕傅馈?
“孫兒的志向是當(dāng)海盜,駕駛‘黑珍珠號’縱橫四海,與天斗、與海斗、與人斗……”
“海外有仙島,孫兒若成海盜頭子,定要尋得仙山求取仙丹,獻(xiàn)給爺爺奶奶,讓二老長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