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紛紜復雜的白巫術(1)
- 風水與巫術
- 金開成
- 5274字
- 2015-03-19 09:21:17
(一)生育巫術
由于醫療條件差,古時候小孩子的成活率比較低,因此在小孩的孕育、生產和養育的過程中,就誕生了很多希望孩子健康成長的巫術活動。
就從“祈子巫術”講起吧。什么叫祈子呢?祈,就是祈求、請求的意思。子,指的就是孩子。古代醫療條件不發達,而已婚的年輕婦女們又非常希望自己能有個孩子,因此就采用巫術來祈求神靈保佑自己能順利地生下一個孩子。
“偷鞋求子”就是南方很多地區盛行的巫術習俗。據史料記載,江蘇某地人們的祈子巫術是這樣的:婦女沒有孩子的,就要到送子觀音面前,燒香禱告,然后暗中偷一只觀音神龕前的繡花鞋,她們相信如果這樣做,就能順利生出孩子。祈子的人如果如愿生了個男孩,就要去還愿。而還愿時有一件事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必須做兩雙精致的小鞋子送到廟里,這樣后來的婦女們就有鞋子可以“偷”走了。而在北方,又有一種叫“拴娃娃”的巫術。想要生孩子的婦女們去附近的廟里(如子孫廟、城隍廟、土地廟等),參拜送子娘娘、城隍、土地等神靈。這種巫術儀式是這樣的:求子的人要先準備一根一寸多長的紅頭繩或者紅布條,帶上貢品,到廟里上供、磕頭、投香火錢,然后拿出繩子系在送子娘娘身邊的娃娃脖子上,嘴上還要喊:“回家找娘去!”邊喊邊走,還要連喊三遍。在有的地方,婦女們還要喊:“有福的小子跟娘來,沒福的小子坐廟臺,姑家姥家都不去,跟著親娘回家來。”喊完以后,要用紅包袱把娃娃包好,抱回自家的炕頭上,一天三次飯食供奉。如果碰巧真的生了孩子,就得給廟宇的主人豐厚的報酬。土家族還有一種獨特的偷瓜習俗。人們把八月中秋節稱作“偷瓜送子節”,在滿月當空的夜色里,人們紛紛跑到冬瓜園里去偷瓜,給沒有生育的人家送去。有的地方是公開送,敲鑼打鼓、放鞭炮,像迎接新娘一樣喜慶。有的地方半夜偷瓜以后,就用紅布包裹得像嬰兒一樣,送到沒有孩子的人家,放到他們的被窩里,還要假裝小孩子哭,并且對主人家說“多子多福”“長命富貴”這樣的吉利話。主人如果第二年真的生出了寶寶,就要大擺宴席,招待偷瓜送子的鄰居親友。當然也要請被“偷”瓜的人大吃一頓,所以每當人們為了祈求能有孩子而去偷瓜的時候,瓜的主人都不會追究。
等到婦女懷了寶寶的時候,又有各種“禁忌巫術”。比如在飲食方面,孕婦不能吃螃蟹,因為怕孕婦吃了螃蟹就會使寶寶橫著生出來;還不能吃兔子肉,因為他們認為吃了兔子肉,將來小孩子會像兔子那樣“豁嘴”;還有不能吃驢肉、馬肉等等。甚至一些簡單的行為都會有禁忌,比如,不許動剪刀、針線,怕動了這些東西,就會生下沒有耳朵或者睜不開眼睛的寶寶,還有不許孕婦手臂上舉、不許她在門口張望、不許切肉、不許切魚等等禁忌。
嬰兒出生以后,要設宴“做滿月”。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活動就是給嬰兒剃滿月頭。在嘉興一帶,有剃滿月頭時做“頭發圓”的古俗。剃頭前,由母親,或者外婆、祖母,一面用手指蘸了綠茶輕輕在嬰兒的額頭和發面擦擦,一邊擦,一邊念叨:“茶葉清白,囡囡頭發清白。”然后剃發。母親將剃下的頭發小心收攏起來,就招呼家里養的小狗,一邊摸著狗背上的毛,一邊說:“囡囡大起來乖,和小狗一樣靈巧,一樣大膽。”說完,從小狗背上拔下一些毛。再招過來家貓,一邊摸著貓背,一邊說:“囡囡大起來乖,和小貓一樣聽話,一樣活潑。”說完也拔下一些貓毛。最后,將嬰兒的頭發和狗毛、貓毛混合后,噴上綠茶水,放在手心里搓圓,再串起那團頭發,然后串上一個紅棗,就做成了“頭發圓”。他們把這種“頭發圓”掛在嬰兒的床頭,據說可以保佑孩子像小貓小狗一樣容易養大,而且聰明活潑。江蘇還有一些地方,給小孩子剃頭時不全剃光,要在腦后留一小撮頭發,扎成小辮子,俗稱“命根子”,據說也能保佑孩子。至于其他地方還有比如“蹲狗窩”、穿“百家衣”、吃“百家飯”等等活動,本質上都是巫術行為,都是希望借助眾人的力量使孩子健康成長。
(二)婚戀巫術
愛情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為了獲得心儀的姑娘(或小伙子)的愛情,戀愛的巫術廣為流傳。在壯族等少數民族地區就有為情人招魂的巫術。一般小伙子多請女巫,巫師頭蒙被單,請神附體,不久她就進入了昏迷的狀態,宣布神靈已經附體,于是女巫便代表小伙子的情人,與他一起唱歌,互相表達愛慕之情。小伙子也就因此相信一定能夠得到那個姑娘的愛情。另外還有設法取得暗戀對象身上物品的,例如頭發、指甲、衣服或飾品等等,在念過咒語之后,便認為對方必定會成為自己的妻子或丈夫。
此外,有關婚戀的巫術還有很多。首先,是“合婚”巫術。在很多地方,結婚之前,男方要拿到女方的生辰八字,就是出生日期,先壓在“灶君”前的香爐下放著,如果三天或七天內家中平安無事,再請算命先生根據雙方的生辰八字進行合婚,這種巫術又叫做“合八字”。如果在這期間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就說明兩人不般配。還有的人則是到廟里求簽,如果經過算命或者求簽之后,顯示不能結合,男方就會將女方的八字退還,并說明情況,雙方就會平淡地告別,各去尋找合適的伴侶。如果經過算命或者求簽后,都認為雙方八字相配,或者求得吉利的簽,而男方又覺得滿意的,雙方就可以走進婚禮的殿堂了。
再有,就是結婚時的巫術。結婚對每一個人都是舉足輕重的大事,一般人們都要鄭重其事地選一個大吉大利的日子來舉辦婚禮。不過,在很久很久以前,舉辦婚禮的黃道吉日和好時辰都是由男方請的算命先生來決定的。選定的日子被叫做“好日”,男方將結婚日期寫在帖子上送給女方,稱作“道日帖子”。女方也要請算命先生算命,看看那個日子是否對自己家人不利,如果對家人不利,就會要求男方家重新選日子。最終定好了日期,男方還要請陰陽先生根據雙方的生辰八字,決定結婚用房的朝向和新床擺放位置。必須請一對恩愛的夫妻來幫助新郎新娘鋪床,床下要墊上寫有“太平”或者“順治”的銅錢,以求吉慶。
傳統婚俗中,新娘子上轎前是一定要哭的,上轎時要頭戴鳳冠,身穿扎著玉帶的古裝,懷里還要揣本黃歷,頭上還要蓋上紅蓋頭。新娘子一下轎,等在旁邊的人們就要一把把地將喂牲口的草料往新娘子頭上扔,同時噼里啪啦地大放鞭炮,然后新娘子被人攙著,踩著黃踩布或麻袋(寓意早日傳宗接代)來到天地桌前拜天地。桌上一般都會擺放著一張弓和三支箭,另外還有一面銅鏡。雙方拜完天地,新郎在前,手里拿著弓箭做射箭的姿勢進入洞房,最后由專人拿著秤桿挑下新娘子的紅蓋頭,新郎新娘才正式見面。民間相傳這些具有巫術性質的避邪物品都是古代桃花女和周公斗智時留下來的:黃踩布、鳳冠和玉帶等,象征著尊貴的皇后,使得妖魔鬼怪不敢靠近新娘;懷里揣著黃歷,兇神惡煞就不敢近身;天地桌上,準備的弓、箭、鉤秤,據說是太上老君留下來的;銅鏡是照妖鏡;草料是給兇神惡煞的天馬吃的;鞭炮也是用來驅除兇神的。這些婚禮習俗,雖然繁復,卻一代一代沿襲下來,直到今天,在有些農村地區仍然能看得到。
(三)生產巫術
生產中的巫術是指那些通過巫術的神秘力量來解決生產能力和生產資料的問題,從而獲得豐收的一系列巫術行為。比如促使農作物更快生長、防病除害、求雨求晴天、求牲畜健康成長、以及捕獵到更多的獵物等等。特別是在農村,農民要種植各種農作物,但是從播種到收割的整個過程中,生產技術落后的限制和人們期盼豐收的強烈愿望總是產生強烈的矛盾。當人們對生產問題無可奈何的時候,就希望借助巫術的力量來達到喜獲豐收的愿望。其中比較有特色的,就是求雨。
水是萬物之源,人、牲畜、農作物都離不開水。但是古代生產力不發達,水利設施非常落后,一遇到旱災,農業就沒有收成。而在古代,農民普遍認為天旱是因為得罪了龍王爺,于是在干旱的日子里,他們就紛紛去求龍王爺開恩,給人間灑下甘霖。由此,就形成了一系列種類繁多的求雨巫術儀式。
山西晉中一帶,習俗中有所謂的“七女祈雨法”。在祁縣一帶,天旱時,由村里挑選出七個聰明伶俐、品性優良、家門興旺的年輕少女求雨。具體方法是:先把這七個少女家中所用的蠟燭搓配在一起,再把這七家的蠟和七家的爐灰用水調成稀泥,抹在村中一塊光亮的方塊石頭上,上面放一個大罐子,盛滿清水。之后,由七個少女扶著罐子的邊沿,一邊扶著一邊轉圈行走,嘴里念著類似咒語的求雨詞:“石頭姑姑起,上天把雨去。三天下,唱燈藝,五天下,蓮花大供。”就這樣,這七個少女向龍神轉達了村里人渴求降雨的熱切愿望。
其實,求雨習俗在中國北方的河南、山東、河北、山西、東北、西北都有流行,但尤以山西為最。人們為求風調雨順,采用各種辦法求助于神靈,有以牲畜供奉的,有以人禱告的,還有抬著神位神像游鄉展示以娛神的。有求雨神的,有扎泥龍、草龍揮舞的,有在大門外垂柳插技的,還有捕捉蛇、魚、蛙等動物作為祈雨生物的。此外,還有專門用于懲罰旱魃的象征性表演。
除了民間以外,朝廷也會舉辦求雨活動。這是因為古代中國是一個以農牧生產為主的國度,雨水是農牧生產的命脈,影響到糧食收成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國庫的收入與王朝統治的穩定。所以,求雨受到了歷代統治者的重視,從皇帝到知縣,每遇天旱,都要設壇祭祀。祭祀時,貴為一朝之君的天子也要向龍王下跪,并以其作為一種典章儀式,這在史書上有專門的記載。如在山西,每次遇到天旱的時候,就要在城隍廟設立祭壇。一開始,縣官要跪下來磕頭,然后站起來抽簽,祈禱某處龍神降水。并且傳示鄉里的居民灑掃街道,禁止屠殺馬、牛這樣的牲畜,至于魚之類的生物就更不讓殺了。此外,每個店鋪、家庭的門口,都要設立龍神牌位、香案。僧眾和架鼓吹手出城取水迎接龍神。知縣率僚屬穿著普通的衣服步行走出城外,迎接龍神進城,把龍神供奉在求雨的祭壇上,再跪下來磕頭。每日辰、申二時,上兩次香,鄉老、僧眾輪流跪下來磕頭、念經。還要專門指派人去照料香燭,不讓燭火熄掉。像這樣要持續三天,如果下雨了,就要撤去祭壇,派百姓送水;如果干旱更加厲害了,就要率領手下官員集體吃齋,再去祭拜風神、雷神、山川神,每個廟都要拜。
關于求雨還有一段故事。林則徐任湖北總督時,湖北大旱,糧食歉收,糧價猛漲,路有餓殍。林則徐見狀,立即倡議“捐廉販米,平價便民”,鼓勵官吏盡量輸納糧食,平價出售,以緩解百姓的憂苦。這本來是件好事,可是他的部屬卻個個面露難色。不久,林則徐發出命令,通告本省巡撫以下各級官員都必須按例齋戒數日,為登壇求雨做準備。到了求雨這天,林則徐帶著各級官員,登上祭壇求雨。經過一陣繁復的儀式后,林則徐叫大家按次序在席子上坐下。當時驕陽似火,壇上既沒撐傘蓋,也沒擺設茶水,大家暴曬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口干舌燥,個個在心里叫苦。過了好久,林則徐見大家熬不住了,才開口說:“現在應該喝點茶水了。”于是叫侍者把茶甕抱了上來。林則徐先喝了一些,然后按次序傳給各級官員,大家都渴得厲害,一下子就喝光了。過了一會兒,林則徐忽然張口大吐,接著各級官員也呼啦啦地吐了起來。這時,林則徐點著頭說:“這就足以檢查我們的心腸了。”然后叫大家不要把吐出來的東西弄掉,自己親自檢驗,又叫侍者分別登記下來。只見各級官員吐出來的盡是葷腥之物,而林則徐吐出來的卻是野菜淡飯。林則徐生氣地說:“為民請命,難道就是這樣的嗎?把老百姓的性命當做兒戲,毫無體恤之心,你們的良心何在?”各級官員羞愧難當,都跪下來叩頭表示愿意盡力捐輸糧食,平價賣給百姓。這樣,當地老百姓終于度過饑荒,都滿懷感激地稱贊林則徐為“林青天”。
(四)辟邪巫術
還有一些巫術是用來避邪的。
辟邪,“辟”即“避”,“邪”即“兇”“不好”。辟邪就是一類銘記歷史教訓,避免重蹈覆轍的信物。廣義而言,民間使用的辟火、辟水、辟兵、辟車等都可稱為辟邪。
辟邪起源于原始宗教中的恐怖符號,是禁忌的對象,與圖騰相對。由于各部落的形成背景不同,他們的圖騰和禁忌的對象也是不同的。
商周時期,青銅禮器上廣泛應用的饕餮紋飾,就是一種辟邪。傳說饕餮是一類猛獸,既貪婪又狠毒,“食人未半而死”。商代和西周以此為禁忌,將它的圖案鑄在青銅禮器表面,祭祀時,下面以炭火焚燒、上面以熱水蒸煮,使它飽受折磨和煎熬,以表懲戒之意。
東漢時,人們又常以龜為辟邪,已見有龜形爐灶、龜形水壺等文物傳世。傳說龜為龍之九子之一,龍生了九個兒子,但沒有一個成龍,尤其令人難堪的是,其中一個竟是龜。為了表示對這個兒子的懲治,人們使其陷于大苦,不是做成器物的形狀用來烘煮,就是讓它負重馱石碑,表示鎮壓。雷臺漢墓中,有八只石龜分別置于兩具棺槨的四角,即是“鎮壓”的意思,表達了雷臺漢墓主人對不肖子孫的忿忿之情,其情形無異于破口大罵。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是民族英雄,但被秦檜夫婦陷害,以“莫須有”的荒謬罪名處死。后人為了懲罰陷害岳飛的千古罪人,就以秦檜夫婦為辟邪,鑄像于岳墳旁邊,以示儆戒。
還有一種神獸專門叫做辟邪,就是貔貅。貔貅又名天祿,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它有龍的頭、馬的身、麟的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巡視,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等擾亂天庭。古時候人們也常用貔貅來稱呼軍隊。另外,這種神獸有一個非同尋常的特點,就是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卻什么都不排出來,于是人們附會說它只進不出、神通特異,可以用來招財聚寶,所以直到現在也有很多中國人佩戴貔貅樣子的玉制品,尤其是商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