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學武藝青童入少林,殺洋人紅孩闖大禍

時間如流水,洗去韶華。人一天天長大,世態一日日變化。

有些事,被逼到一定程度,就會做出超乎常理的行為,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八歲的小桂武,已經練就了一身好武藝,神勇無比。他是在去年夏季因為被逼無奈,才讓李秀才托關系,把他送上麒麟山學藝的。原因是什么?縣里派人三番五次來家,逼迫桂武交出奇書,起初交上去之后,洋人拿到手,就開始按圖紙上的圈圈點點去探礦,結果到大山一看,山上全是石灰石,堅硬無比,根本不像有礦藏的山脈,經過半年多探查,毫無所獲。就又撲到縣里,一個洋鬼子被人帶領著,來逼迫桂武,說他交出的書是假的。

一天,李桂武對先生說:“這個洋鬼子太可惡了,一遍遍騷擾,我想偷偷下手,把他殺了算了。”

這話一出口,嚇了先生一跳。小桂武說得出干得出,這可不是小事。

先生把其他孩子放了學,唯獨把他留下來。

先生說:“你在我這學習文化兩年多了,很有進步,看你每天騎馬射箭,舞刀弄槍,也是想學一身武術,以后,你退可防身,進可以為國效力,我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可以托關系把你介紹給一位世外高人,這樣你又能練武,又能躲避洋人的逼迫,離這一百多里地外,有座麒麟山,去那里投奔普眾師傅吧,他會教你一身武藝。”

李桂武反對說:“不行。我還有娘,不能把她扔下。”

李先生聽了他一番話,很佩服這孩子,小小年紀就有這份孝心,“你娘這里好辦,你可以把她送你大姐家,她離麒麟山近。”

“我給大師寫封信,你帶著,他也好接納你。”

李桂武聽后點點頭。

“好。”先生說完,取來筆硯。找來紙張,刷刷點點,寫好信,他接過來,揣在懷里。

“先生,這么遠的路,我倒可以,娘怎么走?我們都沒有車,沒有毛驢。”

“孩子,我早替你想好了,走,你跟我到房子后面看看!”

他拉起桂武邁出屋門,走到后院。

李秀才,真名李樹財,清光緒初期考過鄉試,中過秀才。人們把他名字叫來叫去就叫成李秀才了。李秀才每年都教書掙米掙錢,他又獨身一人,沒有太多的花銷,攢下點積蓄。他娶過妻,生小孩時,妻子得了產后風死了,孩子也沒活下來。后來他再也沒娶親。

兩人來到后院,他一指偏廈子,“孩子,你看,那是啥?”

“啊?”桂武一看,喜出望外,他特別喜歡的棗紅馬!

他學習騎馬,經常去大財主家里借,人家還橫三阻四的不愿意借給他。

他揚起臉,瞅著先生問:“什么時候買的馬?”

“孩子,是為師給你買的啊!走,看看你能不能降服它?”他拉著桂武,來到棗紅馬跟前。

棗紅馬真是一匹好馬,身上一根雜毛沒有,是李秀才找牲口販子在內蒙古烏丹集市上,選了幾個集,挑了幾百匹馬,才挑中的一匹馬。

李桂武剛要去解韁繩牽它,它看到有生人來到近前,稀溜溜一聲吼叫,前蹄子抬起來,馬鬃都挓挲起來了。

“孩子,別怕。試試看!”李秀才鼓勵著桂武。

桂武騎馬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他知道這棗紅馬一定彪悍,不馴服它,它絕不會任他擺布。他試探著到近前,摸摸它頭,又摸摸它脖子,棗紅馬只是用大眼睛瞅瞅他,眼皮翻了兩下,“噴噴”打兩聲響鼻。像是對自己有點好感。桂武這時候,才小心翼翼地解下繩子,把它牽著,走出后院,來到大門外。于是,對先生說:“老師,我騎上它,試試。”

“好,孩子,小心點。”

師徒如父子。桂武一直把老師當成親父親一樣。

李桂武個子躥得快,有一米六了,面對高頭大馬,毫不畏懼,“嗖”的往上一竄,一手拽著韁繩,一手抓住了馬鬃,棗紅馬突然發現有人騎在背上,開始“踏踏踏”亂轉,前弓后翹,又蹬腿又擺尾巴,試圖把背上的人甩下來,結果甩半天,背上的人就像粘在身上一樣,沒甩成功。又開始撒歡跑了幾圈,還是沒甩下來。氣得棗紅馬又“稀溜溜”怪叫著,像離弦的箭,向山邊的矮杏子林子飛去。它順著矮樹空隙,亂跑亂顛,試圖讓杏樹的枝杈把桂武刮下來。李桂武騎在棗紅馬身上,左騰右閃,身輕如燕,棗紅馬覺得怎么也甩不下來,有些氣餒,又一陣吼叫。小桂武突然想試試它的腳程到底有多快,他使個壞,攥起拳頭,輕輕猿甩單臂,照準馬耳根就是一拳,把棗紅馬打得前蹄都立起來了,后蹄一蹬,塵土飛揚,遮天蔽日,這棗紅馬像受驚一樣,拼著命地跑,一口氣跑出去十五里地,說話工夫,也就十幾分鐘。

李桂武面不改色,心不跳。

他提住馬韁繩,調轉馬頭,往回走,棗紅馬也放慢了腳步,像是說,讓我慢點走,喘喘氣。桂武在馬身上騎著,此時突然覺得少點什么,一時想不起來,到底是少點什么呢?

信馬由韁地回到先生面前,先生正著急地守在門口。這時,小桂武才想起來,原來屁股下缺點東西,缺少馬鞍子。他下了馬,把馬牽到房后槽邊,拴好,膽怯地問先生:“老師,這棗紅馬太棒了,就是缺點東西。”

“哈哈,小精靈!你不說我也知道,”說著,拉著桂武到敞棚,一指墻角,“你看,那是什么?你不是說缺馬鞍子吧,早都準備好了。”先生過去俯下身,拿起一把掃帚,打掃上邊的塵土。打完了,拎紅黃緞面的鞍墊到一邊,下邊露出一條細長的油布袋子,有一米多長。把布袋上頭得緊口繩子拽開,露出一柄刀把,他一抽大刀,打了一道利閃,锃明刷亮。

“啊,老師,這是一把大刀。”

“對呀,孩子,刀都給你準備好了,我前年去鐵匠爐找人打的。好馬配好鞍,寶馬贈英雄。孩子,老師早就看出來了,將來你必成大業!

練就一身武藝,沒有拿手家伙怎么行。快,掂掂這把刀,合手吧?”

呵!桂武接刀在手,跳到天井當院,“唰唰唰”耍了一陣刀,氣不長出,面不改色,這刀的份量足有八十斤,他拿著正合適,練完了,對先生一抱拳,“老師,這把刀,不輕不重,正合適。”

“好,”先生說,“這比不了過去了,也用不上盔甲,等你把衣服上掛個環兒,或是想個辦法,把刀掛在身上。你自己整整。回家和你娘說一下,眼下情況緊急,把家門一鎖,也沒有什么東西留戀,走吧,哪里不是家啊。等有一天,一定會重整家園的。”

李桂武回到家,把先生的話和先生贈馬的事全和娘說了一遍,最后做了決定。

“娘,你在家整理一下,一會兒把門鎖好,趁天快黑了,我們起身,這樣,誰也不知道我們去哪了,省得因為那本書,洋人一次次騷擾,逼問。”

娘答應著,房前屋后轉轉,雖然沒什么東西,卻眼眶濕潤了,一滴滴熱淚奪眶而出。熱土難離啊,此番出走,不知何年何月回來!

她開始找過包裹皮,包隨身穿戴的衣物,還有鋪蓋,等著兒子回來。

桂武去先生家牽馬。見過先生,先生早去后院牽過棗紅馬,拎過油布袋,馬鞍子早備好,又千叮嚀萬囑咐,說:“孩子,遇事要冷靜,多思考。”千言萬語,自不必說。又說:“把書信裝好,給普眾師傅看了,他會收你的。”

李桂武撲通一下,跪在地上,“咚咚咚”,給先生磕了三個響頭,“孩兒記住了,老師,您多保重,孩兒一定回來看你,等以后消停了,再來孝敬您!”桂武眼圈紅了,淚水在眼里打轉。

“好孩子,給你。”先生遞過馬韁繩,幫他背好油布袋,油布袋里裝著刀。

桂武背好,顛了顛背,一咬牙,眼發酸,淚水終于撲簌簌流了下來。

先生不忍看,低著頭,一擺手,“孩子,走吧。”

李桂武一狠心,身子騰空一躍,蹬上了棗紅馬,棗紅馬像是真正見到了主人,打著響鼻,桂武又回身看看先生,先生擺手說,“走吧,孩子。”

桂武強忍住淚,吆喝一聲棗紅馬,棗紅馬慢騰騰地走上了山路。桂武騎馬到家時,天近黃昏。家家戶戶炊煙裊裊,在樹叢間無力地飄浮。娘已經準備好。桂武下了坐騎,把馬牽到娘跟前,讓娘看,娘說,“真讓先生費心了,將來,你要好好報答先生。”

“嗯。”桂武點頭,他把棗紅馬先拴在一棵梨樹上,背上背的刀也沒解下,準備馬上就走。他來到房后,那邊扣著一口大缸,他上前一掀,把缸掀到一邊,里面一些亂柴草,他在里面摸出那本奇書,和懷里的信揣在一起,撣撣身上塵土,長出一口氣。邁著大步走出來,解開棗紅馬,喊:“娘,我們走吧。”

娘背好包裹。

“兒子,你先去,我在后面跟著。”

桂武笑了,“娘,你那個小腳,到大姐家,得猴年馬月?”

桂武讓棗紅馬站好,棗紅馬今晚特別聽話,特別溫順,像是知道專門馱“一老一小”趕路似的,站在那一動不動。桂武說,“娘,我抱你上馬。”

娘說:“你行嗎?”

“嗨,娘,我可有勁了。我把你放在前面,我比你高,我在后面護著你,一起騎馬去姐姐家。”

說完,他把娘抱起來,輕輕的放在馬鞍上。同時,他翻身上了馬,騎在鞍后的馬脊梁上,喊了一聲,“駕!”棗紅馬蹬開四蹄,上了山間的羊腸小道。

桂武來過姐姐家,不止一次了。輕車熟路,約莫夜晚十一點,到姐姐家。把馬拴好,整點草喂上,姐姐點著洋油燈,和娘嘮幾句,就讓他們睡了。

第二天,李桂武把娘安置好,背上刀,裝好東西,騎上棗紅馬,按照姐姐姐夫告訴他的方向,經過賴歹(方言:母狼)溝,又牽著馬繞過鳳凰山膨潤土礦,奔往麒麟山。

他過鳳凰山時,卻不知道父兄就在這個礦里。

時至初秋,山間雜草叢生,郁郁蔥蔥。高低錯落的橡樹、古槐,被風吹著發黃的葉子,“簌簌簌”發出聲響,陽光明艷艷地揮灑之上,金子般璀璨。不知名的野鳥,鳴啼著,叫聲悠越,柴草處,有雉雞騰空飛起,有野兔子,跳躍竄出,桂武望著這大好河山,有家不能回,看著再好的美景,心情也亢奮不起來。唉!想起父兄,兩年沒回家了,連過年都沒回來,只聽姐夫去看他時,回來說,活計忙,洋人不許出來。父兄像進了大牢,人在拼死拼活的干活,錢卻不給一分,說是礦上虧損了,工資一直拖著。桂武想,都是洋人搞的鬼,編排的,就是不給錢。

過了一道山環,繼續往里走,他突然發現前邊有一眼山泉,明晃晃的山泉水,叮咚叮咚順山石流下來,抬眼往山巔處望,有一座古廟,年久失修,在半晌午強烈陽光照耀下,發出淡淡的光。桂武看見有一個和尚一手拎一個木桶,桶裝泉水,正順柴草邊的小路往廟里去,他曉得了,和尚在打水。

桂武出于禮貌,翻身下馬。他牽著馬,順小路往山頂寺廟走。

快走到廟門時,有個和尚拱手道:“阿彌陀佛,施主,這是去哪?”

桂武知道到了,這里就是麒麟山禪院,打招呼,拱手道:“師傅,這是三清觀嗎?我要找大師普眾,煩勞師傅通報一聲,就說建平油坊地有個李秀才先生介紹來的,我叫李桂武,恕個罪說,我父親名字叫李景泉。”

“好了,你等著,我去告訴他老人家。”說著,和尚去廟里報信。

約莫半盞茶工夫,打里面出來一個和尚,全身穿著黃色袍子,圓領大袖,人高馬大,有一米九的個頭,往上邊看,禿頭,頭頂上受著戒,一張國字大臉,赤紅赤紅,滿面紅光。兩道劍眉,眉毛下,一雙眼睛炯炯有神,眉宇間一團和善。說起話來,聲如宏鐘,帶著金屬音,在山里回蕩。

見到桂武,拱手道,“阿彌陀佛!施主可是李景泉之子,號稱小神童的李桂武嗎?”

普眾和尚在那年的那個雨夜,遇見過李景泉,遇到狼他給解了圍,再說,桂武家發生的事,早被瘋傳得灌滿了他耳朵。所以,問起李桂武話,像了如指掌,什么都清楚似的,可是李桂武不知道,受寵若驚地問,“師傅,您怎么知道?”

普眾沒有回答,問,“你是找普眾嗎?”

“是,小兒今年八歲了,李先生教我讀書三年,我想學武功,他把我介紹來的,請問,您老人家是普眾師傅嗎?”

“正是貧僧。老納才疏學淺,怎么可以勝任?”

桂武聽罷,急忙跪在路上,磕膝蓋當腳走,給普眾磕頭,并從懷里掏出一封信舉到頭上。

普眾見這小孩真是知書達理,擺手道,“快快起來,我還沒答應收你?”他走過來,把信接過,“待我看看信,再做打算。”

普眾展開信,信上大概是說,普眾師傅,我是了無師傅的本家兄弟,鄉試中過秀才,識幾個大字,今有本村小神童酷愛武功,了無說可以投你門下,請收納。上寫千,下寫萬。

看罷,普眾喊兩個和尚,讓他們安排桂武吃住。

“普賢,普能,去把小施主馬牽著,拴到廟后的樹上,讓小施主跟你們同住。”

小桂武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糊里糊涂,這是收下我了?還是沒收?

普眾又說:“這是你兩個師伯,去見過師伯。”

桂武聽后,十分高興,普眾師傅這是收下我了,剛剛站起來,又跪下來,再次給普眾磕頭,“師傅在上,徒兒給你叩頭了。”完了,又給兩個師伯叩頭,大家過來把他攙起來,領著他去偏房往處。

從此以后,普眾開始傳他武功,馬上步下,長拳短打,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十八般兵器,樣樣都練。幾個師傅認真教,小桂武認真學,悟性又好,尤其是馬上一把大刀,舞起來上下翻飛,在林中騎馬使刀,如入無林之境,所向無敵,還有一桿少林棒,練得神出鬼沒,登峰造極。

轉瞬又一年。這一天,桂武正在山間,放馬吃草,自己練刀,突然聽到山下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他循聲音望去,見是姐夫,姐夫崔英也看見他。忙說,“老弟,走,我有事,去見你師傅。”

桂武領著氣喘吁吁的姐夫去見師傅。行走之時,桂武就急切地問,“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崔英也沒隱瞞,說:“可不好了,油坊地老家出事了!幾天前,房宅讓人放火燒了。還不知道,以后會發生什么?”

“啊?”桂武氣得渾身顫抖,那房子雖是破草房,可也是個窩,也是個家,放火燒了,像挖他的心。

“誰干的?這么狠毒?咱娘知道嗎?”

“怕她著急,沒告訴她。我是聽別人說,又確定是真的,偷偷的借了馬,跑來和你說,你和師傅知會一聲,看看能不能回家去一趟,看看咋辦?”

“好。”兩人急匆匆趕往廟里。桂武去見師傅,把家里房子被人燒的事和師傅說了,和師傅請假回去看看。

普眾師傅看桂武回家心切,又急得氣呼呼的,千叮嚀萬囑咐,反正也是燒了,別去追究了,以后自己羽翼豐滿,再做打算,現在洋人太猖獗了,不好惹,不是你一個人的力量能左右的。

桂武領命,騎上棗紅馬,背背大刀,跟姐夫直接下了山。走到崔家寨附近,桂武說,“姐夫,你偷偷的回家,這些事,別告訴咱娘,你就別去了,本來他們是翻找奇書,在草房翻不到,才一怒之下燒了房子,咱一章去,就暴露目標,怕招來麻煩。我自己不聲張,看看就回,回麒麟山。”

“小弟,千萬小心,記住,別惹事。”

“好。”

“駕!”小桂武馬鞭一揮,打馬如飛,直奔家園。

他胯下棗紅馬,穿一條肥大的繡絨大紅褲,披大紅斗篷,在山路飛馳,簡直是一團火。

這是他進廟以后,師傅找裁縫專門給小桂武設計的服裝,穿上它,威武霸氣,銳不可當。

一年時間,桂武又長高了。加上裝束,任由村里人怎么端詳都辨認不出來。

福不雙至,禍不單行。也是該著出事,事情來得就是這么巧。

很長一段時間,住在府邸的洋人,一直糾結著油坊地李家的那本奇書不放手,派下人來追查,結果是人走屋空,問村里人,誰也不知道這家里人去哪了,憑空消失一樣。既然不知道,就把門鎖砸了,逐步的翻,什么破箱子破柜,什么柴草堆,陳舊腐爛的紡線車子空隙,連蜘蛛網結滿的墻旮旯犄角,都翻個底朝天,弄得烏煙瘴氣。最后,喊人挖屋地,刨墻根,尋找有浮土的地方,掘地三尺,仍一無所獲。這些人是智障嗎?不是。明明知道,就是有奇書,人都走了,還能把書放在家里,早帶著跑了,或是早銷毀了。怎么辦呢,上指下派,翻翻也就是為了應付洋人,翻不到,誰也沒辦法。

后來,洋人鉆了牛角尖兒,主要還是貪婪國土上的礦藏,比如金礦、銅礦、鐵礦,他們垂涎三尺,狼舌頭伸得長長,若有寶藏圖,礦藏不是唾手可得嗎?洋人是不找到奇書誓不罷休了,一共來搜查了八次,也沒找到。有個洋人氣急敗壞,狗急跳墻,自己親自出馬,領著一群人來搜,實在搜不到,一怒之下,吼吼吼!讓大家把一抱抱干草抱到屋四角,他打著火鐮點著火把,一把火,把屋子點著了,還好,桂武家屋子離鄰居家遠,屋里都是草木石頭墻搭的,草木架子幾個小時就燒成灰燼,后邊靠山又燒著了一大片,那時是夏季,柴草綠了,沒有燒到荒山上。

追問村里人,李景泉家里人的去處,問誰誰說不知道。消息就傳到崔家寨。崔英來告訴小弟。

曾經當十家長的張大昌,態度早有轉變,加上懂事理、明白事的小女秋雙的規勸,也遠離那些是非之人,聽小女的話,怕像大兒子張天亮似的,被抓勞工,抓服兵役,舉家遷走,去三兒子家避難去了。三兒子被拉彎彎鬼見愁的一家女兒招去當了養老女婿。聽聽這山溝的名字吧,鬼見著都發愁,那彎彎一道道的,走不了幾個彎,就轉暈了,進去了,沒有人引路,轉不出來。這里山高皇帝遠,比崔家寨還要隱蔽。

自打進了鬼見愁小寨子后,秋雙就和四哥張天宇幫助三哥開田拓土,小日子越過越紅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里盛產鮮果,有棗樹、梨樹、杏樹。一到收成后,大家隨便采摘,不分你我,去趕集買賣,誰額頭也沒貼貼,公買公賣,賣完回來,誰也不知道他們是哪里的,就是知道他們是哪里的,進了鬼見愁,能出得去嗎?糧食有玉米、高粱、大豆,可加工豆腐、豆油、釀高粱酒;蔬菜有大白菜、土豆,香菜、芹菜、豆角、茄子等。春天,山上還有一些鮮嫩的野菜。用土豆,還可以加工粉條,作一些小作坊。山里動物飛禽走獸,吃飽喝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相安無事。還有鮮蘑藥材,榛子松果,等等等等,這地方名字不好,卻是人間仙境,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可是,誰也想不到,幾年后,秋雙十二、三歲時,就和四哥張天宇招兵買馬,拉起一支綹子,為了家園,抗擊外來侵犯。

再說李桂武,打馬回家這天,太陽火辣辣足,照在紅袍小將身上,像一團燃燒的火焰,閃光奪目。打馬如飛,沒等來到家,就看見一群人,吵吵嚷嚷,在油房地里鬧騰,因為天旱,土地都是干的,土被山風吹起來,一陣陣黃煙。他勒住棗紅馬,定睛觀瞧,突然看清楚了,一群人在油房地里亂挖,差點就挖到祖父的墳邊了!揉揉眼,再看,發現有一個滿頭黃毛的洋人,在那里嗚哩哇啦地指揮,桂武一下子明白了,這是家里搜不到,挖到地里來了。把誰囑咐的話都忘在腦后,他一個急勁兒,打馬如飛,同時,抽出大刀,直接奔油房地飛馳而去!

當人們看看一溜火線,朝這邊躥來,不知道發生什么,驚嚇得忽拉拉亂跑,四處逃散,那黃毛洋人還沒明白怎么回事,李桂武的馬沖到他眼前,李桂武大吼一聲,如晴天霹靂,震得地邊的蒿草顫了三顫,山杏樹上,有個鳥巢,里面的小鳥還沒出滿月,從上邊滾了下來,隨著巨吼的起落,刀如飛,身似猿,手起刀落,順著洋人肩膀,齊刷刷砍為兩段。死尸栽倒。

李桂武一揮馬鞭,馬馱著他像是在塵煙里升起一團火球,又飛到村寨。

人們驚得目瞪口呆,誰也不知道哪里降下了一個火神。

事后,一傳十十傳百,傳說天上火神下界,也是啊,那天下界的,真是一團火……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云县| 习水县| 桑日县| 威宁| 澄江县| 江门市| 松溪县| 道孚县| 永州市| 怀安县| 东平县| 黄平县| 微山县| 克拉玛依市| 丘北县| 松桃| 宁津县| 石棉县| 娱乐| 乌拉特后旗| 社旗县| 曲周县| 奉贤区| 麻城市| 韶关市| 禹州市| 旺苍县| 紫阳县| 威海市| 长兴县| 闽清县| 丹寨县| 灌阳县| 宜州市| 德江县| 巩义市| 梅河口市| 怀集县| 衡南县| 奉贤区| 鹿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