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從細菌、真核細胞到有性生殖:生命的巨大進步

如果要談論世界上數量龐大的生物,細菌是我們繞不開的話題,它們形態最簡單,數量卻最多。我們熟知的所有生境中都有細菌存在,甚至在南極冰蓋之下和地表深處的巖石裂縫中,它們也能生存。細菌的活動能幫助那些長相奇怪、看不見的深海動物在海底火山噴氣孔附近生活。細菌也是海洋表面浮游植物的重要成員,能幫助浮游植物轉化太陽的能量。在我們的腸道中,有數萬億計的細菌幫我們消化食物,為我們提供必需的維生素,還幫助我們抵御許多疾病(雖然也有許多細菌會置我們于死地)。

近些年,隨著DNA篩查技術的發展,微生物學家在海洋和土壤中也發現了大量細菌。早期,培養皿曾是我們發現和鑒別細菌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多種細菌無法在實驗室的瓊脂培養基環境下存活,這些細菌就逃出了人們的視線。利用最新的DNA檢測技術,我們已經有條件在不用培養細菌的情況下對其直接鑒別。一項研究稱,在僅僅一克泥土中,細菌的數量就可以達到100億個。

我們說“細菌”而不是泛泛地說“微生物”,其實是很精確的。細菌屬于微生物,但微生物還包括除細菌外的許多其他種類的生物。原生生物和真菌也是微生物,但它們有更大的細胞核,和細菌有本質上的不同。除了極少數例外,細菌都小到肉眼不可見,想要看到它們,必須使用顯微鏡。現在,在進一步討論細菌之前,讓我們先來講講另一種更加微小的“生命形態”——病毒。

病毒其實并不完全符合生物的定義。為了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回憶一下定義生物的標準。首先,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生物必須有方法能夠保持自身形態的完整。細菌有堅硬的細胞壁保護自己,甚至還有多種細菌在嚴苛的環境下能把自己變成一種更加堅硬的,如同孢子一樣的東西。此外,細菌獲取能量的能力也同樣重要,它們通過消化酶和新陳代謝系統來消化能量,為自己供能。生物的另一個重要標準,是必須有辦法復制自己,進行繁殖,這需要一個能夠在世代間傳遞的基因系統。地球生物遺傳信息的儲存和復制是通過精準結合的DNA雙螺旋長鏈來進行的,將DNA雙鏈解開,每條單鏈都可以進行復制,并形成兩條新的DNA雙螺旋鏈。在繁殖過程中,這兩條新的DNA鏈將進入兩個新生的子細胞,成為其遺傳信息的載體。

病毒確實具有用于繁殖的DNA鏈(或RNA鏈),但它們有兩條重要標準不符合生物的定義:它們無法主動獲取能量,也無法自行繁殖。那它們是怎么讓我們得病的呢?看起來,病毒似乎是墨菲定律的堅決實踐者,也就是說,可能會出問題的事一定會出問題!病毒就像一小段叛變了的DNA或RNA,只帶有最基本的遺傳信息,它們能形成一層蛋白質外殼,并學會在宿主體內盡情“暢游”。這些DNA或RNA四處游蕩,直到找到適合寄生的細胞,然后將自己附著其上,并將自己的遺傳信息轉移到宿主細胞當中。一旦進入宿主細胞,病毒就能強行征用宿主細胞的基因復制機制,制造更多的病毒。用墨菲定律來解釋,所謂“可能會出問題的事”,就是病毒的DNA或RNA短鏈得到了適當的保護,讓它有了游蕩、寄生、感染宿主細胞的能力。病毒是最簡單的“寄生蟲”,只有在宿主細胞中才能成活,而且每種病毒都只能感染十分有限的幾種細胞。對人類來說,病毒是流感、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癥)、一度流行的天花,還有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艾滋病,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導致)的罪魁禍首。病毒結構簡單,甚至能形成結晶體,人們通過X射線衍射就能研究它們的結構。寄生,更加廣泛地說,其實是許多生物選擇的生存方式,除了病毒,還有多種細菌、原生生物、真菌、一些動物和少數植物。在多數情況下,由于嚴重依賴宿主存活,寄生生物的體形會變得很小,復雜的身體器官也會逐漸退化。但與病毒不同的是,這些較大的寄生蟲通常會大量地自行繁殖。好了,寄生蟲就說到這里吧,讓我們說回地球上最小的獨立生命體——細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塘县| 城固县| 辽宁省| 临湘市| 舟山市| 睢宁县| 英超| 洛川县| 始兴县| 茂名市| 海城市| 澄江县| 永嘉县| 浦县| 吉林市| 平罗县| 淮滨县| 邢台县| 怀集县| 新龙县| 龙胜| 新密市| 平塘县| 武山县| 汉寿县| 湘潭市| 大冶市| 习水县| 桐柏县| 英德市| 洪雅县| 淳化县| 陕西省| 龙陵县| 诸城市| 集贤县| 万荣县| 娱乐| 宾川县| 洪雅县| 白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