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生命大趨勢
  • (美)威廉·C.伯格
  • 1653字
  • 2025-06-05 14:12:58

另一個大家族——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或者說得通俗點,開花植物,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大小各異。假如你用個大罐子抓甲殼蟲,可能抓了1000只還不能把罐子裝滿,但開花植物恰恰相反,它們通常都很大。最小的開花植物是浮萍(屬浮萍科),長度大概從你現在看到的這個字母“O”的大小,到2—5厘米不等。只有30多個種的浮萍科,處在開花植物體形大小排行榜的最后一名。在這個排行榜的另一端,你能看到高達97米的桉樹,樹干直徑能趕上卡車車寬的猴面包樹,還有光葉片就能長到11米長的海椰子樹。簡單地說,開花植物是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大型生物里多樣性最豐富的家族。小至浮萍,大至巨樹,開花植物都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員。魚類的體形差別也很大,最大的鯨鯊重達40噸,但魚類只有大約3萬種。哺乳動物家族有地球上體形最大的動物——藍鯨,身長可達30米,體重遠超100噸,但現存的哺乳動物也就區區5500種左右。然而,目前已知的開花植物已超過26萬種,每年還有大約1000個新種被發現,照這個速度,超過30萬種指日可待。(14)

體形大、種類多,還會通過光合作用自養,考慮一下這三種特征,你就會發現開花植物堪稱生物界的最大贏家。被子植物門主要包括禾本科(10550種)、豆科(19500種)、蘭科(22500種)和菊科(23600種)。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物種數量多并不代表就在生境中常見。蘭科植物在大部分植物群落中就相對很難見到,在各類自然景觀中也不太顯眼。在山地云霧林中,蘭科植物常常作為附生植物附著在樹干和樹枝上生長,可即便如此,它們還是很罕見。然而禾本科的草就不同了,它們動輒成千上萬地聚居在一起,常常在各種自然景觀中霸占人們的視線。正因如此,地球上包括溫帶、熱帶和高山的許多地方才都被叫作“草原”。

借助龐大的數量、多樣的體形和復雜的結構,開花植物在如今的大多數生態系統中都占有主導地位。開花植物除了自身結構精巧,還是其他動物的營養來源。除了零星幾種外,絕大部分開花植物都是綠色的,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它們都處在食物鏈的最底端。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開花植物(當然還有其他種類的綠色植物),太陽能才能被轉化為營養,供我們所用。在過去1億年里,隨著開花植物數量的增加,其他生物才開始有能力擴增自己的數量。1998年的一項研究清楚地表明,以開花植物為食的甲殼蟲,要比依靠其他食物來源的甲殼蟲數量多多了。

針葉樹不是開花植物,但它們常常霸占一些氣候較冷、季相變化較明顯的生境。常見的針葉樹有松樹、冷杉、紅杉、刺柏、羅漢松和南洋杉等。不過,盡管這些針葉樹是許多森林的常客,但它們總共也就只有1000余種。而且,雖然寒冷的北方和許多高山叢林被針葉樹所覆蓋,但這類植物真的就只有“樹”一種形態,只有這些針葉樹的幼苗處于林下層。更厲害的是,針葉樹會分泌許多種化學物質來保護自己,這就讓針葉樹成了絕佳的建筑材料。因為很少有動物會以針葉樹為食,所以針葉林的林下層不僅沒有什么動物,就連其他的植被物種也十分稀少。與此相反,開花植物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生長上,沒怎么用心自衛,用成語來形容就是都會“英年早逝”,但它們因此能為其他營養豐富的植被提供能量。除了開花植物和針葉樹,物種豐富且更重要的陸地植物還有蕨類。蕨類和蕨類的近親(如石松和馬尾)有將近1.2萬種,其中幾乎沒有能長高的,但大部分在潮濕的雨林林下層都很常見,有些還是雨林林下層附生植物家族里的重要成員。另外,由于蕨類、苔蘚以及它們近親產生的精子需要在水中游動,因此這些植物只能生長在常綠林或季節性雨林中。

綜上所述,開花植物既是數量最多、最有營養,同時也是顏色最漂亮的陸地植物。 在本書第四章中我們還會談到陸地植物和物種數量的話題,而在第七章和第八章中,我們將會討論開花植物在構建陸地生態系統復雜性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們已經注意到,陸地上動植物的種類遠比海洋中要多,但這個結論可能并不適用于生物王國,尤其是其中體形最小的生命形式——細菌。不管是個體數量、物種數量、生理生化過程的多樣性,還是承受極端環境的能力,在地球上,細菌都占據著當之無愧的榜首。在下一章中,我們就來仔細討論一下生物世界最成功的家族——細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姚县| 榆社县| 阿荣旗| 玉溪市| 嘉义市| 万宁市| 自贡市| 确山县| 古田县| 时尚| 渭源县| 东源县| 松溪县| 镇江市| 新巴尔虎右旗| 穆棱市| 长白| 娱乐| 镇赉县| 北辰区| 彭山县| 独山县| 柏乡县| 改则县| 黄浦区| 卓资县| 辉县市| 丰宁| 厦门市| 佛冈县| 绥阳县| 晋城| 盐山县| 西乌| 科尔| 海伦市| 阿鲁科尔沁旗| 芮城县| 翁牛特旗| 磐石市| 察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