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決戰時刻
- 食典江湖,七公傳人在市井
- 銘港棉
- 2848字
- 2025-06-05 19:13:04
晨霧未散時,阿靈把藍布包的食典殘卷又檢查了三遍。
藍布角那團面粉印子像朵小梅花,是今早揉面時蹭上的——她特意留著,覺得這樣殘卷才像有了煙火氣。
“要走了?“
后巷傳來沙啞的嗓音。
阿靈轉身,見洪守真倚在老槐樹下,手里捧著個油紙包,糖炒栗子的焦香混著晨露飄過來。
他鬢角沾著槐花瓣,昨天還破洞的灰布衫不知何時補好了,針腳歪歪扭扭,倒像她小時候在夜市見過的老裁縫手藝。
“您怎么起這么早?“阿靈接過油紙包,栗子殼硌得手心發燙。
洪守真沒接話,粗糙的手指撫過她圍裙口袋里的紅薯干。
那是她擺攤時總揣著的,烤得焦黑的部分泛著暖光:“當年七公收黃蓉做徒弟,第一回見面她送的是烤羊腿。“他忽然笑了,眼角的皺紋里落著光,“現在的小丫頭片子,倒用紅薯干當信物了。“
阿靈喉嚨發緊。
她想起昨夜窗臺上那半塊玉牌——趙云天腰間的,和洪守真枕頭下的嚴絲合縫。
可老人此刻眼里只有暖,像她十二歲流落街頭時,夜市阿婆遞來的那碗熱粥。
“記住。“洪守真突然收了笑,枯枝似的手指點在她心口,“無論鍋里翻著多烈的火,這里要沉得住。
七公的刀法能切豆腐不碎,不是靠手快,是......“
“是心穩。“阿靈接口。
她見過洪守真切蓑衣黃瓜,刀工快得像風,可每一刀切下去前,總會閉閉眼,“先把食材的魂兒焐熱了。“
老人眼里閃過欣慰。
他從懷里摸出個雕花木勺,勺柄刻著“俠之大者,不過一箸“,正是阿靈昨夜在袖中摸到的那把:“帶著它。
當年黃蓉用這勺子喂洪七公吃叫花雞,他說這勺舀的不是湯,是人間煙火氣。“
阿靈把木勺小心別在腰后。
晨霧里傳來出租車鳴笛,司機在巷子口按了兩聲。
她轉身要走,又回頭:“您不去?“
洪守真彎腰拾了塊槐樹皮,在掌心搓得細碎:“該看的,早看夠了。“他抬頭時,晨光正掠過他眼尾,“去把那些老東西的眼睛擦亮——食典不是藏在深宅大院的寶貝,是要端上每個老百姓的飯桌的。“
出租車碾過青石板,阿靈把栗子塞進嘴里。
甜香混著焦糊味在舌尖炸開,像極了她擺攤時總烤糊的紅薯干。
車窗外的梧桐葉沙沙響,她摸出手機,屏幕上是醉云居群的消息——李嬸發了張照片,蒸籠里的鮮肉包正冒著熱氣,配文:“等你帶著獎狀回來揭蓋兒。“
華山論廚的場地在半山古寺。
阿靈下車時,晨霧剛好散了,紅墻金瓦在松濤里若隱若現。
門口掛著“廚道爭鋒“的大紅燈籠,幾個穿唐裝的工作人員正搬著雕花案板往里走,案板上碼著整只的金華火腿、帶霜的太湖銀魚,還有幾株沾著露水的野山菌。
“阿靈姐!“
脆生生的聲音從人群里鉆出來。
阿靈低頭,見是隔壁文具店的小豆子,抱著個玻璃罐,里面裝著她昨兒送的桂花糖:“我和媽媽來給你加油!“
小豆子媽媽擠過來,手里舉著應援牌,歪歪扭扭寫著“醉云居包子最香“。
阿靈眼眶一熱,蹲下來捏了捏小豆子的臉:“等會兒給你留最甜的糖油果子。“
裁判敲了三聲銅鑼。
阿靈抬頭,見古寺前的空地上擺著兩張烏木案臺,左邊案臺堆著帶泥的芋頭、整顆的老南瓜,右邊卻碼著泛冷光的銀質餐刀、水晶冰盞——是趙云天的位置。
趙云天已經站在案臺前。
他今天穿了月白長衫,腰間玉牌在陽光下泛著青,眉骨的疤被粉底遮了大半,卻遮不住眼里的紅血絲。
見阿靈望過來,他扯了扯嘴角:“阿靈姑娘,聽說你昨晚沒睡?“
阿靈沒接話。
她走向自己的案臺,摸了摸臺角——是洪守真的手藝,榫卯處刻著朵極小的梅花。
案板下還壓著張紙條,字跡潦草:“芋頭要挑圓的,甜。“
裁判舉起令旗:“本屆華山論廚,比的是——“他頓了頓,目光掃過臺下密密麻麻的觀眾,“以食入道,誰能讓最多人嘗到'心意'。“
趙云天的刀先動了。
銀質餐刀在他指間轉了個花,寒光掠過阿靈鬢角的碎發。
他案板上的冰塊“咔嚓“裂開,露出里面凍著的七彩魚生,每片魚肉都薄得透光,映著他的臉:“阿靈姑娘總說食典要護著煙火氣,可煙火氣能當內力使嗎?“
話音未落,魚生突然騰起白霧。
阿靈鼻尖微動——是迷迭香混著曼陀羅的味道。
她想起昨夜趙云天鞋底的紅土,老槐樹下埋著洪守真的藥圃,里面種著解百毒的金銀花。
“趙掌門的魚生,怕不是要讓人做噩夢?“阿靈笑著掀開蓋在芋頭筐上的藍布。
晨露還沾在芋頭上,她指尖輕觸,味覺通感瞬間涌來——這顆芋頭長在向陽的坡地,吸收了整個秋天的陽光,淀粉在果肉里凝成蜜。
她抄起洪守真送的木勺,在芋頭上輕輕一敲。
芋頭“噗“地裂開條縫,露出金黃的內芯。
阿靈挽起袖子,掌心貼著芋頭慢慢揉,像揉面時哄著面團醒發。
臺下的小豆子突然喊:“阿靈姐在給芋頭按摩!“
觀眾席傳來輕笑。
趙云天的刀頓了頓,魚生上的白霧淡了些。
阿靈趁機抓起木勺,在灶上的砂鍋里攪了攪——她今早出門前煨的骨湯,此刻正“咕嘟咕嘟“冒著泡,湯里浮著李嬸送的干貝、陳伯撿的野菌,還有小豆子媽媽塞的紅棗。
“趙掌門的菜,是給眼睛看的。“阿靈舀起一勺湯,蒸汽里浮現出她泛紅的眼尾,“我的菜,是給心嘗的。“
她把揉好的芋頭泥倒進湯里。
骨湯的鮮、芋頭的甜、野菌的香,像三股暖流撞在一起,在空氣里織成張網。
小豆子突然抽了抽鼻子:“媽媽,像不像我發燒時你煮的芋頭粥?“
有位穿西裝的大叔紅了眼眶:“我媽......我媽走前最后給我煮的就是芋頭骨湯。“
趙云天的銀刀“當啷“掉在案板上。
他瞪著自己的七彩魚生——白霧不知何時散了,魚肉上凝著水珠,像在流淚。
阿靈看見他喉結動了動,想起昨夜他說“論廚臺上見“時,鞋底沾的紅土里,除了金銀花,還有株開藍花的忘憂草。
“你......“趙云天抓起玉牌,指節發白,“你用了廚心領域?“
阿靈沒回答。
她抄起片刀,刀身映著她圍裙口袋里的紅薯干。
這把刀跟了她三年,刃口有個小豁口,是第一次切排骨時崩的。
此刻她手腕輕抖,刀光裹著芋頭泥在半空劃出銀弧,正是洪七公的打狗棒法——不是用來打人的,是用來把每粒芋泥都拋進骨湯最鮮的位置。
“俠之大者,不過一箸。“阿靈輕聲念出木勺上的字。
骨湯突然騰起金紅色的光,那是她火工異能覺醒時的顏色,卻比以往更暖,像攤開的手掌。
臺下傳來抽噎聲。
小豆子媽媽抹著眼淚,把應援牌舉得更高了;穿西裝的大叔掏出手機,大概在給老家的母親打電話;連維持秩序的保安都紅著眼,喉結動個不停。
趙云天突然踉蹌后退。
他腰間的玉牌“啪“地裂開,露出里面卷著的紙條——是洪守真的字跡:“天兒,你爹臨終前說,別讓玉牌困住你的心。“
阿靈的骨湯芋頭煲端上桌時,裁判舉著評分牌的手都在抖:“滿分!
這是三十年來第一個滿分!“
掌聲像潮水般涌來。
阿靈接過獎杯時,突然被小豆子撲進懷里。
孩子身上帶著桂花糖的甜,奶聲奶氣地說:“阿靈姐的菜,比我媽媽的還暖。“
她蹲下來,把糖油果子塞進小豆子手里,抬頭看向觀眾席。
人群里,有個穿墨綠長衫的男人背對著她,后頸有道月牙形的疤——那是歐陽家的標記,她在食典殘卷里見過。
晨風吹起男人的衣角。
阿靈望著他消失在松濤里的背影,摸了摸腰間的木勺。
勺柄的刻字被體溫焐得溫熱,像句沒說完的話。
“阿靈姐!“小豆子扯她袖子,“李嬸說要給你煮慶功餃子!“
阿靈笑著抱起孩子。
陽光透過松針灑在她圍裙上,紅薯干的影子和食典殘卷的藍布角疊在一起,像朵正在綻放的花。
山腳下,墨綠長衫的男人停在茶攤前。
他摸出塊雕著蛇紋的玉佩,往茶碗里輕輕一磕。
茶水瞬間變黑,騰起的霧氣里,隱約能聽見兩個字:“食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