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戶》
作者:阿波利奈爾
由紅轉到綠?所有黃色在消亡
鸚鵡在出生地的森林中歌唱
打字機的雜碎
單翼鳥以此寫出一首詩篇
可以電話告知
嚴重創傷
為我雙眼帶來淚水
那些都靈少女中有一個漂亮姑娘
那可憐的小子用白領帶擦鼻涕
你將撩起窗簾
噢?看那窗戶打開
蜘蛛處有手在編織光線
媚美蒼白不可測的紫羅蘭色
閉目養神的企圖只是徒然
它們從夜半開始
占有時間就是獲得自由
海螺鱈魚多重太陽以及日落的海膽
窗戶前一雙破舊的黃色靴子
塔樓
塔樓便是街道
井臺
井臺便是集市
井臺
中空的樹干給流浪漢混血女提供庇護
混種男人哼著悲戚的調子
哼給他們栗色的女眷
吠叫的野雁吹起向北的喇叭
而浣熊的獵手
正在剝皮
閃爍的鉆石
溫哥華
雪白的火車帶著夜色的燈火逃逸冬季
哦,巴黎
由紅轉到綠?所有黃色在消亡
巴黎溫哥華耶爾島曼特農紐約和安的列斯群島
窗戶敞開成一只柑橘
光的美麗果實
紀堯姆?阿波利奈爾(1880—1919)法國20世紀最有特色的詩人和小說家,超現實主義文藝運動的先驅之一。他是一個私生子,從小跟隨母親在南方生活,后來到巴黎打工,從事種種小職業。他曾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負過重傷,這大大地影響了他的健康,致使他在39歲時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他是具有前衛精神與實驗技巧的第一位現代歐洲詩人,他將繪畫技巧引入詩歌寫作,他創作的圖象詩持續被后人所爭論和學習。阿波利奈爾的作品相當龐雜,最重要的是詩歌。詩集有《動物小唱》(又名《奧菲的隨從》)(1911)、《醇酒集》(1913)、《美好的文字》(1918)及小說集《異端派首領與公司》(1910)、《被殺害的詩人》(1916)等。
這首詩是阿波利奈兒看到畫家德洛內(Robert?Delaunay?1885-1941)的1912年《窗戶》系列畫(下圖為其中一幅,名為《同時打開的窗戶》)而創作的。
羅伯特·德勞內(Robert?Delaunay,1885-1941年),法國畫家。他嘗試抽象形式和色彩,是最早創作純抽象作品的畫家之一。在諸如《日光盤》與《圓形:太陽和月亮》之類的作品中,德勞內使色彩成為繪畫的主題,并使用色彩創造形式。
阿波利奈爾這首恐怕是詩歌史上唯一一首為抽象畫寫抽象詩的作品,畫很抽象,詩歌也很抽象,二者除了形式上高度抽象幾乎找不到其他的內在聯系,不過在探索性和先鋒程度上兩者在當時都走在時代前列。這首詩歌創作于1912年,在詩歌中,阿波利奈爾為了表現自己對繪畫的理解而放進了大量超現實元素:
單翼鳥以此寫出一首詩篇
蜘蛛處有手在編織光線
海螺鱈魚多重太陽以及日落的海膽
這些概念之間缺乏必要的邏輯聯系而產生了晦澀多義的讀解分支,如果把德勞內畫作的影響完全排除在外去讀解阿波的詩歌,似乎也沒多大區別,總體而言,這首詩歌根本沒有表達出任何清晰完整的意思,內容是完全碎片化的。雖然它在某些句子或者詞的使用上方法獨特新穎,但如此復雜而難以讀解的形式顯然不適合放入任何一種主題,而無主題只具備形式,詩歌的價值就大打折扣了,現在回頭再看這首詩歌或許有人會感覺作品內容單薄而形式過于炫技,不過在當時這種形式上的創新還是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作為對德勞內抽象化技法的評論,阿波利奈爾創造了一種文藝理論,被稱為奧菲斯立體主義(Orphism,?Orphic?Cubism?),又稱“俄耳甫斯主義”,這個可能是翻譯錯誤,跟希臘悲劇中的俄耳甫斯王Oedipus混淆了。
奧菲斯是希臘神話中的歌手詩人,他的琴是抒情的象征。在神話故事中,奧菲斯的妻子攸里底斯被蛇咬死,他痛不欲生地到陰間去找她,他的歌聲感動了冥王,冥王答應給他妻子還魂使她回到人間,但要奧菲斯記住在到達陽界以前不能回頭看妻子,不幸,正是由于將到陽界時奧菲斯情不自禁地回頭看了一眼,他的愛妻攸里底斯便立即消失與無形。從此奧菲斯就整天彈奏著悲傷的豎琴來紀念他的妻子,由于奧菲斯的豎琴是阿波羅所制,可以彈奏出極致的妙音,因而在其不幸被狂女殺死后天神宙斯為哀憐這位命運悲慘的歌手就將其豎琴懸掛于星空中,成為天琴座,奧菲斯因而也被稱為音樂之神。
阿波利奈爾給奧菲斯立體主義下的定義是這樣的:這種藝術在描繪新的結構時,不是根據來自視覺領域的因素,而是根據完全由藝術家本人所創造的因素,并且使這種因素具有充分的真實性。奧菲斯主義藝術家的作品必須給人一種純粹的審美樂趣,給人一種清晰明確的結構,同時又給人一種崇高的含義,這就是純藝術的所謂主題。
這個理論實際上是既無法概括也無法實踐的文藝主張,因為他只是描述感官而沒有任何具體技法上操作的細節,而這種只有若干實例和復雜理論而沒有實施方案的文藝理論無疑也只能是空中樓閣。和眾多的先驅們一樣,一種文藝之路的開拓是充滿風險的,阿波利奈爾的探索現在看來并不成功,不過作為勇于挑戰傳統的開拓者,他的精神還是值得學習。
作為阿波利奈爾探索的副產品之一,超現實主義被大大推動了,現在一般也把阿波利奈爾作為超現實主義的先驅之一,藝術探索總是大浪淘沙,能成功而廣泛運用的往往是極少數。
1921年,布洛東和蘇波合著的《磁場》,是超現實主義第一部實驗性的作品,首次提出了無意識書寫和自動的寫作的問題。但典型的超現實主義作品則產生在1924年之后,如布洛東的小說《可溶解的魚》1924)和《娜嘉》(1928)是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作。阿拉貢在1926年發表的散文集《巴黎的農民》,艾呂雅的詩集《痛苦的都會》、《生活的內幕》均屬超現實主義之作。阿波利奈爾1918年去世,他是先運用技法而沒提出理論的超現實主義者。早在法國象征主義詩人中比阿波利奈爾更早的詩人蘭波在其詩歌中也使用過超現實手法,但從技術角度探索超現實主義并有目的地在詩歌中進行了實踐的阿波利奈爾應該算第一人。
超現實主義致力于探索人類經驗的先驗層面,力求突破合乎邏輯與真實的現實觀,嘗試將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與夢的經驗相揉合,以展現一種絕對的或超然的真實情景。超現實主義運動以其充滿幻想色彩和異國情調的奇特風格,對20世紀美學產生了重要影響。
注:奧菲斯希臘名?ρφε??,是太陽神阿波羅(Apollo)和史詩女神卡莉歐碧(Calliope)之子,音樂天才,善于演奏豎琴,前往冥界尋求復活亡妻攸里底斯的方法,由于奧菲斯懷念亡妻而拒絕色雷斯(Thracia)女子的求愛招致怨恨被殺,死后其豎琴成為天琴座。
俄狄浦斯(Oedipus或?Odipus,有時拼為?Oidipous),外國文學史上典型的命運悲劇人物。是希臘神話中忒拜(Thebe)的國王拉伊奧斯(Laius)和王后約卡斯塔(Jocasta)的兒子,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并娶了自己的母親。?“戲劇藝術的荷馬“、“命運悲劇大師“索福克勒斯在古希臘戲劇《俄狄浦斯王》中豐富了其命運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