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增收減負篇》:農村增收減負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 鄉村振興戰略與政策100問
- 閆聰慧 蔣留熙 李伯芃主編
- 1416字
- 2025-06-13 13:22:28
農村增收減負是一個旨在提升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經濟狀況的綜合性戰略。具體來說,它包含了以下六個方面的核心內容。
第一,農村增收減負強調增加農民的收入來源。通過發展多元化農業、推廣高效農業技術和農村特色產業,農民的經營性收入得到了顯著提升。例如,通過引入先進的灌溉系統和種植技術,農民能夠更有效地利用水資源,提高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同時,農產品深加工、品牌建設和電商銷售等手段的運用,也大幅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從而增加了農民的收益。例如,北京市昌平區南口鎮居庸關村十年間靠著“一根拔河繩”凝聚人心、提振士氣,大力挖掘當地歷史文化資源,發展休閑農業等鄉村旅游產業,實現了從亂到順、從順到興、從興到旺的巨大轉變。村集體實現年收入300余萬元。這一成功案例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第二,政府注重增加農民的就業創業機會。通過政府提供的職業技能培訓、鼓勵返鄉創業等措施,農民的非農就業機會增多,工資性收入也隨之提高。此外,農業補貼政策的優化確保了補貼資金精準有效地到達真正需要的農民手中,減輕了農民的經濟壓力。為了減輕農業生產成本,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四川、云南、西藏等13個省份,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補獎資金用于支持實施草原禁牧、推動草畜平衡;有條件的地方還可將資金用于推動生產轉型,提高草原畜牧業現代化水平。此政策在鄉村振興階段對于鞏固脫貧攻堅時期生態保護與牧民增收成果有著重要意義,并持續助力鄉村產業綠色發展。
第三,在金融服務方面,政府加強了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了適合農民需求的信貸產品,降低了農民的融資成本。此外,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完善等,也降低了農民因老、因病致貧的風險。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也為農村地區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例如,通過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能夠享受到更加便捷和經濟的醫療服務,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他們的醫療負擔。
第四,農村增收減負還涉及土地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通過土地流轉、股份合作等措施,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有所增加。例如,河北巨鹿推動城鄉就業創業一體化發展,天津濱海新區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北京密云“鄰里互助點”破解農村獨居老年人照料之困等。這些舉措都是鄉村振興進程中提升農村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與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體現,也是在公共服務領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有力實踐。
第五,脫貧攻堅時期成功實施的精準扶貧政策,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其積累的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等寶貴經驗與工作機制,在當下防止返貧監測幫扶等工作中仍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農村增收減負鼓勵科技興農,推廣現代農業技術,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風險,為農民帶來了更穩定的收入。農村增收減負是一個全面而系統的工程,它旨在通過多方面的措施,實現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并推動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第六,通過這些政策的深入實施,農村地區的面貌得到了顯著改善。農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經濟負擔減輕了,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提升。這些變化不僅體現在經濟數據上,更體現在農民的日常生活中。農村增收減負政策的實施,為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為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隨著政策的不斷深化和完善,我們有理由相信,農村地區的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