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精神培育的歷史和現實邏輯
- 魏泳安
- 596字
- 2025-06-30 09:50:33
第一章 中國精神培育的理論基礎及內在機理
中國精神包括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習近平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系統提出了中國精神的科學內涵,即“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中國精神作為中國的國家精神,是反映中國改革發展的時代境遇與現實需求的思想觀念體系,其深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發展的實踐之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同時,中國精神也離不開幾千年中華歷史文化的孕育和發展,正是建立在深厚的歷史發展和文化積淀基礎之上,中國精神表征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信仰,內化為中華兒女的精神基因,體現著國家偉大復興的理想目標。基于中國精神的歷史性和現實性的雙重屬性,培育中國精神,首先需要深入探究其基本原理和內在規律。事實上,中國精神的培育并不是簡單的“灌輸—接受”,而是一個在中國精神的屬性范疇內,與現實實踐緊密相關,并在宏觀和微觀層次上經歷著復雜而深刻的精神形成、發展和轉化的過程。從馬克思關于“精神”的形成和轉化的視角出發,能夠明確培育中國精神中的精神形成、精神生產、精神交往、精神轉化的內在機理,把握培育中國精神的實踐規律性。從培育中國精神的宏觀與微觀視角出發,能夠明確中國精神整體性傳承和個體性認知內化的特殊機理,為當前培育中國精神的理論與實踐提供方法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