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文化育人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
- 董承婷
- 3337字
- 2025-06-26 18:11:43
三、研究述評與展望
(一)已取得的成果
縱觀國內外學術研究成果,國內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文化育人質量及其評價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成果較為豐富,其中不乏高學術價值文獻。總體來看,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及經驗大體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使高校文化育人從教育學、思想政治教育學中分解出來,成為獨立研究對象,并不斷豐富其時代內涵。自改革開放以來至21世紀初期,學界并沒有將文化育人作為單獨對象來進行研究,也沒有明確出現“文化育人”的概念,而是更多地將文化育人融入在學校教育、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之中,作為背景、環境、條件、方法等附帶論及。2004年,中央明確提出要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學界開始重視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學文化的育人功能的發揮,一大批研究校園文化育人功能、大學文化育人功能的學術成果開始涌現。黨的十八大以后,隨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蘊含和文化力量的彰顯,黨和國家逐漸把文化育人上升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文化育人受到學界的普遍關注,出現了一批關于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高水平研究成果。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部黨組出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建設高校文化育人質量提升體系后,一批關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之一的文化育人體系的研究成果開始出現。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及其評價的研究得以不斷深化。在《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于系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的要求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及其評價問題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研究成果自2018年以來逐漸深入、系統,其中以馮剛編著、人民出版社于2020年12月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評價研究》,權麟春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于2021年5月出版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評價研究》兩本著作為標志。前者圍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評價的發展歷程、基本原則、主要內容、科學方法、模型建構、指標體系、過程管理、主客體及其關系、國外經驗比較分析等內容進行了系統性研究。后者對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評價的功能、評價指標體系的內涵及其意義、評價過程遵循的基本規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研究。兩本書為科學評價與判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效果,管理和指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參考。
第三,開始關注高校文化育人的實效,提升文化育人質量。在廣泛探討文化育人應如何開展,大力推行文化育人實踐的同時,有學者開始關注文化育人實效,從價值層面、制度層面、操作層面思考如何發揮文化育人的功能、作用,如何增強文化育人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如何促進文化育人質量的提升等問題。已有研究成果中,遼寧大學博士論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環境研究》(張宏偉,2015)和《高校文化育人研究》(郝桂榮,2017)、東北師范大學博士論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研究》(楊光,2018)、廣西師范大學博士論文《新時代高校文化育人研究》(白永生,2020)等對高校文化育人、以文化人的相關理論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為后續研究的開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對文化育人主要論域界定不明晰。學者們在進行文化育人相關研究時,并未對文化育人的主要論域做出嚴格區分。總結起來,其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個層面的論域:第一個層面,將文化育人放在教育學論域中探討,進行大學文化育人、校園文化育人的相關研究;第二個層面,將文化育人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學論域中探討,開展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環境、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等相關研究;第三個層面,將文化育人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中探討,出現了高校文化育人工作體系相關研究。很顯然,在不同論域下,文化育人的內涵、外延、主體、內容、功能等是有區別的。然而,在實際研究中,學界并未對文化育人的論域達成一致認定,未對所研究的文化育人的范圍進行嚴格說明,甚至出現論域模糊或論域跳躍的情況,以至于對文化育人的核心概念的理解各有不同,至今未能達成廣泛共識。
第二,關于高校文化育人實效性和質量研究的不足。學界從應用層面探討高校文化育人的內容、實施途徑、載體與方法的較多,但從理論層面通過分析文化育人生成及作用規律、影響要素等探討其實效性提升或質量提升的不多。雖然有學者嘗試探討提升高校文化育人質量,但僅限于從局部的角度進行改良性的試探,未將文化育人質量當成一個研究的元問題,缺乏對文化育人質量究竟是什么、從何而來、如何把握、如何管理、如何評價、如何提升等問題的深入和系統的思考。在已有的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研究中,雖然產生了不少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但對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一些基礎性問題,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內涵、質量觀、質量表征等還遠未達成共識,因此文化育人質量研究可資借鑒的成果不多。
第三,尚未發現高校文化育人質量評價的專門研究。現有研究將文化育人質量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體系中,被統攬于整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框架之內,雖然體現了高校文化育人質量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與其他子系統之間的關聯性,但未能充分體現出文化育人在育人目標、內容、場域構建、質量判定等方面的特殊性,未能凸顯文化育人質量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教育強國的重要意義,未能體現《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加快完善各級各類學校評價標準”“科學設計各級各類教育德育目標要求”“分類設計、穩步推進,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要求。
(三)研究趨勢與方向
總體來看,學界關于文化育人的研究偏少,關于文化育人質量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數。這使得在考察文化育人質量時可供借鑒的資料不足,也為進一步的研究預留了較大的空間。綜合已有的研究基礎,結合文化育人研究整體發展趨勢來看,以下問題值得重視:
第一,區分高校文化育人的主要論域。研究應將文化育人從教育學論域中抽離出來,聚焦到思想政治教育論域下,緊緊圍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文化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七大長效機制之一。文化育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徑,深入研究如何充分發揮文化的特性和優勢,對提高育人效果、提升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增強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內生動力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深化文化育人基礎理論研究,深入討論文化育人質量。已有研究偏重從局部、微觀的視角對文化育人的基本形式與表達機制進行探討,而對文化育人核心基礎性理論的探討較少。對文化育人進行進一步的理論探討,思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對文化育人的科學把握,厘清文化育人的內涵、結構要素、基本形式、作用機制、運行規律等,對進一步凝聚文化育人共識、提升育人實效具有重要且緊迫的意義。隨著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逐漸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文化育人質量必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教育部黨組出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明確提出要構建文化育人質量提升體系。深入探討文化育人的質量內涵、質量管理、質量評價以及質量提升等問題,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育人重要論述精神,抓好文化育人過程中的戰略性、關鍵性工作,解決當前文化育人工作面臨的瓶頸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第三,探討高校文化育人實效及質量評價。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文化育人步入了總結經驗、探索規律、提升實效、關注質量的內涵式發展階段。如何理論聯系實際,總結文化育人質量生成的科學規律、持有何種高校文化育人質量觀、如何合理構建高校文化育人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如何運用科學手段進行高校文化育人質量評價、如何對高校文化育人質量評價結果進行認識和運用,最終提升高校文化育人實效,促進高校文化育人質量得以提升等,是教育界應回答好的問題。
以上問題都是本書要在現有成果基礎上進行深化研究的方向。本書通過進一步闡明高校文化育人質量評價的基礎理論、方法手段,并嘗試構建高校文化育人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為高校文化育人質量評價及提升提供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