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殺盡此間賊
- 明末襄世子:重塑日月河山
- 老襄人
- 3122字
- 2025-07-15 23:59:44
“按世子殿下交代之陣法,各小旗上前就位!”
在薛千山的命令下,位于最前方的護衛軍士們。
皆按先前操練之陣法迅速重組起來。
以各小旗為一支十人一隊列。
再按三小旗為一組。
最后再由三組為一陣。
相互重構為眾多倒勾股三角之隊形。
以兩隊在前為橫邊,一隊居后為頂角。
于此狹窄神道之中不斷推進。
由于兩側地形狹隘。
導致雙方人員進入近距離搏殺階段時。
所能利用的戰場寬度極其狹窄。
不過也正因如此。
衛所軍士們只需派出兩陣之軍士,便可由其陣型前方所構成之橫線,將神道通路完全擋住。
同樣受地形限制。
賊寇一方也只能采用密集陣型前壓,其人意圖以添柴戰法猛攻,用己方人數之優勢,耗盡對面王府護衛軍士。
而位于最前方的兩支小旗隊列。
則會在兩邊人馬距離十步以內時,趁機將手中長槍用力投擲出去。
此招之目的,并不在于趁機殺傷敵軍。
而是力求將長槍拋出后,死死釘在賊寇盾牌之上,令其重量陡增,影響抬舉格擋之速度。
進而迫使其眾拋棄盾牌,轉而雙手持握長柄兵器作戰。
待長槍皆投擲完畢后。
橫線最前的兩小旗軍士們。
紛紛抽出單手短柄腰刀,并持實木裹革圓牌,向前沖刺接敵。
由于此間戰場過于狹窄,且兩方步卒擠成一團。
故而又令賊寇輕騎手中所用騎槍和長桿刀受到嚴重限制,無法有效施展開來。
在這種情況下。
手持之十寸短柄單手腰刀的衛所軍士可謂占盡便宜。
此外。
當前兩隊軍士奮力接敵、穩固推進己方之陣線時。
居于勾股三角之倒頂的另一小旗十人隊列。
則是立于己方袍澤弟兄身后。
雙手穩持明軍制式所配之十八尺大長槍。
挨個架于前方軍士肩甲臂鎧之上。
于間隙之中不斷向前猛力刺擊。
其勢緩慢,其力透骨。
長槍一出,即有一名賊寇為之洞穿。
由于賊寇人多勢眾,每當有一人倒下之后,立刻就會有人上前補位。
跟賊寇相比。
這些衛所軍士卻是拒絕補員。
每當橫線兩隊軍士陣亡。
后方其余勾股陣型依舊按兵不動。
僅有薛千山麾下之親衛精銳,會自后方而上,持腰刀圓盾補位接替,確保陣線穩固。
待雙方人馬鏖戰數刻鐘后。
由于體力行將耗盡。
頭兩陣護衛軍士之陣型,已然有些搖搖欲墜。
“輪替,后陣上前!!”
隨著薛千山軍令下達。
親衛軍士以及后方儀衛迅速上前。
掩護最先接敵的兩陣護衛軍士退場。
而后再由后方未曾接敵的其余兩陣軍士,再以勾股陣型前沖,構筑橫線穩立于神道通路之上,并接替從指揮使親衛以及王府儀衛后撤。
如此這般。
每當接敵兩陣之軍士體力耗盡后。
便會由后方預備隊主動上前接替。
而李青羽麾下儀衛,亦是持續使用新制鳥銃挨個狙射賊寇軍中發號施令之軍官。
直至鳥銃膛線磨平之后,儀衛又是主動上前,與薛千山麾下親衛一起,補員陣亡之軍士。
幾番輪戰下來。
護衛軍士們在人數處于絕對劣勢之情況下。
硬生生頂住了對方的添柴攻勢。
“李小子!你先前所言可抵千軍之后援何時才能來?”
“老龐和那個小妮子短時間內殺不過來,雖說我們按照世子交代之法必能穩贏,但繼續這樣輪戰下去,護衛軍士還得再損耗不少。”
“這些人都是大王和我省吃儉用,耗費不少錢糧軍餉才喂出來的好軍士,就這般折在這里實在太虧了!!”
......
辭別兄長之后。
朱常澄連忙趕赴享殿廳院之內。
確保臉上面甲佩戴牢固之后,隨即躍上自己的那匹青驄愛駿,領上其余十來名儀衛,向著神道殘敵所在方向沖殺而去。
待其沖至神道中段之時。
朱常澄便是見得兩方人馬相互纏斗在一起。
由于火炮彈丸皆已射盡。
原本操持火炮、鳥銃之儀衛,亦是隨著其余軍士上前,與這群落馬騎兵混戰在一起。
雖說己方人數處于劣勢。
但仗著兵刃甲胄稍強些許之優勢。
以及護衛軍士所操持的奇怪陣法。
再加上賊寇陣中有大量為先前火炮、伏地雷所重傷者。
在如此諸多因素疊加之下。
致使戰場態勢走向被牢牢掌握在己方手中。
朱常澄見賊寇一方漸漸有些力不能支。
心中隨即一急,生怕自己來遲錯過此中戰事。
朱常澄便是連忙加鞭提速,駕著青驄愛駿好似飛一般,掠過位于后方預備的一眾儀衛、軍士。
而在其人身后。
先前負責哨戒隆中后山斷崖險要處的十余名儀衛們。
亦是因缺戰手癢,隨這位不知其身份的覆面甲者,一同向前沖去
“好天殺的賊儀衛,沒見到你將自家弟兄誤傷撞飛了嗎?!!”
朱常澄就這般于一片呵斥叫罵聲中。
繼續縱馬直接提槍殺入賊寇陣中。
在最前方交戰橫線處。
無論是護衛軍士,還是步戰賊寇,皆是專心于鏖戰之中,
可當雙方聽見一陣馬蹄疾馳之聲,抬頭探望時。
卻是猛然間見得有一眾橫沖直撞者,竟就這般駕著高頭大馬沖殺而來。
“快避開!!”
倉促之間。
位于勾股陣橫線位置的護衛軍士們。
為防止自己葬身馬蹄之下。
只得連忙向旁邊躲閃開來,將這神道通路主動讓與這批沖殺儀衛。
朱常澄見狀,亦是趁機縱馬加鞭至極速,手中棗木長槍更是穩穩架起。
而后便是聽得其人一聲怒吼道:“殺啊—————!”
一眾儀衛如風卷殘云一般,在朱常澄(著面甲)的帶領下殺入賊寇陣中。
只一交鋒。
頓時有十數名賊寇被儀衛之沖勢撞飛,更有數人直接死于馬蹄踩踏之下。
后續儀衛騎兵則借著朱常澄所撞開之空間。
伺機減速以穩步其中。
其人皆坐于馬背之上,居高臨下地揮舞起手中長槍以及長桿刀,屠戮起這些已經戰至力竭盡的賊寇,為后方軍士清掃出一片立足之地。
薛、李二人見狀,自是連忙上前,率領各自部屬沖殺進去,趕至朱常澄等人身旁施以援護。
而朱常澄見前方賊寇抱團。
導致自己無法繼續向前沖殺或者調轉馬頭后。
便是抽出馬鞍所懸掛之雁翎刀,持個人步戰專用之剛柔牌。
直接翻身下馬落地,并向四周賊寇砍殺而去。
一眾賊寇見狀連忙圍殺過來,抬起手中長槍就朝著朱常澄直刺攻來。
只聽砰地一聲。
數桿衛所制式長槍,結結實實地命中了朱常澄的盾牌。
但任憑前方賊寇如何發力,卻始終無法更進一步。
只因在攻擊行將命中的瞬間。
朱常澄就勢調整姿勢。
專門以盾牌斜面接住搶尖。
并在賊寇攻擊行將命中盾牌之瞬間,將左臂筋肉猛地發力繃緊。
如此這般,靠著一身自幼食肉飲奶生養出來的健壯體魄,朱常澄硬是將正面數名賊寇之攻擊穩穩擋住。
而待雙方開始互相角力后。
長期經受龐儀衛副訓練所形成的肌肉記憶。
讓朱常澄本能地曲膝沉腰。
以此沉移重心、穩固下盤,使得他的雙腿如同磐石一般死死釘在地面。
“給我.....卸!”
待對面之眾敵施加全力時。
朱常澄先是用盡全力,將長槍之上的力道推回些許。
然后趁著敵人再度發力的瞬間。
以盾牌斜面,將賊寇之攻擊向地面偏轉。
原本牟足力氣、全力直刺的數名賊寇。
因這突如其來的以盾卸力而身形失衡,腳下一陣踉蹌。
在諸多傳武派別中。
有一門叫做太極拳的著名拳法。
拋開后世的添油加醋和過度神化。
有說法聲稱。
這太極拳理之淵源。
其實是明代兵士靠實戰經驗總結推衍而來,一種以盾卸力、后發先至的兵擊技藝。
歸納起來,口訣只有三個字:
接!化!發!
趁著賊寇腳下踉蹌之契機。
朱常澄一步踏前,同時揮舞起手中所持之雁翎刀,直接朝最近的一名賊寇脖頸處斬去!
只聽噗嗤一聲。
朱常澄所持刀刃精準斬開賊寇的要害部位,噴涌而出的鮮血四處飛濺,落得朱常澄滿臉血漬。
見出招得手之后。
朱常澄亦是毫無停歇。
再度向著四周賊寇沖殺而去。
其人如入無人之境一般,接連砍翻十數名賊寇,其中并有一兩名敵軍之小旗官。
其余護衛軍士。
見此著青面獠牙面甲之人如此生猛,更是戰意高昂,紛紛沖上前來隨其一道向賊寇陣中繼續沖殺。
未及多久。
便是見得這般賊寇之軍陣,已有四散崩潰之預兆。
還未等其眾嘗試重整陣勢。
又聽見身后傳來一陣軍號嗚響之動靜。
被其他人從前陣救下,并集中安放于后陣休整的負傷賊寇們,紛紛順著聲響回身望去。
只見有為數眾多的己方步卒主力,爭搶著潰逃而來。
“爾等不是負責拖延官軍鐵騎嗎?為何擅離職守撤至此處!!”
話音剛落。
質問其人的賊寇小旗官,卻是遙望到一眾官軍鐵騎,神色肅穆地穿過大宮門之拱洞,進入襄藩陵寢神道之中。
隨后。
又是一聲軍號響起。
只見眾多鐵騎在一位體型無比壯碩之人的率領下。
好似瘋魔一般,向著己方后陣所在位置狂奔沖殺而來。
“殺盡此間賊寇,以償我等驚擾襄藩諸王陵寢之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