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夜探暗坊間
- 明末襄世子:重塑日月河山
- 老襄人
- 4155字
- 2025-06-25 23:58:18
稍早些時候。
襄王府,正襄殿內。
“父王,兒臣與左娘子一路車馬勞累,身體有些抱恙,還請先行離去歇息一二。”
飲宴開席一個時辰之后。
朱常瀾借故席間一輪飲罷,趁著樂舞暫歇之間,上前與老襄王暗暗示意。
早就通過儀衛(wèi)密報掌握自家長子動向的朱翊銘。
自是順著朱常瀾的意思,告知王府屬官以及席間賓客稍作休息。
不過臨辭別前。
朱常瀾還是從自家老頭話語之中,聽懂了些許暗示:
“爾既為襄藩嫡長,亦不必事事稟奏,府中些許事宜當可自決,連日來賓客出入較多,切記莫要人前失儀,留下一副唯唯諾諾的庸弱印象。”
“且按往年慣例,春耕過后會由王莊出面收攏些許流民,兼由王府儀衛(wèi)傳授拳腳抵御賊寇,不過此間小事自有常法、常淦負責即可。”
留下一句“兒臣受教”之后。
朱常瀾朝席間各方行揖禮以示告辭,而后便領著左小娘子各自回房去了。
一手推開房門,見身后并無他人尾隨。
朱常瀾隨即脫下身上世子正袍并假意塞入床鋪被褥之間。
以示他人自己疲憊至極,未等洗漱就已倉促歇息。
“不必事事稟奏,是告訴我后續(xù)諸事務皆由我自行決斷,遇事繼續(xù)命親信儀衛(wèi)暗中傳遞。”
“至于理由,則是因府中賓客出入較多,其中說不定有錦衣衛(wèi)眼線。”
“最后一句什么收攏流民之慣例,大意應該是挑選去暗中掌控福藩王莊的佃戶吧。”
“既然說讓常法、常淦負責,那就暫且相信老頭的判斷吧。”
領會完老襄王的意圖之后。
朱常瀾將身上衣物替換為一套便于出行、常見于富裕人家的深色便袍。
而后便暗自于房中靜聲等候。
直到府中他人皆因沉溺飲樂而無暇他顧。
朱常瀾才悄悄推門而出,往假園之中與李典仗派來的三名親信儀衛(wèi)匯合。
之后。
朱常瀾假意扮成醺醉之賓客,借夜色昏暗和儀衛(wèi)掩護。
終是成功從王府北面?zhèn)乳T溜出。
“殿下!”
朱常瀾剛一出府。
就見李典仗帶著令紅,在旁側小巷之中靜候。
兩人身上皆披有一身簡素披風。
內搭衣物也是如自己這般盡數換成百姓裝扮。
示意令紅暫且避開后。
朱常瀾向李典仗詢問道:“龐儀衛(wèi)那邊點子如何?”
“回殿下,總共領了十一二名好手,暗布于城中六門及要害各處,暫未發(fā)現郭上差那邊有什么動向。”
說話同時。
李典仗從袖中取出一柄短刃,交至世子手中,以便稍后不時之需。
“除此間布置外,龐儀衛(wèi)自己正留于王府之中,詳閱諸儀衛(wèi)造冊。”
“因先前太多親信隨殿下調走,宋煉儀衛(wèi)正有些獨木難支,萬般諸事總有紕漏之處。”
“故而需要再細細篩查一遍,確保這十來日過后,府內無人自墮為竊衛(wèi)暗樁。”
將短刃藏于貼身褻衣后。
朱常瀾見此行諸人諸物皆已備齊。
便示意由令紅引路,往城北碼頭乘船赴對岸坊間。
行至北街半道。
卻是見得這襄陽縣衙所屬仆役,恰好于北街縣衙門前清掃打理。
以免為他人所認出,朱常瀾只得歉身行于燈火闌珊之間,從旁側小巷之中暗自穿行。
期間,朱常瀾忽而想起了一位先前從未注意到的人物——前任襄陽知縣羅明祖。
待眾人行至城北碼頭,等待便裝儀衛(wèi)喚來一艘夜間游船之際。
朱常瀾向身旁的李典仗,求證這位前任知縣有關傳聞。
“我記得這位羅知縣在被楊嗣昌以“運餉違誤”撤職后,因不許其離開襄陽地界,目前還拖家?guī)Э诰佑诔峭猓肯髦窬幓\生暫避?”
“回殿下,正是如此。先前大王敬重其人敢于為民生直言,曾想聘請這羅明祖到府上任職,護其周全。”李典仗說道,“可這廝滿嘴胡言,以襄陽必敗,不可于此間等死為由,拒絕就任屬官。”
能于前歲就推斷出襄陽城防內外皆松。
說明其人,或許知曉府縣二衙暗地里的腌臜內幕。
若是能深挖一二.....
未及多久。
就見喬裝儀衛(wèi)包來一艘夜間客船。
付了一筆定錢令船家下岸等候,且由儀衛(wèi)檢視確認無恙之后。
朱常瀾等人才踏入其中,往北岸靜聲駛去。
為示避嫌之意。
令紅不等朱常瀾發(fā)話,主動一人走出廂艙。
于夜間江風環(huán)繞之下獨坐船頭。
“殿下先前已經私自離城一趟,如今再次渡江,萬一被查出問題該如何是好。”
行于漢江半途,李典仗略顯擔心地問道。
而朱常瀾卻仍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樣。
“上次夜間行事并未于地方府衙登冊,若是此間行事被人抓包,事后狡稱為今春第一次出游即可。”
如是這般,船上諸人再無其他言語。
等待劃槳過江期間。
朱常瀾似是感應到了什么一般,往船身西南方向的漢江岸邊撇去。
總感覺....有人在那盯著我一樣?
朱常瀾被這莫名的視線感擾得心中一陣發(fā)毛。
隨即一把將廂艙布簾拉上,暫且于其間閉目養(yǎng)神起來。
少頃。
待朱常瀾等所乘客船剛一抵靠北岸樊城港口。
就見一名守株待兔多時的夜巡更夫沖上前來。
攔住眾人大聲呵斥道:
“站住!爾等可知人定之后,這港口就不得再接客船,還不速速滾回南岸!”
對于這番境況。
朱常瀾早已在原主記憶之中見過多次,直接令儀衛(wèi)甩手拋出半貫銅錢。
見這船上眾人如此上道,夜巡更夫接錢之后自是立馬讓開。
但還沒走出幾步。
其人又轉過頭來告誡道:
“看諸位都是富商模樣,坊間尋樂可得多多注意,上次棗陽鬧了賊寇之后,這襄樊二城各條道上也變得多事起來,遇了麻煩可別怪小人沒提醒!”
“有勞費心,敢問棗陽鬧賊寇,和這樊城坊間暗市又有何關聯?”朱常瀾看似無意地追問起來。
不過話已至此,這位更夫卻是再也不肯多說半句,敲著打更梆子往其他港口夜巡去也。
“.....公子,看樣子此間似乎另有麻煩,要不改日再來?”李典仗照先前所約簡稱,向朱常瀾勸解道。
“難得今晚府衙、上差以及王府中人皆有其他事宜無暇他顧,且先走一步看一步吧,若是點子不對再撤不遲。”
拿定主意后。
朱常瀾、令紅、李典仗以及另外三名儀衛(wèi),共計一干六人,直往教門街方向而去。
“令紅,臨行前再確認一遍。”朱常瀾說道,“蒙面轉運之間,你確實聞到一股羊膻腥味?”
“婢子保證,所言確實,萬不敢欺瞞殿下!”令紅無比肯定地說道。
“襄陽本地農戶人家喜吃豬牛肉,但并無多食羊肉之習俗,城中唯有的羊膻聚集之地,自然就是這教門街了。”
朱常瀾遙遙望向樊城東側。
只見一片昏暗燭光燈火之中。
矗立有一回教風格寺院。
是為本地回民所建大清真寺。
據說此間廟宇興建于永樂年間,之后便成為周圍各處回教信徒聚集之所在。
久而久之。
襄樊二城百姓就將此間回民聚集之地,稱之為教門街。
........
見得朱常瀾等人沿著漢江水岸直往東邊走去。
遠遠地藏在港口停貨之間的夜巡更夫,自是一眼看出這些富商裝扮的人物,所欲前去的地方
其人不由得暗自嘆了口氣:“又是一群人面獸心的玩意。”
不過還沒等他發(fā)完牢騷。
卻是又見漢江南岸緩緩駛來另一艘客船。
由于夜色太黑,更夫看不清船上諸人是何打扮。
“管他是誰,這半夜過來,多是到坊間尋樂的紈绔子,且等我再去發(fā)筆橫財!”
待游船剛一靠岸。
船上就有數名身手矯健之人竄上港口。
“哎!你們幾個,可知人定之后,這港口就不得.....”
可還沒等更夫將口中念詞說完。
就見其中一人三兩步直沖上來,手中更是有一道黑影迅速揮出。
更夫只來得及瞅見一道寒光爍爍,就覺腿上一軟,整個人癱倒下去。
無論他如何呼救,嘴中卻是只能發(fā)出嗚咽般的聲響,腥熱鮮血更是不斷從脖頸之中流出。
作為一個常年混跡于各行各道的市井之徒。
更夫深知,自己這回是徹底栽了。
就在他彌留之際。
忽聽得漢江之上,似是又有第三條客船駛來的動靜。
一眾莫名人中。
一位看似領頭者隨即輕聲說道:“并肩子,念短,怕是鷹爪孫淌!藏青子,跟貨!”
春...典...?
暗自認出面前眾人所言語之黑話。
這巡夜更夫終是支撐不住,兩眼一閉徹底死翹。
而他的尸體則是被一干道上之人扔入漢江之中。
...........
朱常瀾等人夜行數刻之后。
終是抵達這教門街入市陋門之前。
只見有數名教徒裝扮之人,懷中暗藏鐵器兇刃,惡狠狠地令朱常瀾等人停下問話。
“尊駕,報個蔓。”
“鞏嘴子,鷹爪活窖”
按照原主的記憶,朱常瀾脫口而出就是一句坊間黑話。
說話同時。
朱常瀾與對方還同時互行叉手之禮,以此顯示各自皆懂道上規(guī)矩。
至于二人對話之意,大概指得是:“尊駕姓什么”“姓朱,跟本地官府關系很硬”
聽得這朱常瀾能夠對答道上黑話,且見其身上衣物非一般黔首所穿之布料。
門衛(wèi)臉上表情頓時變得和婉起來。
“青子?”門衛(wèi)詢問道。
朱常瀾隨即將身上短刃拿出示意,其余儀衛(wèi)也紛紛效仿。
門衛(wèi)見這批人等并無長兵在身,故而也不做其他刁難,大手一揮放行入街。
“此街規(guī)矩,可有尋常匕首短刃護身,但不得攜帶長手兵刃。”
見令紅一臉懵逼模樣,身為其人拳腳師傅的李典仗輕聲解釋道:“如此一來,萬一有人想不開在此街道火并,本街衛(wèi)兵也可靠長兵之利迅速處置。”
“婢子了然,倒是沒想到殿下竟也這般...懂得這道上規(guī)矩。”
“殿下姑且算是....見多識廣,故而自學成才。”
其時雖已是亥半。
但教門街之中,各鋪門前仍有大量三教九流之徒聚集。
其間鋪子與其余坊街相比,可謂簡陋之極
——大多僅為一間殘破平房,而后門口支有兩根木棍,撐起一片連門破布,以示開張迎客之意。
若要論及這鋪子種類。
除“賭、妓、酒”這老三樣之外。
最具此地特色的,便是各色專賣牛羊肥肉之肉鋪。
不過由于白天好貨皆已被本地百姓選買挑完。
這夜間所剩的,不過是些未能賣出的細碎羊肉。
說直白點,就是淋巴肉。
當然,古人可不懂這淋巴肉有何危害,直道賣相不好罷了。
故而留在最后,專供給那些吃不起尋常方正肉食的窮苦人家解饞。
除了口音迥異的叫賣聲音之外。
這教門街中最不缺的,就是那此起彼伏打砸械斗聲,并有各種齷齪言語于其中。
“令紅,與李典仗再跟緊些,莫要理會此間腌臜之徒。”
隨手折斷一名想要借機揩油的醉漢手指之后。
朱常瀾示意眾人再快些行走。
并叫令紅仔細回憶自己曾被轉賣停留過的暗鋪特征。
行于嘈雜夯土路上。
聞得周邊腥臭羊膻味道。
令紅努力思索,總算是于記憶之中找到了些許特征:
“殿....公子!我記得那黑屋子里,除了羊膻之外,還有一股似有若無的魚腥臭味!”
“魚....腥.....”
只是稍稍念叨著這個線索。
朱常瀾瞬間就明了,這令紅被人販賣后臨時轉停之處在哪。
“這教門街身處城墻之內,并不臨江,故而也沒有漁屋。”
“坊間所賣也多是牛羊肉為主,未曾見得有魚肆在此。”
“就這個思路來想,那這坊間僅有可能散發(fā)魚腥臭味的,只有這里了!”
靠著手中銅錢,朱常瀾從一位本地回教門衛(wèi)處,購得了一份臨時導游服務。
而后在其人引路之下。
于教門街晦暗之處。
找到了這間不懸牌匾的無名醫(yī)館。
只是稍一靠近。
朱常瀾等人就聞見其中傳出的魚腥氣味。
“到了,就是這兒”
門衛(wèi)見目的地已抵達,且等朱常瀾付清“尾款”之后,立刻就是轉身跑離此處。
畢竟按其人所信教義來說,一般是不得來此“淫穢”之所在。
見周遭儀衛(wèi)皆是一幅若有所思的表情。
全程不知朱常瀾所云為何的令紅,強忍不適氣味上前問道:
“公子,這里是...?”
“一間未被官府造冊入籍的醫(yī)館。”朱常瀾緩緩說道,“專為全城各坊風月女子醫(yī)治淫疾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