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青苗之法,何為民焉
- 我是宋神宗,先坑自己人
- 愛做夢的機器人
- 2082字
- 2025-06-12 07:00:00
趙頊在忙著在東京城外新軍改革。
王安石也停不下來。
一邊要均輸賺錢,一邊還要跟司馬光這些官員爭執這均輸法到底行不行。
當然,對于這場變法而言,均輸法只是開胃菜。
青苗法才是正餐!
熙寧二年九月二十五,王安石進宮,正式上奏趙頊。
“累有臣僚上言糶常平惠倉及賑貸事。今詳:比年災傷,賑貸多出省倉;竊以為省倉以待廩賜,常苦不足,而又資以賑貸,此朝廷所以難于施惠而兇年百姓或不被上之德澤也。
今諸路常平、廣惠倉,略計千五百萬以上貫石,斂散之法未得其宜,故為人之利未博,以致更出省倉賑貸。今欲……”
“人用困乏,常在新陳不接之際,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貸者常苦于不得常平、廣惠之物……”
王安石的話的意思是:
近年來,不斷有臣僚上奏提及出售常平倉、廣惠倉糧食及賑濟借貸之事。
如今詳細考量:近年災荒頻發,賑濟借貸物資大多出自省倉;臣私下認為,省倉本是用于朝廷賞賜,常年苦于儲備不足,卻又需從中調撥物資用于賑濟,這正是朝廷難以施行恩惠、災年百姓有時無法蒙受圣上德澤的原因。
如今各路的常平、廣惠倉,粗略計算錢糧儲備已超一千五百萬貫石,但糧食的收儲與發放之法未能恰當施行,因此惠及百姓的范圍不夠廣泛。
現在計劃用常平、廣惠倉現存的糧食,在糧價高時酌量低于市價出售,糧價低時酌量高于市價收購。
另外可與轉運司協商,將常平倉、廣惠倉現存的財物交給各地轉運司換成現錢,將這些錢普遍借貸給當地城鄉居民。此舉不僅足以應對災荒,百姓農耕時也不必擔憂缺糧。
百姓生活困乏,常出現在新舊糧食尚未銜接的時節,兼并土地的豪強之家趁此囤積居奇、謀取雙倍利息,而借貸者往往苦于借不到常平、廣惠倉的物資。
……
“準了!”趙頊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卿辦事,朕放心!”
王安石見到趙頊如此爽快,不由得生出了一些惶恐。
官家如此作風,不似人君啊!
他更希望趙頊跟他探討一番,然后他據理力爭,說服官家。
可官家只是將奏札看完,就直接表示完全同意。
再看看,官家現在又在念道經了。
案頭《度人經》被掀起半頁,朱砂筆圈點的“仙道貴生”,王安石雖隔著幾步,也看得清楚。
“看來,大宋的擔子,要我多擔著一些了。”王安石心中念道。
“王卿,可還有事?”
“回稟官家,臣先告退了。”
王安石離開后,趙頊也停了下來。
青苗法,核心就在剛剛王安石所說的,朝廷給百姓借貸。
這事,放到一千年后,那完全不算什么。
房貸、車貸、彩禮貸,代代都有……王安石這個頂多算個助農貸。
小意思啦!
可放到這個時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士大夫們一直打著“不與民爭利”的政治正確,上個均輸法都被噴得體無完膚。
另外,王安石這是跟大商人爭奪借貸生意,這些大商人背后,都是豪貴官宦之家。
這些豪貴官宦之家的經濟來源,除了田產,很大一部分就是放貸生意。
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
玉石之事,本就攪得他們傷筋動骨,現在王安石這就是再來掘人根基了。
可想而知,王安石將會承受一場更大的疾風暴雨。
“就讓拗相公,替朕沖一回吧!”趙頊其實也想建立銀行進行放貸。
這事利益極大。
但他還不想直面士大夫們的炮火。
……
王安石剛回到制置三司條例司,宮中內侍就跟著了上來。
“段內侍,有何要事?”
“王相,官家有感王相操勞,特意吩咐御膳房,給王相煮了一罐羊肉。”
說著,旁邊的內侍端著罐子放到了案桌上。
“官家囑托,王相要保重身體。”
“謝官家。”王安石一時之間,也不覺得趙頊誦經念道有什么問題。
反而覺得,這才是君臣共治。
“王相,這是官家送的?”條例司中,呂惠卿詢問道。
王安石點了點頭,打開罐子,乳白的湯面上浮著幾片薄如蟬翼的羊肉。
舀起一勺湯,白芷的辛香混著羊肉的醇厚漫開。
“官家恩情厚重,變法之事,必不負官家。”王安石向著眾人說道。
“王相,有官家信任,變法必成!”呂惠卿看到的不僅僅是羊肉羊湯。
王安石將羊肉羊湯分給了制置三司條例的眾人。
品嘗過后,便是開始繼續完善青苗法。
奏報給趙頊的,只是粗稿而已,還有諸多細節需要與眾人仔細商議。
國家之法,不是兒戲,更不是紙上泛泛而談,必須周全考慮。
蘇轍在王安石一開始準備青苗法時,就說過其中一些問題。
“以錢貸民,本以救民,然出納之際,吏緣為奸,雖有法不能禁;錢入民手,雖良民不免妄。及其納錢,雖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則恐鞭棰必用,州縣之事煩矣。”
思前想后,王安石決定設提舉常平司,專門負責此事,并且從提舉常平司派遣提舉官,監督各路實行青苗法。
另外,讓轉運司及提舉官,在每州通判和幕職官中選拔一員主管,負責點檢本州及各縣的錢糧,統籌本州青苗法實行。
對于青苗法的推廣,他們也形成了共識,青苗法暫時在河北、京東、淮南三路試行,形成規范后再推廣至各路。
青苗法中的借貸規則,也在條例司中引起了諸多爭論。
此規必要適合,否則或是國庫空,或是百姓亂。
按照目前擬定的法則,民戶每年正月三十日以前可貸請夏錢,五月三十日以前可貸請秋錢,夏錢和秋錢分別于五月和十月隨二稅償還,各收息二分。
……
熙寧二年九月二十六,朝會。
王安石在朝堂中公布了條例司即將頒布的青苗法。
此事一掀出,朝堂之上,波濤洶涌。
毫無意外,反對變法的大臣向王安石發難。
司馬光繼續以“與民爭利”責難青苗之法,王安石則反駁這是“惠民之法”。
論戰不休!
御座上,趙頊在思考。
何為“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