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呂誨上疏,末相辭官
- 我是宋神宗,先坑自己人
- 愛做夢的機器人
- 2106字
- 2025-06-12 07:01:00
大宋這些官員,真的把普通百姓當作“民”?
……
司馬光這些官員,現在肯定沒有,現在商賈才是“民”。
有錢才算民。
那沒錢都是牛馬。
以少數代替全體,這就屬于靈活運用了。
王安石呢?
他借錢給普通百姓,現在,差不多算是吧!
……
但說到底,都是士大夫,屁股都坐不到普通百姓這里。
士大夫本身的制度問題,王安石也不會動。
例如,蔭庇制。
……
朝會在吵吵鬧鬧中結束。
趙頊繼續超脫于外,花著搶來的錢,干著自己的事情去了。
司馬光和一眾反對變法官員,準備對王安石發起新的攻擊。
王安石則是回條例司,繼續對青苗法進行修補完善。
……
過了兩日,著作佐郎章辟光上言,岐王趙顥宜遷居外邸。
岐王趙顥是趙頊的弟弟。
高太后知此事,大怒,御史中丞滕甫上言欲治其離間之罪。
王安石謂此話無罪。
天章閣待制呂誨上言罷免章辟光官職,王安石否決。
呂誨遂上疏彈劾王安石,“王安石外示樸野,中藏巧詐,驕蹇慢上,陰賊害物。”
并列出了七宗罪!
“安石向在嘉佑中舉駁公事不當,御史臺累移文催促入謝,倨傲不從,迄英廟朝,不修臣節。慢上無禮,一也。”
“安石任小官,每一遷轉,遜避不已;自為翰林學士,不聞固辭。先帝臨朝,則有山林獨往之思;陛下即位,乃有金鑾侍從之樂。何慢于前而恭于后?好名欲進,二也。”
“安石自居政府,事無大小,與同列異議。或因奏對,留身進說,多乞御批自中而下,是則掠美于己,非則斂怨于君。用情罔公,三也。”
“安石入翰林,未聞薦一士,首稱弟安國之才,朝廷比第一人推恩,猶謂之薄,主試者定文卷不優,遂罹中傷。及居政府才及半年,賣弄威福,無所不至。背公死黨,四也。”
“宰相不書敕,本朝故事,未之或聞。專威害政,五也。”
“小臣章辟光獻言,俾岐王遷居外邸,離間之罪,固不容誅,而安石數進危言以惑圣聽。朋奸附下,六也。”
“今邦國經費,要會在于三司,安石與樞密大臣同制置三司條例,雖名商榷財利,其實動搖天下,有害無利,七也。”
趙頊召王安石進宮,并將呂誨奏疏遞給了王安石。
王安石閱罷,伏地而泣。
自己辛辛苦苦地操持著大宋,居然有人如此攻擊著他。
讓人心冷。
趙頊起身安撫,“呂誨七言,皆是無端誣陷,卿不必放在心上。”
“背后定是不滿卿變法之人蠱惑。”
“朕深知卿之酸苦,變法之事,路程艱難,小人多亂,諸事還是要靠卿擔著。”
趙頊將王安石扶起來落座。
“臣不懼這些人的話。”王安石平復了心緒,堅定地對趙頊道。
“變法之事,是國之大計,臣豈會因一兩人之言,而輕易棄罷。”
“但變法從來都不是請客吃飯!”趙頊接過了話,思緒也沉入到了歷史之中。
“昔日商君變法,宗室反對,遂劓公子虔,黥公孫賈,逐亂化之民,一日臨渭而論囚七百余人,渭水盡赤。”
“變法遂成!”
趙頊看著王安石,繼續道,“變法,從不是一帆風順之事,必有奸人作亂,壞黨生事。”
“卿以為,該是如何應對?”
王安石搖了搖頭,沒有作聲。
趙頊也沒有給個答案。
“朕欲成秦孝公,不知安石可為商君。”半晌后,趙頊語輕而意堅地對王安石道。
“臣萬死不辭!”王安石泣聲而應。
……
趙頊親自將王安石送出宮去。
第二日朝會,趙頊少見地當眾發怒,并斥責呂誨無端生事,誹謗朝廷重臣。
呂誨知彈劾無果,還惹官家生怒。
既然朝堂如此,他也不想再卷在其中,徒增憂煩,遂請出京。
趙頊同意,令呂誨出知鄧州。
呂誨彈劾一事,令變法派官吏軍心大振。
王安石似乎也知曉了,變法不是那么簡單,他與那些反對之人雖不至于刀劍相向,但也是水火之勢。
“沒有他們,變法也許才能成。”王安石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呂惠卿。
呂惠卿思慮一番,同意了王安石的想法,“既然有人阻道,我等亦不用空講仁義。”
十月初一,王安石在朝廷上陳述青苗法細節。
翰林學士鄭獬不滿,與之爭執。
第二日,王安石上言杭州水患,奏請鄭獬出知杭州。
趙頊應允。
同日,王拱辰上奏,臣欲納忠,未知陛下意所向,又言牛、李黨事方作,不可不戒。
趙頊發笑,朝中的人才也是挺多。
這是個拍馬屁都不知道怎么拍的人。
王安石正在趙頊左右,曰;“此未足為奸邪;謂未知陛下意所向,乃真奸邪也。”
隨即,奏請將其逐出汴京。
王安石一日逐走兩人,朝中官員為之一震。
這位王相,是狠了。
但這可沒有結束,同日,王安石上言知諫院錢公輔,總是幫助小人,總是提出不同意見,不宜在官家左右。
旋即趙頊聽其建議,罷錢公輔官,令其出知江寧府。
……
朝堂上,王安石呼風喚雨,一時間將朝堂震懾。
但立即就來了針鋒相對之人。
十月初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陳升之歸朝,并上奏辭官。
陳升之是為三相的末相,在變法之初,曾受趙頊之命,助王安石進行變法。
但二人在設制置三司條例司上就看法不一,當新法受諸多朝臣反對后,陳升之便托病歸臥。
他怕惹上了事。
一去便是到了現在。
見到王安石在朝堂上又興起這么大風浪,陳升之在家里躺也躺不平了。
他現在還被諸多同僚認為是變法派一員,但他覺得這太冤枉自己了。
他要跟王安石切割干凈。
三大宰相,首相富弼,被官家一頓教訓后,便不多言,甚至支持變法。
次相曾公亮持中庸之道,誰也不沾,任憑王安石攪動風云。
他這個末相,是變法之初被趙頊抬出來給王安石撐門面的。
王安石惹得風波越大,他越是心里不安!
而陳升之歸朝辭官,卻是直接一巴掌打在了王安石的臉上。
這個末相就是辭職,也不想和他攪在一起。
一時之間,朝野之上反對王安石的官員皆是看著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