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張仁的堅守
- 人在大明:做大做強,山匪稱王
- 路飛瀟瀟
- 5160字
- 2025-07-01 23:53:19
李自成一路尾隨,見趙塵只在短短兩個時辰內(nèi),就將張獻(xiàn)忠三十萬大軍擊潰,不免有些咋舌。
李定國的能力他很清楚,沒想到竟也不是對手。
“李帥,咱們要不要先撤,您小舅子高一功剛才派哨兵來說,盧氏那邊攻城好像不太順利。”
“嗯?”
“什么情況?”
李自成不禁皺起眉頭,他著實沒想到盧氏戰(zhàn)況和永寧縣一樣,沒有絲毫進(jìn)展,兵馬同樣折損嚴(yán)重。
這還是趁盧氏剛陷落,對手尚未準(zhǔn)備妥當(dāng),突然發(fā)起的猛攻。
占據(jù)天時地利人和,饒是如此,都未能短時間內(nèi)攻破。
看來,是他太大意了。
“撤!”
李自成下令撤退,倘若盧氏攻不下,就只剩一條路可走,南下南陽。
不過此刻他心里底氣不足,對剛才的戰(zhàn)斗仍舊心有余悸。
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趙塵很快就會派出援兵。
走到石頭山時,部下勸李自成可以在這兒埋伏,以逸待勞,圍剿前往盧氏的援兵。
“此處雖然地勢狹窄,但是只有數(shù)百米長,并不適合埋伏。而且張獻(xiàn)忠?guī)装俦诖俗钃酰徽諛尤勘粴灉纭!?
李自成思考一會兒,還是覺得趕回盧氏要緊。
“撤!”
城內(nèi)的張仁,當(dāng)聽到縣城周圍出現(xiàn)大批人馬時,原以為是大營派人來接應(yīng)。
可站在城樓,仔細(xì)觀察一會兒,才發(fā)現(xiàn)不對勁。
這伙人不像臨時聚集,更像有謀劃、有組織。
這哪是自己人,分明是來攻城的。
這些人,從哪冒出來!
張仁立即調(diào)兵遣將,在城樓破損的缺口處,安置精兵防守。
這次為了確保攻下盧氏,帶來大部分攻城火炮和武器裝備。
攻城時,并未消耗太多,所以至少能堅持十幾天。
很快,張仁發(fā)現(xiàn)蹊蹺,身上瞬間驚出一身冷汗。
大營!
大營恐怕有危險。
這些人的目標(biāo)絕非盧氏,攻城這么久,他們只是佯裝一番,應(yīng)該是在拖時間。
張仁召集眾人,商議后,決定放棄盧氏,帶兵回援大營。
反正盧氏就在這兒,哪怕丟失,早晚有一天也能奪回來。
可大營要是沒了,真就什么都沒了。
眾人都勸等到深夜,趁著夜色突出重圍。
被張仁拒絕,他們能等到深夜,可大營不一定能等到。
光是佯攻牽扯的人就有數(shù)萬之眾,不敢想象……
“西門和北門兵力比較弱,適合突圍,雖然多繞幾里路,但是有把握能沖出重圍。”
有人提出建議,眾人隨即附和。
張仁略微想了想,覺得可行。
“告訴弟兄們,趁著休戰(zhàn)的間隙,閉上眼打會盹,帶好干糧和水壺。一百五十里的路程,就算中途不停歇,最快也要三天。”
躲在一旁觀戰(zhàn)的李自成悄悄撤離,他找到一個適合埋伏地好地方,石頭山。
張獻(xiàn)忠戰(zhàn)敗,既然解了永寧縣之圍,一定會帶兵回救盧氏。
疲憊之軍,只需以逸待勞,定能將其盡數(shù)殲滅。
事實確如李自成猜想那般,趙塵正在商議如何救援盧氏。
“從石頭山向西,大概有一百五十里,不過石頭山有一段路地形狹窄。萬一像來的時候一樣,遇到埋伏,很難脫身。
如果過永寧河從南岸出發(fā),雖多出五十里,但是大路平坦,利于騎兵突襲,一天時間便能趕到。”
“不可,張獻(xiàn)忠流寇退到永寧河南岸,萬一遭遇,豈不是羊入虎口,自投羅網(wǎng)。”
“怕他們干什么,一群烏合之眾,你瞧瞧他們那慫樣,就算碰上,也不用害怕!”
“說的對,劉大哥兩千騎兵就沖破后軍防線,他們騎兵都被射殺殆盡,見了我們,恐怕就像老鼠見了貓,嚇得躲進(jìn)洞里不敢出來。”
……
各人都發(fā)表自己的建議,然后目光看向趙塵,到底走哪一條路,都在等待他的最終決斷。
面臨生死抉擇,趙塵不得不慎重,這一刻壓力山大,好像有一把無形的大手,緊緊攥著心臟,感覺呼吸困難。
誰也不知道張獻(xiàn)忠會不會再次來攻,永寧縣又不得不防,這樣算下來,能派去救援的兵力,少之又少。
是求穩(wěn)走永寧河河南大路,還是走石頭山。
趙塵來回踱步,最終下定決心走石頭山。
有沒良心大炮,就算有埋伏,又有何懼。
交代好留守的事宜后,便帶著三千騎兵,整裝出發(fā)。
臨行前,趙塵拿出匆忙畫好的石頭山地形圖,派出早上石頭山的士兵前去打探消息。
“這有一條小路,從這里可以爬到半山腰,山下的情形一覽無余,盡收眼底。
見到大軍到來,倘若沒有伏兵,你便點燃綠色煙火。有伏兵,便點燃紅色煙火。”
囑咐后,趙塵讓所有人檢查裝備,確認(rèn)無誤后,一陣馬蹄聲響,仿佛要踏破山河。
半柱香的功夫后,十幾名先鋒斥候找到小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爬到半山腰。
果然如趙塵所說,山腳一覽無余,仔細(xì)觀察一會兒,并沒有發(fā)現(xiàn)有伏兵。
于是十幾人悠閑地躺在地上,沐浴著陽光,等待大軍到來。
又過了半個時辰,負(fù)責(zé)觀察的士兵,發(fā)現(xiàn)東邊煙塵滾滾,急忙叫醒大家。
“是咱們的人!”
“看!他們放黃煙了!”
“立刻點燃綠煙,告訴趙大人,山腳下沒有埋伏,可放心通過。”
李自成站在另一處的山頭,眺望遠(yuǎn)處,突然看到有兩股煙,直入云霄。
“來了!來了!”
等了這么久,終于來了。
“哈哈哈!趙塵,恐怕你想不到吧,老子早料到一切,沒有在石頭山埋伏。”
原來,李自成騎馬走到半山腰查看,發(fā)現(xiàn)這里的確不適合埋伏。
不過往西一兩里,還有一處山頭,那兒地勢雖然開闊,卻到處都是溝溝壑壑,利于隱藏,倒是個打埋伏的好地方。
于是他果斷放棄石頭山,帶著數(shù)千騎兵趕到小山頭。
放眼望去,確實是個好地方!
“就在此處,立即派人去盧氏報信,讓高一功停止攻城,所有人前來圍剿援軍。”
“李帥,這是為何?“
部下皆不解,打了這么久,為何要放棄攻城。
李自成莞爾一笑,“盧氏久攻不下,毫無進(jìn)展,只怕再有十天半月,也很難攻克。
救援盧氏,必定是趙塵親自帶兵,咱們只要全力圍剿,殺掉趙塵,盧氏和永寧將不攻自破。”
眾人轉(zhuǎn)念一想,果真如此,擒賊先擒王,只要除掉趙塵,一切還不是水到渠成。
“李帥如此深謀遠(yuǎn)慮,屬下們不及!”
“李帥如此深謀遠(yuǎn)慮,屬下們不及!”
“李帥如此深謀遠(yuǎn)慮,屬下們不及!”
趙塵遠(yuǎn)遠(yuǎn)望見山腰升起綠煙,懸著的心當(dāng)即落下來。未確保萬無一失,他決定親自登到山腰。
十幾匹馬在山路上奔跑,趙塵縱馬在前,劉必成和十幾名護(hù)衛(wèi)跟在身后。
熟悉的路,熟悉的風(fēng)景。
只是這才過去幾個月,山路兩旁已經(jīng)是雜草叢生,遍地荊棘,心中不禁感慨萬分。
沒過多久,趙塵就來到半山腰,瞇著眼仔細(xì)向西邊眺望,并未發(fā)現(xiàn)異常。
“走吧!”
“趙大人,先等一等!”
劉必成急忙牽著馬跑過來,說出自己心里的擔(dān)憂。
“前面一兩公里處,有一片地勢開闊的空地,雖然好走,但是山溝多,利于騎兵隱藏埋伏。
不如同中午那樣,還是兵分兩路,讓我先到前面探探路,如果沒有危險,大人再追趕也不遲。”
趙塵和劉必成牽著馬并肩而行,說實話,要不是劉必成說起這件事,他倒鎮(zhèn)沒想到這一層。
“還是下山再說吧!”
趙塵一直看不透李自成,這家伙好像會情緒管理,把自己隱藏在平靜虛偽的臉面下,很難猜到他的心思。
就比如這次圍攻盧氏和永寧兩縣,這就是趙塵有些忌憚他們的原因之一。
這兩位向來不按常理出牌,不管遇到什么事,想一出是一出。
就比如朝廷剿滅高迎祥時,他們想要突圍,一直拿不定主意。
所以李自成才會提出,通過抓鬮的方法,來決定突圍的方向。
走到山下,順著剛才的話題,有人反駁道:“李自成應(yīng)該不會蠢到在那兒埋伏吧。方才他應(yīng)該看見張獻(xiàn)忠一敗如山倒,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膽,斷不會埋伏。”
“不好說,不好說!打仗如果靠臆想猜測,誰都是常勝將軍,呂布下凡。”
“俺覺得肯定有埋伏!”
于是劉必成提出和趙塵交換戰(zhàn)馬,帶著先鋒先去探路,如果沒有危險,自然最好。
趙塵點頭同意,由于這次沒有帶沒良心大炮,所以遇到埋伏,恐怕會是騎兵之間的真正交鋒。
雙方騎兵已經(jīng)交過手,李自成的重甲兵更有優(yōu)勢,雖然有復(fù)合弓和精鋼制成的箭矢,依舊穿不透重甲。
射在身上,頂多留下一道淺淺的痕跡。
好在李自成手下的重甲兵兵力不多,只有三百騎。
不過重甲兵也有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續(xù)航嚴(yán)重不足。
而每個重甲兵僅一匹戰(zhàn)馬,不能輪換著。
戰(zhàn)馬長時間馱著數(shù)百斤重的人和鐵甲,力氣很快就會消耗完。
所以,他們只需挺過前幾波沖鋒,勝率就會大大增加。
劉必成跨上戰(zhàn)馬,整理好鐵甲,帶好頭盔,身先士卒,很快便來到李自成預(yù)先埋伏的地點。
環(huán)顧一眼周圍的地勢,劉必成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果然是險峻之地,適合伏擊。
這片空地呈葫蘆形狀,東窄西寬,中間內(nèi)凹,四周又利于隱藏。
一旦騎兵從高處沖鋒,氣勢如虹,很難抵擋攻勢。
不過來之前,他已經(jīng)得到秘密真?zhèn)鳎稚嫌袑iT克制騎兵的武器,是制作坊新制造出的,經(jīng)過試驗,還是第一次使用。
張仁本打算突圍,奈何攻城的流寇死命阻擋,連續(xù)進(jìn)行四五次突圍,都以失敗告終。
負(fù)責(zé)圍城的高一功更是心驚膽寒,驚詫于守城兵士的頑抗和戰(zhàn)力。
他們竟能一面防守,一面組織突圍反擊。
而且真如傳聞中的一樣,有防守的大殺器。
相比之下,他的幾門火炮沒打幾發(fā),便歇氣炸膛,鐵彈啞火,不免讓他惱怒。
每次連城樓墻根都沒摸到,攻城沖鋒的士兵就已倒下一大片,甚至云梯都架不起來。
高一功絞盡腦汁,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他吩咐部下,每五六十人組成一隊,每次沖鋒只一隊人,直接扛著梯子,不用攻城車。
這就叫大炮打蚊子,你不開炮我就攻城,你開炮我消耗你彈藥,自身損傷又不大。
此法果然奏效,張仁想下令開炮,可是一看零零散散就幾個人,火藥包消耗一半,又不忍心浪費。
可是如果不開炮,一旦敵軍攻到城下,后續(xù)會源源不斷上人。
思前想后,張仁決定再次注定出擊,可被部下死死攔住。
“現(xiàn)在城內(nèi)四門防守,每一處只有一千多人,防守力量太過薄弱,咱們眼下只憑著這些大殺器才能艱難守住,還是要存人為主。”
天色已經(jīng)暗下來,太陽落山消失不見,月亮悄悄爬上夜空。
對面營寨亮起火光,看來他們要準(zhǔn)備夜以繼日攻城。
張仁三百帶著預(yù)備兵,在四處城樓來回巡查,哪里危險到哪里。
“高帥,要不讓部下們休息一晚,明天一大早再攻城。”
“屬下也覺得這樣最好,今天損傷慘重,士氣有些低沉,就算繼續(xù)攻城,想必不會有太大進(jìn)展,不如收兵休整一夜……”
高一功抬頭,冷冷看著說話的兩人。
“告訴所有人,今夜務(wù)必攻下盧氏。我大軍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
一個小小的盧氏,竟然打了一天,連城樓邊都沒摸到,要是傳出去,你們不嫌丟人,我高一功丟不起這個人。”
“可是……”
部下還想再勸,衣角被人從后面拉了一下,只得將話咽了回去。
“奔帥給你們四個時辰,必須攻破一處城樓,否則你們兩個就提頭來見。”
“高帥,屬下有一計,不知是否可行?”
其中一人嚇得肝膽俱裂,趕緊說出自己剛想到的計策。
“不說怎么知道可不可行?”
高一功憋著一肚子氣,自從跟著姐夫起事,還從來沒打過這么窩囊的仗。
前不久,雖然被孫傳庭圍剿的只剩十八騎,可那是野戰(zhàn),中了埋伏的情況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他一直是軍中的攻城先鋒,只要出馬,就沒有攻不下的城池。
今天倒好,被一個小小的縣城難住。
“高帥您聽過孫子減灶的故事嗎?”
“什么孫子、兒子,有話就說明白點,該怎么做,又如何去做,一一說清楚,磨磨唧唧!”
“是!是!”
那人擦掉額頭上的冷汗,繼續(xù)說道:
“咱們可以佯裝退兵,然后兵分兩路,一路向西行軍,找一處適合埋伏的地方。一路原地等候,靜待時機。
只等他們出城,進(jìn)入埋伏,便可以逸待勞,然后留守等候的兄弟,趁機攻城。”
“哈哈哈!一石二鳥,好計策,好計策!”
另一人趕緊附和道,只要不攻城,什么都好說。
他部下兩萬之眾,短短一天,就損傷三四千人,營中早就怨聲載道。
再這樣下去,恐怕城沒攻破,人心先散了。
“好什么計策!”
“李帥下的死命令,讓我們務(wù)必攻破城池,你們六萬之眾,城內(nèi)才看看一萬人,還是疲憊之眾,這要是攻不下來,讓我如何向李帥交待。”
高一功氣得原地打轉(zhuǎn),這次攻城,姐夫本想讓李過那小子來打。
是他苦苦哀求,甚至立下軍令狀,這才搶來攻城的機會。
瑪?shù)拢?
要是打不下,以后見了李過那小子,頭都抬不起來。
“高帥,您也看到了,不是屬下們不竭盡全力,而是那群鱉孫子盡是火炮。
咱們?nèi)诉€沒靠近,幾輪炮火下來,折損大半,那玩意兒威力又大,一炸就是一片。”
“老子又不是沒長眼睛,能看得見,還用你多說?”
高一功翻了個白眼,恨鐵不成鋼地看這兩人,一遇戰(zhàn)事失利,就去找借口。
方才的計策不是挺奏效嗎,就按照五十人一隊攻擊,我就不信他們的火炮能一直打,不會炸膛。
“是奏效,不過到城下也就幾十人,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老子要的不是攻城起作用,是消耗他們的鐵彈,只要他們鐵彈打光,到那時再全軍出擊攻城,何愁攻不下。”
高一功恨恨地瞪著腦子不開竅的兩人,連真正的意圖都看不出來,真是白白培養(yǎng)那么長時間。
“那……那……這不是用人命來換嗎?”
“要不然呢?打仗不是小孩子過家家,是要死人的!老子不管死多少人,總之今天晚上,必須攻破盧氏。”
“咱們不是劫了大量金銀珠寶嗎?告訴弟兄們,每人發(fā)五兩銀子,死了補償十兩銀子。誰先攻上城樓,賞銀一百兩。”
“牛油田、喬四五,你們都聽明白了嗎?”
“明白,高帥!”
兩人來到軍營,看著士氣低落的部下們,愁眉不展。
“所有人都聽好了,剛才高帥說了,只要攻下盧氏,每人發(fā)三兩銀子,死了補償六兩。誰先攻上城樓,賞銀五十兩。”
一聽說有銀子拿,原本毫無生機、面無表情的臉上,霎時間露出難以名狀的喜悅。
“高帥威武!”
“高帥威武!”
“今夜,必須攻下盧氏,李帥和張帥已經(jīng)聯(lián)手攻破永寧,就差咱們了。”
“殺!”
“殺!”
“殺!”
牛油天很是滿意,繼續(xù)鼓動士氣。
“把所有弓箭和火炮全用上,把你們的力氣全使出來,都給我發(fā)泄到城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