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客房夜談,老狗自爆
- 大清:九子奪嫡,草包老十贏了?
- 始源直至終焉
- 2522字
- 2025-06-30 20:44:48
“呵呵,”尹德輕笑一聲,“任道臺消息倒是靈通。太子爺?好得很哪!”
他踱回房中,撩袍在主位坐下,示意任伯安也坐。
“前一陣嘛……是有些小風浪。天家父子,難免有些磕磕碰碰,外人看著兇險罷了。圣上何等圣明?太子爺何等純孝?些許誤會,說開了也就煙消云散。如今啊……”
尹德目光投向窗外濃重的夜色:
“父子之情,較之從前,那是愈發親厚!東宮之位,更是穩如磐石,固若金湯!圣上常對身邊近臣感慨,說太子經此一‘礪’,愈發沉穩練達,堪為社稷之幸!這江山啊,終究是要穩穩交到太子爺手里的。”
他這番話,半真半假,正是投任伯安這等善于鉆營、聞風而動之輩所好。
果然,任伯安聽罷猛地離座,朝著京城方向深深一揖:
“天佑大清!天佑吾皇!圣上燭照萬里,明察秋毫!太子爺龍章鳳姿,實乃江山之福,萬民之幸!”
頌圣完畢,他重新坐下,身體卻前傾得更加厲害:
“侍郎大人!下官……下官斗膽,有一肺腑之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哦?任大人但說無妨,此處并無六耳。”
任伯安仿佛下了極大的決心,湊近些道:“大人明鑒!下官……下官以往身在江南,猶如浮萍無根,也曾隨波逐流,依附過一些……呃,一些看似煊赫的門庭,然心中始終惴惴,如履薄冰。
今日得見大人,親聆大人教誨,更知太子爺深孚圣望,地位如日中天!下官……下官懇請侍郎大人提攜!”
他再次離座,深深拜倒:“下官愿洗心革面,棄暗投明!從此唯太子爺馬首是瞻!肝腦涂地,在所不辭!只求能在太子爺駕前,效犬馬之勞!還望侍郎大人看在……看在同為一主效力的份上,為下官引薦則個!”
尹德有些吃驚的看著任伯安,尹德從小在京城長大,十多歲便進宮當了侍衛,后來才去了十爺府。他自知對官場還算知根知底。
他不曾聽說,這阿林保是太子一黨,可這任伯安敢在這投桃報李,想必是有十足把握,于是尹德就順著任伯安說道:“任大人,此話怎講?本官與太子交往均在朝廷法理之內,你怎會如此說?”
任伯安聞言,非但不慌,反而眼中掠過一絲狡黠與得意。
“侍郎大人,您這話,可問著下官了!別人或許不知,但下官……嘿嘿,恰巧知道個一二。”
他頓了頓:“大人您……貴為戶部右侍郎,出身滿洲著姓大族,這自不必說。令尊老大人,當年可是索相門下極得力的干將啊!
索相與太子爺是什么關系?那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血脈至親!下官當年在吏部衙門行走時,曾親眼見過令尊隨索相出入東宮,深得太子爺信重!這份淵源,這份情誼……”
“旁人或許以為索相倒了,舊人星散。可下官卻知道,有些根子,是斷不了的!大人您今日能代天巡狩江南,督查鹽課這等要害,豈非正是明證?”
尹德面無表情道:“你還真是心細啊,任大人。”
任伯安見尹德如此反應,心中更是篤定自己戳中了要害,臉上得意之色更濃:
“大人息怒!下官絕無窺探之意!只是……只是當年在吏部考功司,經手過太多官員的履歷、考評、乃至……嘿嘿,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過往糾葛。
為免遺忘,也為……嗯,以備不時之需,下官便將這些年來經手的重要信息,連同能找到的旁證佐證,分門別類,細細編錄,匯集成冊。”
他一字一頓道:
“下官不才,給這套東西,取了個名兒,叫做——《百官行述》!”
聽到這四個字,尹德心中狂喜,恨不得馬上親一口這老家伙的丑臉!他強忍著立刻撲上去沖動,臉色卻迅速變幻。
“哈哈哈哈!!”
“好你個任伯安!本官真是……真是小覷了你啊!沒想到!萬萬沒想到!你竟有如此手段!能編撰出這等……這等國之重器!”
“既然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任大人,本官也不跟你兜圈子了!實不相瞞,太子爺剛剛復位,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際!急需忠貞干練、且能掌握要害的股肱之臣!
本官此次奉密旨南下,名為督查鹽引,實則是為太子爺考察江南吏治,物色可用之才!”
他目光灼灼地盯著任伯安:“任大人既有此忠心,又手握如此利器!正是太子爺求之不得的棟梁!天意!此乃天意啊!本官定當即刻修書,將任大人忠忱與才干,詳詳細細稟報太子爺!
以大人之才,加上此物之功,升遷重用,指日可待!何止一個區區巡鹽道?便是巡撫、總督,也非遙不可及!”
任伯安聽得心花怒放,激動得渾身發抖,再次跪倒在地,對著尹德連連磕頭:
“侍郎大人!您就是下官的再生父母!下官……下官叩謝大人提攜再造之恩!粉身碎骨,難報萬一!下官日后唯大人與太子爺之命是從!”
尹德滿意地扶起他:“好!好!任大人快快請起!你我同心,共為太子爺效力,何分彼此?”
“當務之急,是速將此《百官行述》妥善送回京城,呈交太子爺!此物在江南多留一日,便多一分風險!不如……”
尹德目光炯炯:“任大人即刻將此物交予本官!本官派最得力、最心腹之人,快馬加鞭,星夜兼程,直送東宮!必保萬無一失!待太子爺見到此物,便是任大人青云直上之日!”
然而,任伯安臉上那狂喜的潮紅卻微微褪去一絲。他并未立刻應承,反而露出為難之色:
“大人拳拳之心,下官感激涕零!只是……只是此物干系太過重大,乃下官身家性命所系。如今家母壽誕在即,賓客盈門,人多眼雜,倉促之間取出,恐有閃失……”
“再者,下官既已決意投效太子爺門下,此《百官行述》便是下官的‘投名狀’!若不能親自護送,面呈太子爺,親述其中關竅,如何能顯出下官一片赤誠之心?”
他迎著尹德陡然轉深的目光,躬身道:
“下官斗膽懇請大人!待家母壽宴一過,下官即刻親自押運此物,隨同大人一同返京!下官愿鞍前馬后,侍奉大人左右,將此物……親手,交到太子爺駕前!
如此,方能盡表下官改換門庭、誓死效忠之誠!萬望大人……體諒下官這片苦心!”
尹德心中冷笑如冰。好一個兩面三刀、首鼠兩端的老狐貍!什么“赤誠之心”?分明是信不過自己,怕這“投名狀”半路被吞了!
尹德臉上卻迅速浮起理解與贊許的笑容:“原來如此!任大人思慮周全,一片赤誠,天地可鑒!是本官心急了!好!就依你所言!”
“待老夫人壽宴風光大辦之后,你我一同啟程!本官親自為你引路,護送此‘重寶’進京!本官倒要看看,太子爺見了任大人這等忠臣能吏,該是何等歡喜!”
“多謝大人!多謝大人成全!”任伯安如蒙大赦,再次深深拜謝。
“夜深了,任道臺也早些歇息吧。明日老夫人壽宴,還需你張羅。”尹德端茶送客。
“是是是!下官告退!大人好生安歇!”任伯安心滿意足,躬身退了出去。
房門合攏的瞬間,尹德臉上所有的笑容瞬間冰封。他緩緩坐回椅中,燭光在他臉上投下濃重的陰影。
“一起回京?怕這就是你的黃泉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