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明元年七月初,在諸鎮兵馬的共同努力之下,李國昌父子的殘余勢力徹底被清掃干凈,肆虐河東兩年余的沙陀之亂,被徹底平息。
李琢與鄭從讜書寫的戰報到達朝廷之后,皇帝大喜,宦官歡呼,百官慶賀,不過兩日,便定下了賞賜。
半月之后,朝廷的封賞文書到達河東,此時的汝州軍早已經回師晉陽,諸葛爽與李琢二人一同迎接天使。
此戰,吐谷渾赫連部陰山都督赫連鐸,盧龍軍節度使李可舉,一人收復云中,一人收復蔚州,可謂是首功,諸葛爽也因擊敗李國昌父子主力,獲得沙陀牙旗,功勞僅在二人之下。
這三人,功勞最高,所以赫連鐸得封大同軍防御使加云州刺史,他的部下白義成擔任蔚州刺史。
李可舉依舊是盧龍軍節度使,官升侍中,不過這只是虛職,侍中可是門下省最高長官,不可能讓一個地方節度使實際任職,即便朝廷愿意,節度使本人也不愿意。
所以這只是一個虛榮,但是有用沒有就全看自己怎么想了。
至于諸葛爽,封振武節度使。
至于其它的,朔州刺史給了臨陣倒戈,還充當帶路黨的沙陀部軍使米海萬。
其它的河東諸鎮只給了錢財賞賜,而且用的還是抄了李國昌父子大本營所得的財貨,其余的封賞,一點沒有。
最可笑的是,三大招討使中,鄭從讜依舊任河東節度使,諸葛爽任振武節度使,而李琢,卻是被朝廷以“貪墨軍資,行事過專,以致大軍為競全功。”為由,將其貶為刺史。
此次大軍與李國昌父子多次作戰,李琢并未表現出其作為李晟之孫應有的軍事才華,不僅多次被李克用擊敗,還在合圍之時延誤了戰機,讓李國昌父子二人突圍而出。
最后讓諸葛爽撿了一個大便宜,那群沙陀兵,本就是一支哀師。
不過也證明了李琢此人的名頭與實際能力并不相配。
圣旨達到的那一天,自然也是代北行營解散的時候,天使收回了中軍大纛,解除了三個招討使的職位,命諸鎮兵馬各歸本鎮。
對此,河東將領十分高興,河東是富鎮,但打了兩年仗,各藩鎮兵馬又時不時的作亂,每次都會劫掠大筆財貨,現在的河東已經沒有余糧了。
現在事情已經平了,所以在各歸本鎮的命令下來的第一時間,他們便奉上些許錢財,言充作盤纏,請諸鎮客軍即日啟程,離開河東。
而劉克之也十分高興,因為諸葛實現他的承諾,沒有絲毫打折扣的將劉克之的功勞報了上去,而且朝廷居然也沒有打折扣,算他軍功三轉,加從六品飛騎尉,每年六十石的俸祿。
又因諸葛爽的推薦,他升官為勝州刺史,勝州是振武節度使麾下,也就是說,他依舊是諸葛爽的手下。
“哈哈,三郎此次官升刺史,出鎮勝州,我等也該稱一句使君了!”
汝州大營,劉克之依舊住在十將營帳之中,楊師厚捧著官袍和印信,牛禮拿著告身文書,喜氣洋洋的跑了進來。
看得出來,二人十分興奮。
這是正常情況,畢竟劉克之升官,也意味著他們也要升官了,最起碼也能得個十將的職位,等劉克之擴軍之后,軍使也不是不可能的。
“放在一邊吧,過兩日還要交還給天使。”
相比于二人的興奮,劉克之只是淡淡的瞄了一眼,語氣也是不咸不淡。
“這是為何!”
二人臉上的喜色一滯,對劉克之的話感到十分不解,他們不相信朝廷的封賞怎會無緣無故的收回去。
“李國昌父子叛亂之后,振武節度使由吳師泰暫代,如今仗打完了,吳師泰沒有去處,便鼓動軍民上表留后,朝廷答應了,改任節帥為夏綏節度使,持節、開府儀同三司,而我則暫時去職,等節帥上任之后再做安排。”
說罷,劉克之看著楊師厚手上的官袍,不由得感嘆了一句。
“真漂亮啊!”
———
三日后,汝州軍,現在該叫夏綏軍了,從晉陽開拔,前往夏綏。
此番諸葛爽赴任夏綏之前,遣散了千余汝州兵,因為他們皆有家人在汝州,所以并不愿意留下,諸葛爽也沒說什么,直接放他們離開。
而那兩千多的東都兵,本就不是諸葛爽的軍隊,自然也回轉東都。
但即便走了將近四千人,大軍的數量卻幾乎不變,畢竟大軍收編了兩千沙陀騎兵,還有數百輔兵,又精挑細選了一些其它藩鎮不愿意收容的俘虜,最后又湊出了一萬正兵。
這些沙陀兵,就不同于募來的汝州軍了,諸葛爽對他們可沒這么客氣,直接讓他們帶著家人一同前往夏綏。
“克之,此番是我對你不住!”
行軍途中,諸葛爽召劉克之在身邊談話,語氣恨恨,顯然對朝廷的安排并不滿意。
這是自然的,夏綏節度使全稱是夏綏銀宥四州節度,而振武節度使則是麟勝二州節度,從表面看來夏綏節度使的地盤大多了。
但事實上,兩者的地盤其實差不多,而且夏綏還真比不上振武,麟州也就罷了,就說原本應劉克之出鎮的勝州,卻是物華天寶的好地方,地處黃河河套區域之內,借著黃河水利,此處不僅是河運要道,更是產糧之地,同時畜牧業也十分發達,乃是振武的經濟支柱。
所以本來在得知自己出任勝州刺史的時候,劉克之對諸葛爽十分感激,那里也算是一份王霸之基,有糧就有錢,有錢就有兵,有兵就有勢,而且畜牧發達,可擁有大批的騎兵。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此時的振武沒有多少地頭蛇,收拾起來比較輕松,完全符合野心家的需求。
而夏綏就不同了,雖然是四州之地,同樣是產糧和畜牧興盛之地,但其中的地頭蛇太多了,節度使十有八九會被架空。
即便諸葛爽有一萬甲兵,但那四州刺史手上的兵馬也不見得少,又皆是當地大戶,諸葛爽即便能得一時之勢,但最終也只能是選擇那些地頭蛇合作,如此,劉克之的發展勢頭只會大大減緩。
“節帥言重了,是朝廷言而無信,吳師泰小人當道。”
劉克之一開始確實有些不忿,但現在已經看開了,說到底還是實力不夠,不然誰能和自己爭,所以他目前最要緊的,還是發展。
“我等滅了李國昌父子的勢力,卻被那吳師泰撿了一個便宜!”
諸葛爽語氣中滿是不爽,振武先被李國昌父子收拾了一遍,其中最大的就是他們的勢力,如今又被各藩鎮洗了一遍,其中的地頭蛇都被收拾的差不多了,正是將其完全掌握手中的好時機。
這種淺顯的道理,諸葛爽做了這么多年的汝州節度使,自然也是懂得的。
“不過夏綏也不錯,如今我升為節度使,朝廷加我開府儀同三司,可開府建衙,雖不能直接讓你出鎮一州,卻也能將你升為軍使,等到夏州之后,我便正式任命,將鎮兵全部劃給你,再給你一千沙陀騎兵,時機成熟之后,我保你出鎮銀州!”
諸葛爽言之鑿鑿,劉克之現在雖已處之泰然,但也不得不裝出一副驚喜的模樣,叉手一禮。
“多謝節帥。”
對于劉克之的表現,諸葛爽很滿意,劉克之的表現他其實都看在眼里,從收復虎林都開始,到對陣沙陀,都給了他不少的驚喜,是個人才。
而人才,一直都是諸葛爽所渴求的。
“好好!”
諸葛爽開懷大笑,伸手拍了拍劉克之的肩膀。
“我蹉跎半生,方成一鎮節度,可開府建衙,已算位極人臣矣,但到底出生寒微,比不得李琢那些世代公卿,你別看他如今被貶,但他們……”
說到這里,諸葛爽語氣一頓,又長嘆一聲,再次拍了拍劉克之的肩膀,一切皆在不言中。
“克之于我,可謂肱骨!”
廣明元年九月,諸葛爽大軍抵達夏州,正式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