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竹籠鑄魂
- 渭河長歌
- 槐里鳳鳴
- 4402字
- 2025-05-29 00:11:23
洪水退去后的第七天,熾熱的日頭像被爐火反復煅燒的鐵疙瘩,高懸在龍旺公社的上空,將河灘上的淤泥烤得直冒白煙。臨時指揮部外,墻根處泡發的標語殘片在風里嘩啦作響,幾個光屁股娃娃踮著腳摳墻上殘缺的“人定勝天”,“天”字早缺了半邊,露出底下層層疊疊的舊標語,宛如歲月的千層餅,每一層都銘記著往昔奮斗的印記。潮濕的空氣中,還彌漫著洪水退去后特有的腥腐氣息,混合著泥土與枯草的味道,揮之不去。
李紅梅坐在竹凳上,膝蓋上攤著本翻爛的《農村醫療手冊》,可她的目光卻時不時飄向遠處。那邊,張建軍正帶領眾人清理垮塌的壩基,鐵鍬鏟在石塊上的“當當”聲,混著她時快時慢的心跳。院角那棵老槐樹,在狂風的肆虐下僅剩下半截枯枝,卻頑強地抽出幾簇嫩綠新芽。李紅梅盯著新芽,思緒不由自主地回到洪峰過境那晚,張建軍用身體替她擋住浪頭時,后頸凸起的血管仿佛還在眼前跳動。她輕輕撫摸著膝蓋上的傷口,雖然已經結痂,但每一次輕微的觸碰,都仿佛在提醒她那場驚心動魄的戰斗。
“紅梅!來搭把手!”王強的喊聲驚得墻根的麻雀撲棱棱亂飛。王強裹著件褪色的藍布衫,解放鞋踩在青石板上發出“咕唧”的聲響,工裝前襟早已被汗水浸出深色的鹽漬,后背的汗漬更是形成了不規則的地圖形狀。“縣文化館送來的宣傳畫!劉書記說要掛在壩頭最顯眼的地方!”他氣喘吁吁地說著,眼睛亮晶晶的,滿是興奮,胸前掛著的毛主席像章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簡易木架上,粗糲的畫布在烈日下泛著油光。畫中工人濃眉大眼,肩挑巨石,腳下踩著翻滾的浪花,旁邊斗大的“戰天斗地斗志昂揚”八個字,紅得像凝固的血。李紅梅的手指輕輕撫過畫布粗糙的紋理,指甲已經在戰洪峰時劈掉了。她的腦海中忽然浮現出趙老倌講過的古老故事:古時治水,工匠們會將自己的生辰八字刻在竹籠上,以血肉之軀與河神立約,祈求治水成功。那時的人們,懷著對自然的敬畏,用最質樸的方式,與洶涌的河水抗爭。
“這畫好!等掛起來,保準把渭河的邪氣壓下去!”李紅梅聲音微微發顫,目光卻死死地盯著畫中工人緊攥的拳頭。記憶如決堤的洪水般涌來,洪水中張建軍攥著她的手也是這般力道,指節發白卻紋絲不動。就在這時,王強突然捅了捅她的腰,她順著王強的目光望去,只見劉天祥蹲在歪倒的高音喇叭旁,旱煙鍋子在鞋底磕得“梆梆”響,煙灰簌簌地落在泡發的圖紙上。圖紙上模糊的線條和數字,記錄著曾經的規劃,也見證著這場洪水帶來的破壞。
“小張,你說的這‘鋼筋竹籠’,真比石頭還牢靠?”劉天祥的煙桿指著地上的草圖,火星不經意間濺在張建軍新換的繃帶處。張建軍推了推用麻繩系著的眼鏡,鏡片后的眼睛亮得驚人,袖口處新添的傷疤還泛著紅,那是與洪水搏斗時留下的勛章。“劉書記,您瞧!”他抓起一把泥沙,“咱把竹籠編成網狀,再灌上水泥沙漿石塊,既能隨水勢變形,又有鋼筋的筋骨,就像給渭河套上鐵籠頭!”他一邊說,一邊用樹枝在地上比劃著,神情專注而認真,仿佛已經看到了堅固的鋼筋竹籠抵御洪水的場景。
張建軍的話音未落,高音喇叭突然爆出刺啦刺啦的電流聲,驚得在場的人紛紛抬頭。緊接著,《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旋律如驚雷般炸響,震得人耳膜發疼。劉天祥“蹭”地站起來,喇叭筒對著人群用力揮舞:“都聽好咧!公社決定成立‘竹籠突擊隊’,黨員、知青帶頭上!洪水把咱的壩沖垮了,咱就用雙手再給它壘起來!”他的聲音中充滿了堅定和鼓舞,仿佛給在場的每個人都注入了一股強大的力量。
李紅梅拄著棗木拐杖就要往前挪,卻被張建軍一把攔?。骸澳阃葌€沒好!”“少啰嗦!”她倔強地甩開他的手,昂起頭,“我還能編竹篾!”說著,一瘸一拐地往工棚走去,拐杖在泥地上艱難地戳出一個個深坑。膝蓋的舊傷扯得生疼,每走一步都像是在承受巨大的痛苦,但她滿腦子都是父親書房里那幅《大禹治水圖》,畫中先民赤足蹚水的模樣,與此刻工地上揮汗如雨的身影漸漸重疊,給予她堅持下去的勇氣。
工棚里,彌漫著竹子特有的清香和淡淡的草藥味。趙老漢正給年輕人傳授編籠手藝,他布滿老繭的手握著篾刀,熟練地削著竹條,“咔咔”聲混著窗外飄來的《學習雷鋒好榜樣》,形成獨特的節奏?!熬幹窕\跟過日子一個理,”老人布滿裂口的手靈巧地穿梭竹篾,“開頭要緊,中間要勻,收口要牢。就像做人,得踏踏實實!”他拿起一根竹篾,輕輕一折,竹篾發出清脆的聲響,“選竹也有講究,得挑三年以上的青竹,韌性足,耐水泡。新竹太嫩,經不起水沖;老竹又太脆,容易折斷。”
李紅梅在一旁認真學著,竹篾不小心扎進結痂的傷口,鮮血滲出來染紅了竹條。趙老漢見狀,趕忙放下手中的活,從腰間掏出一個小布包,里面是自制的草藥:“妮子,快敷上,這是我采的止血草,靈著呢!當年我爹在修渠的時候,受了傷,就是用這草藥治好的。”李紅梅咬著牙笑:“趙叔,等壩修好,我要在分水亭畫張最大的宣傳畫,讓子孫后代都知道咱龍旺人的威風!我還要把您編竹籠的手藝畫進去,讓大家都記住這份傳承?!?
這時,工棚外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是劉天祥組織了一場編竹籠比賽,“同志們!咱今天比比看,誰編得又快又好!第一名獎勵兩個白面饅頭!第二名獎勵一個白面饅頭!”這話一出,眾人摩拳擦掌,紛紛拿起工具準備大顯身手。張建軍也加入了比賽,他的動作雖不如趙老漢那般嫻熟,卻勝在利落。李紅梅坐在一旁當裁判,眼睛緊緊盯著大家的動作,手中拿著一塊秒表,神情嚴肅而專注。
“開始!”劉天祥一聲令下,工棚里瞬間響起此起彼伏的篾刀聲。趙老漢不慌不忙,先將竹篾破成粗細均勻的竹條,然后開始編織。他的手法行云流水,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歲月沉淀的韻味,不一會兒,一個規整的竹籠雛形便出現了。張建軍則眉頭緊鎖,專注地編織著,汗水不斷從額頭滴落,打濕了面前的竹篾。他的手指在竹篾間快速穿梭,眼神中透露出不服輸的勁頭。王強動作最急,結果竹篾沒編好,反倒把手劃了道口子。
“強子,別急,穩著點!”李紅梅見狀,趕忙過去幫他處理傷口。她從口袋里掏出一塊干凈的手帕,小心翼翼地為他包扎,“傷口不深,但也要注意別感染了。比賽重要,可身體更重要?!蓖鯊娺种煨Γ骸凹t梅姐,我想贏饅頭,給俺娘捎回去嘗嘗。她好久都沒吃過白面饅頭了,上次吃還是過年的時候?!崩罴t梅心里一暖,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放心,只要你好好編,肯定能拿到名次。”
比賽接近尾聲,趙老漢第一個完成了竹籠,不僅速度快,而且做工精細,竹籠的每一處編織都緊密均勻,找不到一絲瑕疵。張建軍緊隨其后,他編的竹籠雖稍遜一籌,但也十分結實,展現出了扎實的功底。劉天祥拿著兩人的作品仔細端詳:“老趙還是寶刀未老?。⌒堃膊诲e,后生可畏!這竹籠編得,以后用來擋水肯定沒問題!”說著,他拿出兩個白面饅頭,一個遞給趙老漢,一個給了張建軍。拿到饅頭的兩人,臉上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勝利的喜悅,更有對未來的期待。
正午時分,運送鋼筋的拖拉機轟鳴著駛來,車斗上插滿的紅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劉天祥站在車斗前端,胸前別著亮晶晶的毛主席像章,手里的喇叭筒閃著銀光:“同志們!這些鋼筋是兄弟公社支援的,帶著階級兄弟的情誼!咱得把龍旺的名聲立起來,讓渭河知道,咱龍旺人不是好欺負的!”人群中爆發出震天的口號聲,與廣播里《團結就是力量》的旋律激烈碰撞,驚得遠處水草地里的白鷺紛紛凌空飛起。大家紛紛圍攏過來,幫忙搬運鋼筋,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然而,就在眾人熱火朝天地搬運鋼筋時,意外發生了。新運來的鋼筋中,有一批質量出現了問題,鋼筋的韌性遠遠達不到標準。這個消息如同一記重錘,砸在了眾人的心頭。劉天祥皺著眉頭,拿著鋼筋樣品,來回踱步:“這可咋辦?要是用了這批鋼筋,竹籠壩根本撐不住下一次洪水!咱們之前的努力可就全白費了!”他的臉上滿是焦慮,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擔憂。
張建軍立刻召集技術人員,對鋼筋進行緊急檢測和評估。檢測現場,氣氛緊張而凝重,每個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著結果。李紅梅也不顧腿傷,一瘸一拐地來到檢測現場,幫忙記錄數據。她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各種數據和符號,每一個字都承載著大家的希望?!拔覀儾荒苊半U,必須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張建軍堅定地說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不屈的斗志,“就算再難,我們也要找到合格的鋼筋,把壩修好!”經過一番討論,大家決定派人前往鄰縣,緊急采購合格的鋼筋,同時對現有鋼筋進行加固處理,以解燃眉之急。
在等待新鋼筋的日子里,工地上的氣氛變得異常緊張。李紅梅和知青們主動承擔起安撫鄉親們情緒的任務。他們在工棚里,圍坐在一起,給大家講述革命先輩們克服重重困難的故事。李紅梅還利用自己的繪畫特長,在工棚的墻上繪制了一幅幅充滿希望和力量的宣傳畫。她一邊畫,一邊給大家講解:“看,這是咱們齊心協力修壩的場景,只要團結一心,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就像當年紅軍長征,那么艱難的路都走過來了,我們這點困難算什么!”她的畫筆在墻上飛舞,不一會兒,一幅生動的畫面便展現在大家眼前,抗洪搶險的戰斗畫面好像就在大家面前,看得大伙激情澎湃。
終于,新的鋼筋運到了。當拖拉機的轟鳴聲再次響起時,工地上爆發出一陣歡呼。劉天祥站在車斗上,激動地說道:“同志們,新的鋼筋來了!這是我們的希望,也是我們戰勝渭河的武器!讓我們加把勁,把竹籠壩建好!這次,我們一定能成功!”眾人紛紛響應,干勁十足地投入到新的建設中。工地上,又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勞動號子聲,那聲音充滿了力量,仿佛能穿透云霄。
暮色降臨時,壩頭亮起星星點點的馬燈,宛如天上的繁星墜落在人間。新掛的宣傳畫在風中獵獵作響,畫中人物仿佛也在注視著忙碌的人群。李紅梅跪在地上,和王強一起綁扎竹籠,膝蓋的疼痛混著泥土的氣息鉆進鼻腔,可她卻渾然不覺。她的雙手被竹篾磨得通紅,但依然緊緊地握著繩子,一絲不茍地進行著綁扎工作。
突然,遠處傳來悠揚的笛聲,是知青小陳在小憩中吹起了《洪湖水浪打浪》,笛聲婉轉,與廣播里傳來的《東方紅》旋律交織在一起,在渭河上空飄蕩。張建軍抱著測量儀匆匆經過,腳步卻突然頓了頓。他從口袋里掏出個油紙包,遞到李紅梅面前:“烤紅薯,王大嬸硬塞給我的。你快吃,補充點體力?!崩罴t梅接過還溫熱的紅薯,鼻尖縈繞著香甜的氣息,看著他轉身走向夜色,工裝褲膝蓋處的補丁在月光下泛著白光。她咬了口紅薯,甜香混著泥土味在口中散開,突然想起宣傳畫上那句話——“戰天斗地斗志昂揚”,心中的信念更加堅定。
夜幕完全沉下來時,高音喇叭里的歌聲換成了《南泥灣》,溫柔的旋律中,工地上的人們依舊忙碌著。竹篾與鋼筋碰撞的聲音,和著歌聲、號子聲,在渭河畔奏響一曲動人的奮斗之歌。李紅梅望著遠處正在一點點成型的竹籠壩,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她知道,這不僅僅是一道堤壩,更是龍旺人不屈精神的象征,是他們與渭河斗爭到底的決心。而她,愿意在這里,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書寫屬于這個時代的輝煌篇章,讓竹籠傳奇永遠在渭水之濱傳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勇敢地面對困難,追求美好的生活。未來的路或許還會充滿挑戰,但只要大家團結一心,就沒有什么能夠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