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47-監聽
- 星球大戰:從克隆人戰爭逐鹿星海
- 兼程1992
- 2396字
- 2025-06-16 00:01:00
嗯?
雷恩瞇眼看了工程師一眼。
“我打算用它們監聽共和國的軍事頻道,”雷恩平靜的解釋道,語氣理所當然,“第一艦隊主力不在這個星區,我們必須保持警惕,建立更廣泛的早期預警網絡。”
這個理由聽起來很正當,符合一個前線指揮官的需求。
托爾斯緩緩點頭,觸須的擺動幅度減小了,“嗯……如果您打算把它們部署在超波收發器之間的關鍵節點,那確實不需要炮塔占地方。雖然我們不會在意那些老舊的通訊艦體……但上級,軍需處和安全局,他們會在意。”
“長官,我個人愿意相信您的……解釋,”他刻意停頓了一下,“但別人可不一定。”
他的目光銳利,顯然看穿了雷恩表面說辭下的真實意圖。
雷恩微微一笑,露出一排整齊的牙齒。
這位工程師很聰明。
他覺得雷恩不會真的用這些護衛艦去監聽共和國,而是要監聽邦聯政府機構、商業行會甚至是軍方內部的通訊。
他覺得雷恩在搜集政客、商人和將軍們的黑料,為未來積累籌碼。
換做其他人,肯定會毫不猶豫地相信雷恩關于監聽共和國的解釋。
但這位親手設計或經手過這些艦船性能參數的工程師,當然能一眼看出“慷慨級”在電子監聽方面的巨大潛力。
當然,也可能因為他自己就參與過一些不太干凈的通訊項目,深知其中的門道。
托爾斯猜對了一半。只不過雷恩計劃中真正要監視的目標。
是偽裝成政客和分離主義領袖的西斯尊主。
全息網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是無數實實在在的空間站、中繼器和復雜的線路圖。
全息網由散布在銀河系的數百萬個超波中繼站以及將它們連接成一個由無數矩陣構成的復雜網絡的S型超空間通訊線路組成。
這些線路并非直線,而是沿著超空間洋流中最穩定、阻力最小的路徑蜿蜒。
在星際間,除了利用這些中繼站進行超波傳輸,唯一的通訊方式只有緩慢的亞光速物理傳輸,這在星際尺度上毫無意義。
因此,這些中繼站代表著唯一可行的長距離實時通訊方式。
而運營它的成本極其高昂。
數百萬個空間站散布在銀河系的各個角落,每一個都需要定期維護、能源供應、抵御太空垃圾和海盜襲擊的護盾、以及駐扎的技術人員或維護機器人。
維護費用、能量消耗、人員薪酬、備件更換……等等這些,天文數字般的信用點像流水一樣。
但考慮到規模經濟,分攤到每個用戶頭上,還算負擔得起基礎服務。
而一旦要求高帶寬、低延遲、特別是全息影像級別的傳輸,服務費用會指數級飆升。
那么,通過排除法,誰能負擔得起從科洛桑向塞倫諾發送高規格信息呢?
這幾乎是橫跨銀河系核心到外環的遙遠距離。
發送壓縮的語音郵件很便宜。
進行有延遲的語音通話也還能接受。
傳輸視頻郵件的話,你得是中產階級以上。
而要維持實時、高分辨率、低延遲、全身渲染的全息影像通話?
那就只有極少數人才能負擔得起了,諸如超級富豪、跨星系企業巨頭、或者享有最高等級政府通訊特權的人。
現在,假設銀河系處于全面戰爭狀態,全息網被無形的邊界一分為二呢?
共和國控制區與邦聯控制區之間的直接通訊被物理和協議雙重阻斷。
再加上共和國參議院最近緊急通過的《非通訊法》,明文禁止共和國和邦聯官方人員之間進行任何形式的直接通訊。
知道了自己要找什么,通過排除法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這就是為什么這種級別的傳輸信息通常都要進行多重加密。
注重隱私和保密的人更是看重這一點。
而且通常沒人有足夠的時間、金錢或龐大的計算資源去實時破解它們。
這就是“慷慨級”星際護衛艦發揮作用的地方。
它最初由星際銀行業集團(IGBC)設計并大量生產,本質上是一種移動的、高度安全的超波收發中繼站。
它們創建了自己獨立于公共全息網的私有通訊矩陣網絡,專門用于處理需要絕對安全的金融交易。
事實上,邦聯軍隊現在還在使用那個經過軍事化加固的矩陣進行核心指揮通訊。
要直接接入公共全息網的S型線路主干是不可能的,在技術上會受到嚴格限制和監控。
但雷恩可以借鑒IGBC的思路,把一艘經過特殊改裝的“慷慨級”護衛艦偷偷停靠在一個關鍵的超波中繼站旁邊,被動地監聽所有經過該節點的信號流。
或者更大膽點,利用技術手段讓特定的加密信號流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這艘船進行“清潔”或“轉接”,從而在傳輸過程中截獲并解密。
他要做的就是利用星圖和超波流量分析,找到科洛桑和塞倫諾之間最可能使用的、最直接的S型線路,定位這條線路必須經過的一個或多個關鍵中繼站。
然后侵入它。
或者在其附近部署他的監聽艦。
普通有點門路的賞金獵人或者信息販子都能用簡陋的設備做到類似的事。
一艘配備了最先進信號捕捉、解密和數據分析套件的專業間諜護衛艦怎么就做不到呢?
帕爾帕廷和杜庫可以隨意使用最高等級的量子加密他們的傳輸信息,但這只會讓那條需要巨額資金維持的、異常高規格的隱秘通訊線路本身更容易在龐雜的數據流中被識別出來。
雷恩甚至都不用一開始就精確破解內容。
只要發現杜庫伯爵的加密信號頻繁地與科洛桑某個特定加密端點進行超高規格的通訊,這本身就是重大證據。
有了他的改裝護衛艦和配套的監聽站,他就能逐步積累數據,嘗試破解,或者至少分析通訊模式、頻率和時長。
自動化監控功能更是錦上添花,他可以把它們留在預設的監聽點,偶爾去查看一下就行。
距離克隆人戰爭的關鍵轉折點,還有很多時間。
現在的雷恩,有時間,也有錢,還有權。
而且他愿意為此付出努力,在黑暗中摸索這條致命的線索。
說實話,他是邊走邊想辦法。
搜集針對杜庫伯爵的確鑿證據,以便未來提交給邦聯參議院或公之于眾,是個好的開始。
同時為他的艦隊編寫新的、獨立的指揮代碼和安全協議也是當務之急,畢竟他可不想自己的艦隊某天突然收到一條來自“最高指揮部”的自毀指令,落得個穆斯塔法那樣的下場。
要做到監聽和艦隊安全這兩點,他需要頂尖的、可靠的工程師……
這又是待辦事項清單上新增的一項。
“那就把它們改裝成戰艦,”雷恩提議,手指在平板上快速滑動,調出“慷慨級”原始藍圖,“戰時的第一批護衛艦,就是在原始船體上加裝炮塔的那種,記得嗎?外掛式炮塔組,我會告訴董事會,為了防御后方補給線、打擊海盜和共和國的滲透部隊,我們需要在非前線區域部署盡可能多的、具備基礎火力的船只,這些改裝的老家伙正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