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一堵高達丈余、由厚重青石壘砌的圍墻前,兩扇包鐵的巨大木門緊閉,隔絕內外。
門內傳來的呼喝、勁風破空、金鐵交鳴之聲,匯聚成一股沉悶而磅礴的聲浪,正是顧云這幾日在雜役院遙遙聽聞的源頭。
守衛驗過白管事腰牌,沉重的大門才軋軋開啟一道縫隙。
甫一踏入,一股混合著汗味、塵土與鐵器氣息的熱浪撲面而來,喧囂聲陡然放大,震耳欲聾!
眼前豁然開朗!
一片極其廣闊的場地鋪展開來,地面俱是夯實平整的硬土或鋪設大塊青磚。
白管事領著顧云沿邊側甬道前行,目光所及,景象如走馬燈般輪轉:
入門處,數十名勁裝漢子正圍著巨大石鎖、石擔,呼喝著推舉扛砸,筋肉虬結,汗如雨下,沉重的撞擊聲此起彼伏。
稍進,一片沙土地,十數人正演練基礎拳腳,動作整齊劃一,呼喝聲震天,顯然是新來的,在打熬根基。
繞過一排兵器架,寒光閃爍。
刀光如雪片翻飛,槍影似毒龍出洞,更有使鞭、弄錘者,在各自劃定的區域內騰挪閃擊,勁風呼嘯,金鐵交鳴之聲不絕于耳。
一名刀客正對著一具裹滿厚牛皮的硬木樁瘋狂劈砍,木屑紛飛。
再深入,場地被分割成數個小型擂臺,臺上人影翻飛,拳來腳往,貼身肉搏,沉悶的撞擊聲與粗重的喘息交織,是實戰切磋之處。
場邊角落,更有靜立如松者,身形微沉,氣息悠長,顯然是在站樁養氣,于動中取靜。
白管事隨口指點:“那邊是練力的石鎖區…沙場多是新丁…兵器區按類劃分…擂臺供實戰印證…站樁的需尋僻靜地,免擾心神。”
正說著,視線盡頭,一座由巨大條石砌成的方形高臺吸引了顧云目光。
高臺上,赫然矗立著三十六尊真人大小、通體暗黃的古樸銅人!
銅人或立或蹲,或拳或掌,姿態各異,關節處似有機括相連,雖靜立不動,卻隱隱散發出一股森嚴沉重的壓迫感。
銅人陣周圍地面青磚磨損尤為嚴重,布滿深淺不一的腳印和撞擊痕跡。
“瞧見沒?”白管事聲音不自覺地壓低,帶著敬畏,“那便是鎮館之寶——‘三十六天罡銅人陣’!
一旦踏入,牽一發而動全身,三十六尊銅人齊動,攻勢連綿不絕如江河倒灌,最是磨礪拳腳武功、應變根基的生死場!
館中有規矩,無論內門外門,凡能闖陣而出者,必有重賞!可惜啊……”
他搖搖頭,嘆息中帶著一絲向往,“這重賞,已塵封多年無人能取了。”
穿過這片沸騰之地,盡頭是一座由巨大條石砌成、飛檐斗拱的宏闊大殿。
殿門大開,內里地面鋪著平整如鏡的青色方磚,異常空曠,與外面的喧囂形成鮮明對比,唯有沉凝肅殺之氣彌漫。
殿中央,孫山如山岳般矗立,負手背對著門口,似在審視殿中某處無形的痕跡。
陽光從高大的窗欞斜射而入,將他魁梧的身影拉得極長,投在光潔冰冷的青磚地上。
白管事在殿門外停下腳步,朝顧云使了個眼色,示意他自己進去。
顧云深吸一口氣,邁過那高高的石門檻,腳步聲在空曠的大殿中激起輕微的回響。
顧云在孫山面前三步處站定,抱拳肅立。
孫山緩緩轉過身,目光落在顧云身上。
“白管事可與你分說清楚了?”聲音不高,在這寂靜大殿中格外清晰。
“回教頭,管事已詳述內、外門之別,及一月之期。”顧云沉聲應答。
“嗯。”孫山微微頷首,負手踱了兩步,“雜役院時,我為何不親自授拳?”
他自問自答,語氣平淡卻透著深意,“因那‘學徒’名頭,在爾等眼中或是一步登天,實則……不過得一門基礎功夫,混個街頭把式罷了,不值當費心。
真正的造化,在內門!”
他停下腳步,目光灼灼:“入內門,方為武館根基!
核心秘傳、珍稀藥散、乃至通往更高處的路徑……才會為你敞開!”
他頓了頓,嘴角掠過一絲難以察覺的弧度,“若能爭氣,九山館亦非奢望。更甚至于……”他搖搖頭,將那幾乎渺茫的可能按下不表,“我等教頭,俱自九山館而來。你若能踏入那山門,前程自不必憂。言盡于此!”
孫山猛然收聲,氣勢陡然一變,如山岳傾壓,沉聲道:“廢話休提!今日,授你‘鎮河樁’!”
他身形微沉,雙腳自然開立,卻非惡虎拳的蓄勢待發,而是一種如老樹盤根、深扎大地的沉凝。
“樁功為何?”孫山的聲音如同洪鐘,字字敲在顧云心頭,“乃武道之基,氣血之爐!
非為拳腳之利,而在壯其本源,煉精化氣,馴服氣血,沖開那桎梏人身潛能的‘穴竅’關隘!
不同樁功,所循經絡,所沖穴竅,所養之氣,皆不相同!”
他身形不動如山,繼續道:“鎮河樁,中乘三品!
取‘鎮鎖江河’之意,重在一個‘鎮’字!鎮的是你自身翻騰浮躁的氣血,鎮的是你筋骨皮膜散亂之力,鎮的是那沖擊穴竅時狂暴難馴的精元!
使氣血如江河歸槽,勁力如磐石生根,方能于那洶涌沖擊中,穩守心神,開辟通路!”
說話間,孫山氣息陡然變得悠長深邃。
顧云眼力敏銳,只見孫山周身肌肉筋膜并非完全靜止,而是以一種極其細微、肉眼難辨的韻律在微微震顫、調整,仿佛無數細小的河流在皮膚下奔涌匯聚,又被他強大的意志死死“鎮”在特定的河道之中。
他裸露的脖頸與手背皮膚下,青筋如潛伏的虬龍微微凸起,卻又被牢牢束縛,顯示出一種內里磅礴力量被強行約束的張力。
“看仔細!”孫山低喝,開始分解動作要訣:
“立身中正,頭頂虛空,如懸絲提領!下頜微收,脊柱如槍,節節貫穿,直通尾閭!不可前俯后仰,左歪右斜!”
沉肩墜肘,肩井如壓千斤,自然下沉!
肘尖似有重物牽引,指向地面!
雙臂虛抱于身前,掌心微含,如攏江河!”
他雙臂緩緩抬起,呈環抱狀,肘尖下沉之力清晰可感,肩胛骨自然舒展貼合。
“松腰坐胯,命門穴(后腰)微凸,似有暖意!胯根如坐高凳,臀斂如坐鐘!雙膝微曲,不過腳尖!重心沉入涌泉,扎根于地!”
他腰胯微微下沉,整個下半身仿佛與大地連為一體,穩若磐石。
顧云甚至錯覺那殿中青磚都因其沉墜之勢而微不可察地呻吟。
“呼吸吐納,鼻吸口呼,細!長!深!勻!吸氣如長鯨汲水,沉入丹田!
呼氣如春蠶吐絲,綿延不絕!意念緊隨氣血,自涌泉起,過命門,上百會,周而復始,如江河奔流,卻堤岸穩固!”
隨著他的呼吸,大殿內的空氣仿佛都隨之產生微妙的渦流,他口鼻間呼出的氣息凝成一道肉眼可見的淡淡白線,悠長而穩定。
孫山維持著這看似簡單,實則內蘊萬千玄機的樁架。
“此樁,非是定身,乃是‘鎮’身!鎮住你散亂的氣血,鎮住你浮躁的心神,鎮住你筋骨皮膜間每一絲不諧之力!感受氣血奔流如河,而你的意志,便是那鎖江鎮河的堤壩與山岳!
每日至少站夠一個時辰,分次亦可,何時你能站到氣血奔涌之聲清晰可聞,如潮汐拍岸,而身形紋絲不動,如礁石屹立,這樁功,才算摸到了門檻!”
他緩緩收勢,“樁功之要,不在形似,而在神凝、意沉、氣貫!自行體會!”
孫山的聲音恢復平常,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一月之期,望你……不負自身的這番機遇!”
顧云深吸一口氣,將孫山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要訣深深刻入腦海,對著那如山岳般的身影,深深一揖:“謝教頭傳功!弟子必竭盡全力!”
隨即,孫山便給顧云講解了此前他所說的穴竅位置,然后讓顧云去站。
糾正了三次之后,顧云就成功站出了標準樁功,讓孫山連連點頭,心道這悟性果然高,這么快就能學會了。
隨即讓顧云自行在這里站樁,最少站夠一個時辰后才能休息,隨后便離開了。
空曠的大殿中,只剩下顧云一人,面對著這通往武道真正根基的“鎮河”之門。
他緩緩沉下腰胯,調整呼吸,開始嘗試觸摸那“鎮鎖江河”的微妙意境。
前路艱難,但門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