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資源法律風險防控從入門到精通(第3版)
- 任康磊
- 1178字
- 2025-05-26 17:38:06
1.3.3 如何調查候選人簡歷真實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勞動者在訂立勞動合同時應遵循誠實守信原則。在招聘和應聘中,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都應該秉承公平和誠實守信的基本原則來簽訂和履行合同。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用人單位在簽訂合同前應該充分地對簡歷中的信息、資料和證書等進行核查,調查其簡歷的真實性,將法律風險控制在勞動合同簽訂之前。
案例
20×1年7月,廣州某跨國公司通過招聘網站招聘精通國際法的人員,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能熟練地運用國際法的相關知識,并且具有國家頒發的法律職業資格證。剛到廣州的錢華是一名本科畢業生,他經過專業法律培訓機構的培訓,擁有近5年在跨國公司從事國際法相關工作的經驗。
為了盡快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雖然看到招聘廣告上寫的是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他還是報名參加了該公司的招聘。順利地通過筆試和面試后,在辦理入職手續時,錢華謊稱自己是法學研究生學歷,并且已經取得了碩士學位。公司見錢華的能力較強便信以為真,并要求其提供碩士學位證書和法律職業資格證書。
在工作中,錢華表現得非常出色,為了留住人才,公司決定為錢華辦理居住證。但是在辦理居住證的過程中,有關機關發現公司提供的錢華的碩士學位證書和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是偽造的,并將相關手續退回。后來,公司以錢華欺騙公司使公司名譽受到損失為由解除了與錢華的勞動合同。錢華不服,申請仲裁,要求撤銷公司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繼續履行勞動合同。
案例分析
在勞動合同訂立的過程中,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應該遵循誠實信用原則。這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的基本原則,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強調的法律觀念。
誠實信用原則重要的體現是雙方當事人在訂立勞動合同時,互相享有知情權。對于企業而言,知情權主要是指企業有權了解勞動者的相關信息和基本情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如果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提供學位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勞動者應當如實提供。如果勞動者提供虛假信息或隱瞞真實情況導致用人單位違背真實意思而與之簽訂勞動合同,那么此種勞動合同應當被認定為無效。
本案例中,錢華隱瞞自己的真實情況,提供虛假的碩士學位證書和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導致該公司違背真實意思而與之簽訂勞動合同,該勞動合同應該被視為無效。錢華的要求不應該被支持,公司的做法是正確的。
連線法條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八條 ……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第二十六條 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無效的勞動合同,從訂立的時候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確認勞動合同部分無效的,如果不影響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