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四大意難平太子
- 天幕:開局盤點趙光胤
- 香蕉不紅
- 2148字
- 2025-05-23 23:46:50
天幕:歷史上最遺憾的四位太子。
朱元璋:這天幕開頭的音樂,咱咋如此熟悉?為何咱心里有種不好的預感?標兒,你是最遺憾的太子嗎?
觀音婢:陛下,天幕上會有承乾嗎?李世明:觀音婢,放心吧,絕對沒有。
天幕:你好大的膽子,他們應該到北方去看看。不堅守北方,匈奴之禍就會蔓延至內地。你是朕的長子,他們不懂,你也該懂。
天幕:第一位,“扶蘇”他的名字仿佛就是溫潤如玉謙謙君子的代名詞,作為秦始皇的皇長子。扶蘇并非正式的太子然而,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卻早已超越了一般的皇子。但偏偏這個他最疼愛的兒子,卻是最不像他。依靠武力奪取天下的始皇帝,始終認為憑借滿口的仁義道德是無法治理天下的。但偏偏他這個最疼愛兒子,卻認為天下初定,只有實施仁證才能做到真正的天下統一。被始皇帝派往邊境后,在長城上仰望星空的扶蘇。難道真不明白?始皇帝,是為了磨練他這位最疼愛的兒子,才把他派往邊疆的嗎?若真的放棄他,又怎會把他派到,手握30萬重兵的蒙括身邊呢!與其說服蘇毀在有兵無膽,倒不如說他會在忠孝二字。自刎的那一刻,或許他永遠也想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的父親要下令殺死自己,改力弟弟胡亥吧。
嬴政:我的兒啊,你咋如此糊涂?虎毒還不食子呢?爹怎么會殺你呢?這個閹人趙高,真該死,誅他十族也南平寡人之恨。
李世明:以前沒天幕之前,我挺看不起秦始皇的,認為他是一個暴君,但這一刻朕反同情他。扶蘇也是有兵無膽了。
劉邦:扶蘇有民心,有兵權,他在民間的威望還是挺高的。不然陳勝吳廣怎會借他名頭起義?只是自己太軟弱了。
天幕:報什么?你大概以為這是給朕報喜吧!
天幕:第二位,“劉據”漢武帝劉徹的嫡長子,劉據的性格寬厚和謹慎。以父親的強勢善戰形成鮮明的對比,所以漢武帝經常評價他,子不類父。然而,作為國之儲君,他在治國方面很有才能,推行寬仁政策,減輕民眾的負擔。還對一些他認為處罰過重的事情進行平反,此舉雖得民心,卻得罪了不少執法大臣。公元前91年,巫蠱案爆發,江匆嫁禍太子為罪魁禍首。
劉據:父親開始懷疑兒子,兒子警戒父親。我準備以監國太子的身份召令群臣百官,將所有的肩膀全部逮捕,再去向父皇請罪。
天幕:為了還自己清白,太子在府兵怒斬江沖,并抓捕一眾從犯,同樣是面對丞相和太監的陰謀。劉據做出了和扶蘇完全不同的抉擇,在其母親也就是皇后衛子夫的支持下。他調動了長樂宮的衛族武裝士兵,并赦免囚徒為之作戰,和丞相劉屈牦率領的軍隊。進行了五天的鏖戰,數萬人在長安城戰斗中死傷。長安城血流成河,太子兵敗逃離長安城,最后,皇后和太子相聚選擇自縊,結束生命。事后,漢武帝醒悟,將那些陷害太子的臣子也都誅除殆盡。下令將江沖一家滅族,并派人修建思子宮和歸來望思之臺。
網友甲:當時,普通老百姓為了保護太子,拿門板窗框跟正規軍作戰,難以想象,劉據太子多受愛戴。網友丙:是啊,幸好最后皇位還是回到了劉據一脈。
衛子夫:我的據兒可以不要太子,不要皇位,只喜歡他平平安安的度過一生。陛下,臣妾的不配位,懇求陛下廢除皇后之位。劉徹:皇后是朕晚年糊涂啊!你放心,有了天幕的講解朕知道該怎么做了。
天幕:我在問你為什么要謀反。
謀反是為了自救,自救必然謀反根源,18年來,我性格未改。18年來,你認為我處理朝政尚好?18年了,18年了,難道還不能證明?我的品德不會影響我處理朝政嗎?你讓魏王住進武德殿,武德殿是什么地方?你也是知道的,其實你什么都知道,你想立魏王取代我為太子你讓他住進武德殿。
天幕:承乾。請陛下稱太子。
李承乾:子不知父,父不之子,父親讓魏王住進武德殿。明顯是要廢掉我,還要給父親說多少次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
朱棣:如果這個時候李承乾撞死在柱子上,李二就及其囚父,嗜兄,y嫂,殺子。四大成就直接大滿貫。
天幕:第三位,“李承乾”他裹腳時,李世民嫌棄他不像自己。但他像李世民那般起兵謀反時,李世民卻又將他廢為庶人。若是當時李承乾拿著他兄弟們的人頭,然后舉著長孫皇后的靈位,穿著李淵賜予他的太孫官冕,口中大喊著自己不想做第二個大伯時。李世民又會有怎樣的感想呢?
觀音婢:嗚嗚嗚~陛下,你騙我,你不是說不會對承乾動手?然后就暈了過去。李世明:觀音婢,傳太醫,快去傳太醫。
天幕:第四位“朱標”他本是大明王朝第二任皇帝的不二人選,朱元璋稱帝時就直接立他為太子。朱標從小熟讀儒家經,性格寬厚,團結兄弟。擔任太子的20余年,他扶政監國,以仁愛治國。關于朱標的品性和能力,史書上幾乎都是正面的評價。面對嚴厲苛刻的父,朱元璋,朱標并不是盲目言聽計從的乖寶寶。而是對于朱元璋一些專制殘暴的舉措,提出反對意見。即便反對沒有起到作用,他也仍然堅持自己的準則。他參與了洪武三大案的審理,保住了不少被牽扯的官員。在選拔新官員時,他也全程參與其中,朱標為征從善,御下從嚴,手握文武權柄,卻不為朱元璋忌憚。可以說,如果朱標想要造反,朱元璋都會笑嘻嘻的將皇位讓他。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寬厚賢明的太,38歲那年,在巡視途中,因感染風寒而不幸去世。他的早逝,給人們留下了關于大明太多的遐想空間。
朱棣:假如大哥還在,我肯定不會造反,就算是削藩,大哥也不會逼死自己的兄弟。我也寧愿當大哥的征北大將軍。
朱元璋:標兒,你性格仁厚,深受咱的喜愛和器重,可咱對你的期望太高。導致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有了天幕的講解,咱必然不會讓你英年早逝。
天幕:下一集,大明戰神朱祁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