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舊貨市場
- 逆光審判:偵察兵與法律少女
- 作家ARJcer
- 3424字
- 2025-06-10 22:26:49
2004年7月30日,舊貨市場開市。
《鳴海晚報》頭版刊登著“國家頒布《舊貨流通管理辦法》“的消息,我折起報紙塞進摩托車的工具箱。清晨六點的陽光已經(jīng)帶著灼人的熱度,照得柏油路面蒸騰起熱浪。
林雅晴出院已經(jīng)一周,醫(yī)生囑咐要靜養(yǎng),但她第二天就跑去藍月亮網(wǎng)吧上夜班。昨天深夜我去接她,發(fā)現(xiàn)她趴在收銀臺上睡著了,手里還攥著那本《合同法司法解釋》,臺燈照得她臉色蒼白得像張紙。
“王立松!“
熟悉的聲音從身后傳來。我轉(zhuǎn)頭,看見林雅晴小跑過來,馬尾辮隨著步伐輕輕晃動。她今天穿了件淡黃色連衣裙,裙擺洗得有些發(fā)白,腳上還是那雙白帆布鞋,但仔細看能發(fā)現(xiàn)鞋頭補過一針。
“沒遲到吧?“她喘著氣問,鼻尖上沁出細小的汗珠。
我遞給她一個頭盔:“剛好。“
她接過頭盔,笨拙地系著帶子,睫毛在陽光下投下細小的陰影。我伸手幫她調(diào)整下巴處的搭扣,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皮膚,涼絲絲的,像摸著塊玉石。
“醫(yī)生說你能出門了?“我發(fā)動摩托車。
她抿嘴笑了笑,嘴角的小梨渦若隱若現(xiàn):“就說去透透氣......“
舊貨市場在城郊廢棄的紡織廠里,每周五開市。我們到的時候,門口已經(jīng)停滿了三輪車和板車。林雅晴跳下車,從兜里掏出個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記著要采購的物品:二手冰柜、桌椅、書架......
“先看冰柜。“她指著本子說,眼睛亮晶晶的,“吧臺必需品。“
市場里人頭攢動,叫賣聲此起彼伏。林雅晴輕車熟路地穿過人群,裙擺掃過路邊的舊自行車架,沾上幾點鐵銹。她在個賣電器的大棚前停下,蹲下來檢查一臺老式冰柜。
“老板,這個多少錢?“她指著角落里銹跡斑斑的那臺。
老板是個絡腮胡,正喝著啤酒看《足球報》:“三百八,不還價。“
林雅晴的眉頭幾不可察地皺了一下,手指輕輕撫過冰柜表面的劃痕:“能通電試試嗎?“
老板不情不愿地插上電,冰柜發(fā)出拖拉機般的轟鳴。林雅晴湊近聽了一會兒,突然從工具腰包里掏出螺絲刀,三兩下拆開了后背板。
“哎!你干嘛?“老板急了。
“壓縮機老化,“她頭也不抬,“冷凝管有漏液。“她的手指靈活地撥弄著零件,沾上了黑色油污,“一百五。“
老板瞪大眼睛:“開玩笑!這價我進貨都不夠!“
林雅晴不慌不忙地合上后蓋:“《舊貨流通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經(jīng)營者應當如實標注商品缺陷。“她指了指冰柜內(nèi)側(cè)的霉斑,“這個會導致食品污染。“
老板啞口無言,最后以兩百塊成交。付錢時,林雅晴從貼身口袋里掏出個手帕包,一層層展開,取出兩張皺巴巴的百元大鈔。她的指甲修剪得圓潤整齊,指尖有長期寫字留下的薄繭。
“幫我抬一下?“她小聲問我,眼睛亮得驚人。
冰柜比想象中沉,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搬到市場門口的寄存處。林雅晴的連衣裙后背濕了一大片,貼在纖細的脊梁上。她用手扇著風,臉頰因為炎熱而泛紅,像涂了層淡淡的胭脂。
“接下來是桌椅。“她翻開小本子,舔了舔干燥的嘴唇,“預算兩百。“
我們逛了半個市場,最后在一個退休教師的攤位前停下。老人賣的是一套九十年代的課桌椅,實木的,雖然舊但很結(jié)實。
“這些是我?guī)н^的最后一屆學生用的,“老人推了推老花鏡,“便宜賣,八十。“
林雅晴蹲下來檢查桌腿,突然輕呼一聲:“這是什么?“
桌底刻著幾行小字,已經(jīng)模糊不清。她掏出紙巾沾了點礦泉水,小心擦拭著那些刻痕。陽光透過大棚的縫隙照進來,漸漸顯露出字跡——是《民法典》的條文,關于租賃合同的部分。
“真巧......“她輕聲說,手指輕輕描摹著那些字跡,“正好可以放在法律書籍區(qū)。“
老人聽說我們要開書咖,又送了張講臺:“當吧臺用正合適。“
搬運時,我在講臺抽屜里發(fā)現(xiàn)本破舊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書頁間夾著張發(fā)黃的照片——一群學生站在“鳴海市第三糧庫“的牌子前合影,日期是1998年6月。
“怎么了?“林雅晴湊過來,發(fā)絲掃過我的臉頰。
我把照片遞給她,她盯著看了幾秒,突然指著角落里的一個人影:“這是......我爸?“
照片上的年輕警察站在隊伍邊緣,制服筆挺,胸前別著枚獎章。林雅晴的手指微微發(fā)抖,指尖輕輕碰觸那個模糊的人影,像是怕一用力就會消失。
“六月拍的,“她喃喃自語,“七月他就......“
老人湊過來看了看:“哦,這是當年糧庫普法教育活動,我們學校組織的。“他指著照片上的趙金庫,“這位趙主任可重視了,親自接待。“
林雅晴的臉色突然變得蒼白,嘴唇微微發(fā)抖。我趕緊謝過老人,拉著她離開攤位。走到僻靜處,她從工具腰包里掏出個小塑料袋,把照片小心地裝進去,動作輕柔得像在對待什么易碎品。
“王立松,“她突然說,“明天趙金庫真的會來參加婚禮?“
“嗯。“
“帶我一起去。“
陽光照在她臉上,能看清鼻尖上細小的汗珠和微微發(fā)抖的嘴唇。她的眼睛亮得驚人,像是下了什么決心。
舊貨市場的喧囂漸漸被拋在身后。林雅晴走在我身邊,手里緊攥著那張照片,指節(jié)發(fā)白。陽光穿過梧桐樹葉的間隙,在她臉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你確定要去?“我問,“身體吃得消嗎?“
她點點頭,馬尾辮隨著動作輕輕晃動:“我必須親眼見到他。“
一輛滿載舊家具的卡車從我們身邊駛過,揚起一片塵土。林雅晴下意識抬手擋臉,袖口滑落,露出手腕上那道細長的疤痕。
寄存處的大爺幫我們把冰柜和桌椅綁上摩托車后座,林雅晴在一旁清點剩下的預算,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記滿了數(shù)字。她的眉頭微蹙,鼻尖上沾了一點灰塵,像只偷吃面粉的小貓。
“還差書架,“她咬著圓珠筆帽,“但錢不夠了......“
我看了眼手表:“去西區(qū)看看。“
西區(qū)是市場最偏僻的角落,攤主多是些拾荒老人。林雅晴在一個賣廢木料的攤位前停下,眼睛盯著幾塊舊門板發(fā)亮。
“這些,“她指著門板上雕刻的花紋,“可以改造成書架。“
攤主是個缺了門牙的老太太,正用砂紙打磨一個小木凳:“丫頭識貨啊,這可是老紅木。“
討價還價的過程異常順利,老太太聽說我們要開書咖,不僅半價賣了門板,還送了一袋生銹的合頁和螺絲。林雅晴開心得像撿到寶,臉頰泛起淡淡的紅暈,嘴角的小梨渦若隱若現(xiàn)。
“我會改造,“她小聲對我說,手指輕輕撫過門板上的雕花,“我爸以前教過我木工。“
陽光越來越毒,我們拖著戰(zhàn)利品往寄存處走。林雅晴的連衣裙后背濕了一大片,貼在纖細的脊梁上。她的腳步有些虛浮,但眼睛依然亮得驚人。
“歇會兒吧。“我在一個賣舊書的攤位前停下。
她搖搖頭,突然被一本破舊的《刑法案例匯編》吸引了目光。書頁已經(jīng)泛黃,但保存完好。攤主是個戴眼鏡的中年人,正捧著本《今古傳奇》看得入迷。
“多少錢?“林雅晴問。
“五塊。“攤主頭也不抬。
她猶豫了一下,從手帕包里掏出僅剩的紙幣。就在這時,書里掉出一張紙條,上面潦草地寫著“7.12第三糧庫質(zhì)檢報告“。
林雅晴的手猛地抖了一下,硬幣掉在地上發(fā)出清脆的聲響。攤主這才抬頭,看見我們手里的紙條,臉色突然變了:“這書不賣了!“
“已經(jīng)付錢了。“我把林雅晴護在身后。
攤主一把搶回書,動作太急,撕破了封面:“愛去哪告去哪告!“
林雅晴還想爭辯,被我拉住。走出市場時,她的手指還在微微發(fā)抖,不知是氣憤還是激動。
“至少我們知道,“我遞給她一瓶礦泉水,“7月12日那天確實有問題。“
她小口啜著水,喉結(jié)輕輕滾動。陽光透過塑料瓶,在她臉上投下晃動的光斑。她的睫毛在強光下幾乎是透明的,隨著呼吸輕輕顫動。
“明天......“她突然說,“我們怎么混進婚禮?“
“李建軍搞到了請柬。“
她點點頭,突然咳嗽起來,瘦弱的肩膀一顫一顫。我這才注意到她的嘴唇有些發(fā)白,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
“送你回去。“我伸手去扶她。
她搖搖頭,倔強地站直身體:“還得去拿冰柜。“
回程的摩托車上,林雅晴緊緊抱著我的腰,臉頰貼在我后背上。她的體溫透過薄薄的衣料傳來,比平時要高。
“王立松,“她的聲音悶悶的,“如果我爸真的......不在了,你覺得他會希望我怎么做?“
風太大,我差點沒聽清。等紅燈時,我回頭看她,發(fā)現(xiàn)她的眼睛紅紅的,但倔強地沒有哭出來。陽光照在她臉上,能看清皮膚下淡青色的血管。
“他會希望你好好活著。“我說。
她的手臂收緊了一下,很輕很快,像只受驚的小鳥。摩托再次啟動時,我感覺到后背有一小塊漸漸濕潤,不知是汗水還是別的什么。
紡織廠家屬院門口,林母正焦急地張望。看見我們,她小跑過來:“晴晴!劉大夫打電話說你的化驗單......“
“媽!“林雅晴慌忙打斷她,“我沒事。“
林母欲言又止,目光落在我身上:“立松啊,謝謝你照顧晴晴。“她的圍裙上沾著炒冰的糖漬,手指粗糙得像樹皮。
幫她們把東西搬上樓后,我婉拒了留下吃飯的邀請。林雅晴送我到樓下,夕陽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長。
“明天早上八點,“我說,“我來接你。“
她點點頭,突然抓住我的手腕:“等等。“
她從口袋里掏出個東西塞給我——是那把從舊書里掉出來的紙條,不知什么時候被她偷偷藏了起來。
“藏好。“她小聲說,指尖冰涼。
我展開紙條,背面還有一行小字:“林衛(wèi)東取樣送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