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時代的春風
書名: 重生1979:從萬元戶開始作者名: 養魚不養貓本章字數: 2115字更新時間: 2025-06-08 16:20:03
陳振生說完這番話,看著林思慧猶豫不決的表情,沒有再多說什么,轉身離開了。
夜色漸濃,陳振生走在路上,心情有些復雜。
離知青返城潮不遠了,到時候所有未婚的知青都可以返城。他不確定林思慧會怎么決定,因為上輩子的遺憾,他對她確實有執念,但也不是非她不可。
畢竟是心心念念兩輩子的人,所以他還是想再讓她看清劉銘的真面目,不想她再重復上輩子的悲劇命運。
他徑直走向王三毛家,如果要查清當年劉銘救林思慧的真相,需要王三毛幫忙打聽一下。經過上次的合作,他對王三毛挺滿意的,那家伙嘴巴嚴,消息靈通,村里村外的事情都知道一些,而且他跟各種人都能搭上話,讓他去查探一些隱秘的事情最合適不過了。
到了王三毛家門口,陳振生輕輕敲了敲門。
很快,王三毛就開了門,看到是陳振生,臉上露出了笑容。
“振生,這么晚了。“王三毛讓他進屋坐下。
“三毛哥,我想請你幫個忙,“陳振生開門見山地說,“我先請你幫忙去查一下當年劉銘救林思慧的那件事…”
陳振生簡單地跟王三毛說了一下事情,然后交代道:“特別是那幾個流氓的來歷。”
王三毛眼珠子一轉:“行,我明天就去打聽打聽。”
兩人又聊了幾句,陳振生就告辭離開了。
時間過得很快,李鐵軍也從南方回來了。
同時一個震撼全國的消息傳來:大華夏和美麗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消息一出,全國上下一片歡騰,村里也組織放映了慶祝電影,大家都聚在村頭的空地上觀看。
就在這個喜慶的日子里,李鐵軍一臉興奮地找到陳振生,神秘兮兮地拉著他到一邊。
“振生,你猜我這次掙了多少?“李鐵軍壓低聲音,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多少?“陳振生配合地問道。
李鐵軍四處看了看,確定沒人注意后,從懷里掏出一個厚厚的信封,小心翼翼地打開,露出里面厚厚的一沓大團結:“8400塊!整整8400塊!“
陳振生看到這個數字有些震驚,雖然他知道會很暢銷,但沒想到能賺這么多,“怎么這么多?”
“嘿嘿,“李鐵軍得意地笑著,壓低聲音繼續說,“那中英對照的名著實在太好賣了!我不僅把原來的1000本都賣完了,連你讓我加印的1000也全部賣光了。然后我又加印了1000本帶回來。“
李鐵軍越說越興奮:“振生,你是不知道,那些城里的年輕人對這些書簡直如饑似渴,有人甚至愿意出雙倍的價錢買。“
陳振生點點頭,在這個文化饑渴的年代,好的文學作品確實是稀缺資源。
“對了,“李鐵軍突然想起什么,表情變得嚴肅一些,“我在南方還聽到一些消息,說是知青返城的政策討論得很熱烈,估計很快就會有新的政策出臺。還有就是個體經營的限制可能會進一步放松,我在陽市看到,那邊已經有人公開擺攤做生意了,工商部門也不怎么管。振生,你有什么打算嗎?”
陳振生心中一動,這些消息比他預期的要早一些傳開,知青返城政策確實在醞釀中,按照他的記憶,應該再過兩三個月就開始了。至于個體經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對此確實會越來越寬松。
“我準備先繼續做書的生意,“陳振生深思熟慮地說,“先把資本積累得豐厚一點。等政策進一步開放,就可以大展拳腳。不過這個書的生意也不能做太久,等大家都看到這個商機,遲早會有很多人跟風,到時候競爭就激烈了,就沒有利潤了。“
李鐵軍撓了撓頭,陳振生說的這些他并不是全懂,什么市場競爭、利潤空間之類的概念對他來說還比較新鮮。不過經過這次合作,他知道跟著陳振生應該不會有錯。
“振生,你說什么我聽你的,“李鐵軍憨厚地笑著,“反正跟著你肯定錯不了。”
陳振生點點頭,從懷里掏出一疊稿紙遞給李鐵軍:“這是另一本外國名著《傲慢與偏見》,我已經翻譯好了,你繼續拿去南方賣。這次你印5000份,記住不要在同一個地方賣,避免引起太多注意分開幾個城市賣。”
“嗯!嗯!“李鐵軍連連點頭。
“另外,你這次帶回來的1000份《呼嘯山莊》給我,我在這邊銷售。“陳振生補充道。
兩人商量了一下分成比例,李鐵軍負責跑腿和印刷,陳振生負責翻譯和提供書源,利潤還是五五分成。
分配完任務后,陳振生開始在心里盤算自己的資金狀況:剛開始幫徐建國翻譯掙的3000塊,借了1200給堂姐陳玉玲,然后這些日子的支出也花了一些,收回了這次的成本800,還剩下1000塊。加上幫李英才翻譯陸續收到的翻譯費也有1000塊,再加上這次兩人投資了2000塊擴大印刷量后,他手頭還剩2200塊。
加起來,現在他總共有4200塊錢。
陳振生暗暗感嘆,這些錢在現在也算一筆巨款了,但是現在政策還不夠明朗,也不好明目張膽地做什么大生意。
他打算先低調一些,繼續積累資金,等時機成熟了再一步到位投入更大的項目。畢竟他知道,真正的機會還在后面,現在只是在為將來做準備。
兩人分完錢,各自回家了。
陳振生在回家的路上思考著致富的方向。他相信“包產到戶“很快就會有眉目,到時候就是農業現代化的大好時機。他想著跟村長一起商量承包農業實驗基地的項目,這樣既能響應政策號召,又能搶占先機。
不過要做農業項目,首先就要有基本的農用機械。現在村里還是靠人力和畜力為主,效率太低。如果能率先引進拖拉機、收割機這些設備,不僅自己用得上,還能租給其他農戶使用,特別是在包產到戶政策實施后,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田地,但不是每家都買得起農機,這是農機租賃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
他現在手里錢不夠買設備,如果可以承包試驗基地的項目,應該可以跟縣里的農機站合作。
想到這里,陳振生加快了腳步。看來明天得去縣里走一趟,先了解一下農機設備的價格和供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