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
蘇雯的支教日記本上寫著:“10月15日,暴雨,教室漏雨了。“
她蹲在簡陋的宿舍里,用毛巾堵住門縫滲進來的雨水。山區小學的條件比她想象的更艱苦——斑駁的墻壁,嘎吱作響的木床,夜里總能聽見老鼠在墻角窸窸窣窣的聲音。
手機信號時有時無,她勉強拍了一張漏雨的屋頂發給閨蜜,附文:“猜猜我的新宿舍有沒有星級?“
消息轉了半天才發出去,她剛放下手機,突然打了個噴嚏。緊接著是第二個,第三個。喉嚨泛起熟悉的刺痛感,她摸了摸額頭,觸手滾燙。
“不是吧……“她嘟囔著,翻出體溫計含在嘴里。
五分鐘后,水銀柱停在38.5℃。
林巖正在加班。
電腦屏幕的藍光映在他臉上,設計圖紙上的線條密密麻麻。手機震動時他瞥了一眼,是蘇雯的朋友圈更新——一張模糊的屋頂漏雨照片,配文:“山區豪華單間,附贈天然淋浴系統。“
他點開大圖,在角落發現半瓶退燒藥。
同事敲了敲他工位:“方案明天再改吧,都十點了。“
“你們先走。“林巖保存文件,卻打開了導航軟件。蘇雯支教的小學在地圖上只是個模糊的標記,距離市區87公里,最后20公里是盤山公路。
他給蘇雯發了條微信:“感冒了?“
消息前面很快出現紅色感嘆號——信號不佳。
林巖盯著那個刺眼的符號看了幾秒,突然抓起車鑰匙。
暴雨讓山路變成了噩夢。
林巖的SUV在泥濘中艱難前行,雨刷器開到最大也趕不上暴雨的節奏。副駕駛上放著退燒藥、保溫杯和一條干毛巾——出門前他鬼使神差地從衣柜里拿出了那條她去年落在他車上的米色圍巾。
導航顯示還有15公里,但前方出現了“道路塌方“的警示牌。
當地村民勸他:“明天再走吧,夜里上山太危險。“
林巖搖下車窗,雨水立刻打濕了他的袖子:“有個老師在山上小學發燒了。“
“哦,蘇老師啊!“村民恍然大悟,“她白天還來給我家娃補課呢。“
二十分鐘后,林巖跟著村民的摩托車繞道而行。車燈照出雨幕中飄搖的野草,像無數揮舞的手臂。
蘇雯在昏沉中聽見敲門聲。
起初她以為是幻覺,直到木門被拍得震天響,才掙扎著爬起來。開門時一陣天旋地轉,她扶住門框,看見渾身濕透的林巖站在雨里,手里拎著塑料袋,頭發還在滴水。
“你……“
她剛開口就被自己的聲音嚇到——沙啞得像被砂紙磨過。林巖直接伸手摸上她額頭,掌心冰涼卻讓她莫名安心。
“38度以上。“他皺眉,“有體溫計嗎?“
蘇雯指向桌上的老式水銀體溫計,突然腿一軟。林巖一把撈住她,濕外套貼在她單薄的睡衣上,冷得她一哆嗦。
“別碰……傳染……“她微弱地抗議,卻被他打橫抱起來放回床上。
林巖環顧四周:漏水的屋頂用臉盆接著,床邊堆著批改到一半的作業本,墻上貼著歪歪扭扭的兒童畫,署名“送給蘇老師“。
他擰開退燒藥:“你學生知道你這么不會照顧自己嗎?“
蘇雯在藥效作用下昏昏欲睡。
朦朧中感覺有人給她掖被角,冰涼的毛巾敷在額頭上。半夢半醒間,她聽見林巖在打電話:“對,山區小學……需要代課老師頂替兩天……“
“不……用……“她掙扎著抓住他衣角,“我能上課……“
林巖蹲下來平視她:“你在發燒。“
“孩子們……期中考試……“
她的堅持讓林巖想起第一次相親時,她也是這樣一邊咳嗽一邊認真解釋為什么討厭煙味。那時候她鼻尖通紅,現在卻是整張臉都燒得發燙。
“我幫你代課。“林巖突然說。
蘇雯微微睜大眼睛。
“我大學當過家教。“他拿出保溫杯倒出姜茶,“教小學生數學總比修漏雨屋頂容易。“
熱氣氤氳中,蘇雯看見他袖口沾著泥點,褲腿還在滴水。這個總是西裝革履的男人此刻狼狽得像落湯雞,卻讓她鼻子發酸。
“為什么來?“她輕聲問。
林巖把姜茶遞到她手里:“看到你朋友圈有退燒藥。“
杯壁傳來的溫度從指尖蔓延到心口。蘇雯小口啜飲著,聽見窗外雨聲漸小,而某種陌生的情緒在胸腔里悄然生長。
天亮時,蘇雯的燒退了些。
她推開教室門,看見林巖被十幾個孩子團團圍住。他笨拙地拿著粉筆,黑板上畫著歪歪扭扭的幾何圖形。有個扎羊角辮的小女孩正拽著他袖子:“老師老師,你真的是蘇老師的男朋友嗎?“
林巖的耳根肉眼可見地變紅。
“我是她……“他的目光越過孩子們頭頂,與門口的蘇雯相遇,“朋友。“
陽光穿過云層照進教室,塵埃在光柱中飛舞。蘇雯扶著門框笑起來,突然覺得這場病生得很值。
下課后,林巖把手機塞給她:“存一下我的號碼。“
“不是早就存了?“
“上次是相親專用號。“他指指通訊錄里新存的“林巖-緊急聯系人“,“這次是24小時開機的那種。“
山風穿過走廊,帶著雨后泥土的清香。蘇雯把手機貼在心口,聽見自己心跳的聲音,清晰如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