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謠言調查探真相
- 李白:我以詩酒問長天
- 云舟聽雪
- 1376字
- 2025-05-20 18:29:06
夜色未央,李白握劍的手掌微涼。他回到客棧后久久未能入眠,那句“李翰林,你以為一首詩就能喚醒沉睡的帝王嗎?”如針刺般扎在他心頭。窗外風聲漸止,月光灑落檐角,寒意滲骨。
翌日清晨,他便再度踏上東市街頭。昨日酒樓中那些關于河北擴軍、戰馬緊缺的言論仍在耳畔回響。他心知,這些傳言絕非空穴來風,背后必有推手。
酒樓掌柜見他再來,面露疑惑:“李大人又來了?”
李白淡淡一笑:“昨夜醉得太早,有些話沒聽清。”
掌柜點頭哈腰地將他引至原座,喚小二上了一壺濁酒。李白慢飲細思,目光掃過四周,果然發現幾名陌生人坐在角落,衣著雖普通,卻彼此間極少言語,只偶爾交換眼神。
他不動聲色,待小二送酒時低聲問道:“那幾人是常客嗎?”
小二搖頭:“前幾日才來的,說一口北地口音,點的都是烈酒,喝完就走。”
李白心中一動,想起杜甫所說安祿山軍中招募死士之事。他佯裝醉態,起身踉蹌幾步,故意靠近那幾人身旁。其中一人察覺異樣,猛地抬頭,與他對視一眼,眼中竟藏著一絲警覺與敵意。
李白故作不察,轉身離去。剛踏出酒樓門,身后腳步聲輕響,他回頭一看,一名壯漢正朝街巷深處走去,步履匆忙,似有意避人耳目。
他悄然尾隨其后,穿街繞巷,直至一處偏僻小巷。那漢子忽然駐足,回首張望,見無人跟隨,便從懷中取出一卷紙,匆匆撕碎,拋入井中。
李白隱身墻角,凝神觀察。待那人離去后,他迅速上前,俯身撈起殘紙。紙片已被水浸濕,字跡模糊,但仍可辨認出幾個關鍵詞:“長安將亂”、“兵起河北”。
他眉頭緊鎖,心中已隱隱勾勒出一幅圖景:有人在暗中煽動謠言,制造恐慌,而這一切,似乎并非只為擾亂民心,更像是某種更大計劃的一部分。
他繼續沿巷前行,忽見前方孩童嬉戲,一名小童手中銅牌掉落,滾落至他腳邊。他彎腰拾起,定睛一看,頓時心頭一震——那銅牌上刻著一個奇異圖案,正是多年前他在邊塞廢棄城堡中見過的標志!
當年,他曾因追查一股潛伏于西域的神秘勢力而深入敵境。那股勢力行事詭秘,成員皆佩戴此等銅牌。如今此物重現長安街頭,豈能等閑視之?
他將銅牌藏入袖中,快步折返,直奔城南一處舊宅。那是他昔日游歷時結識的一位江湖舊友所居,此人精通密文解讀,曾在軍營中擔任幕僚,后因直言獲罪,隱姓埋名至今。
舊友開門見是他,略顯驚訝:“太白怎會此時來訪?”
李白不答,只將那殘破紙片遞上。舊友接過,細細端詳片刻,面色驟變:“這字跡……是裴仲遠!”
“誰?”
“裴仲遠,曾任幽州節度使幕府謀士,三年前突然失蹤,傳說是被滅口了。”
李白聞言,神色愈發凝重。裴仲遠若真參與此事,說明這場陰謀早已布局多年,絕非臨時起意。
“你可知他們常在何處聚會?”
舊友遲疑片刻,低聲道:“城外有一處荒廢廟宇,曾聽人說起,他們有時會在那里集會。”
李白頷首,辭別舊友,連夜趕往城外。
月光如銀,灑落在荒草叢生的古廟前。他緩步踏入,四下寂靜無聲,唯聞風穿梁柱,發出嗚咽之聲。
他舉步穿過門檻,借著月光看清廟內景象。供桌翻倒,香爐傾覆,顯然不久前尚有人在此聚集。他環顧四周,忽見一角石壁上隱約刻著同樣的銅牌圖案。
他伸手拂去灰塵,露出一行小字:“雁歸之時,血染長安。”
心頭一凜,他猛然想起太子夢境中出現的那句讖語,以及玄宗近日的反常態度。
難道……這一切,早在數年前便已注定?
他正欲進一步搜尋線索,忽聽得身后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他迅速轉身,只見一道黑影閃入門后,緊接著,一聲冷哼自黑暗中響起:
“李翰林,你不該來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