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5章 詩名遠揚再助力

劍鋒入肉之聲在夜風中格外清晰,那人捂著肩頭跌倒在地,嘴角卻掛著一絲詭異笑意。李白凝神而立,長劍未歸鞘,目光如炬。

“你笑什么?”他低聲問。

那人咳出一口血沫,眼中竟透出幾分狂熱:“李翰林……你可知今夜有多少人等你?”

話音未落,墻外傳來細微衣袂破風之聲。李白心知不妙,腳下微動,已向院門疾退。身后黑影連連閃現,數名黑衣人從四面八方圍攏而來,刀光閃爍,殺意凜然。

他冷哼一聲,手中長劍挽起一道銀弧,迎上最前一人。劍氣縱橫間,寒芒逼得眾人不敢近身。可對方顯然早有準備,幾人配合默契,招式凌厲,步步緊逼。

戰至酣處,李白忽覺左臂一涼,已被劃開一道口子。他咬牙穩住身形,心中暗忖:若再纏斗下去,恐難脫身。

正思對策之際,遠處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鼓聲,緊接著,火把晃動,隱約可見巡夜官兵朝這邊奔來。黑衣人臉色驟變,其中一人低喝:“撤!”

幾人迅速收手,身影一閃,消失于夜色之中。

李白喘息片刻,將劍收回鞘中,望向那倒地之人。只見其雙目圓睜,已然氣絕,手中仍緊緊攥著一塊繡著半只金雁的布片。

他心頭一震——又是“孤雁”!

翌日清晨,張仲遠在宅中見他歸來,神色驚疑:“太白,你昨日怎會落入敵手?”

李白搖頭,將那塊布片遞予他:“昨夜之事,不過是試探。真正的風暴,尚未到來。”

張仲遠接過布片,眉頭深鎖:“看來東宮之內,早已有人對你起了殺心。”

李白淡然一笑:“詩為心聲,非為功名。但若有人欲借我之名,攪動風雨,我也未必不能順勢而行。”

數日后,坊間流傳起一則奇聞——“李翰林夜斗刺客,一劍破敵數十,毫發無傷”。更有好事者將其事跡編成詩篇,在酒樓茶肆廣為傳唱:

“長安夜雨寒,謫仙踏月還。

一劍掃奸佞,萬古留名篇。”

街頭巷尾,士人爭誦其詩,甚至邊關將士亦將李白舊作抄錄貼于營帳,稱其詩能壯膽氣、激斗志。

消息傳至宮廷,竟也引起幾位老臣側目。一位姓李的御史中丞之子遣人送來親筆信,言辭懇切,盛贊李白才華,并誠邀其赴宴。

李白展開信箋,細讀之下,眉梢微挑。信中雖無明語,卻字里行間流露出拉攏之意。

張仲遠勸道:“此人乃楊相一黨,你若赴宴,恐遭利用。”

李白輕笑:“我豈是任人擺布之人?既然他們愿以禮相待,我便以詩回應。”

宴設于城南李府,朱門高墻,雕梁畫棟。李白身著素袍,腰佩長劍,緩步入內。

席間賓客滿座,皆是達官顯貴之后。主人李公子年約三十,儀表堂堂,談吐文雅,頻頻舉杯敬酒,言語間盡顯仰慕之意。

“李翰林之詩,世人皆謂‘謫仙’,今日得見,實乃三生有幸。”李公子執壺斟酒,語氣恭敬。

李白舉杯輕飲,淡笑道:“李某不過一介草莽,何敢當此美譽。”

眾人紛紛附和,或請其當場賦詩,或求其題字留念。李白一一應允,揮毫潑墨,即興吟詠:

“浮云蔽白日,游子久不歸。

劍在囊中鳴,詩在心中飛。”

滿堂喝彩,氣氛愈發熱烈。

宴至尾聲,李公子忽然低聲問道:“太白若有意仕途,李某愿效犬馬之勞。”

李白微微一笑,目光沉靜如水:“詩為心聲,非為功名。”

李公子神色微變,隨即恢復常態,輕輕點頭:“太白果然超凡。”

就在此時,廳外傳來一陣絲竹之聲,一名侍女引著一位女子緩緩走入。

她身著淡青長裙,步履輕盈,眉眼如畫,手中捧著一把琵琶,指尖輕撥,琴音清越悠揚。

李白抬眸望去,心頭忽如被什么輕輕觸動。

她抬頭一笑,似春風拂柳,低聲道:“聽聞李翰林才情蓋世,不知可否賜詩一首?”

李白尚未答話,廳中燈火忽地一暗,窗外飄進一片枯葉,落在案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山市| 赤壁市| 两当县| 乐清市| 五原县| 师宗县| 新邵县| 莲花县| 井陉县| 德阳市| 丽水市| 崇礼县| 宣城市| 安多县| 舒兰市| 洛川县| 大安市| 普安县| 嘉兴市| 霍山县| 兰州市| 大冶市| 昭苏县| 合水县| 胶南市| 西安市| 东辽县| 道孚县| 泽库县| 贵德县| 耿马| 乐平市| 凉城县| 闻喜县| 依兰县| 漳平市| 苏尼特右旗| 铜陵市| 浦东新区| 绍兴市| 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