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仗義執(zhí)言惹禍端
- 李白:我以詩酒問長天
- 云舟聽雪
- 1389字
- 2025-05-19 10:57:10
殘月未沉,李白凝視手中信箋,字跡雖潦草,卻透著一股急迫之意。他緩緩將紙條收入袖中,抬眼望向窗外,只見天色微明,長安城尚未蘇醒。
張仲遠(yuǎn)察覺他神色異樣,低聲問道:“可是東宮那邊又有新變?”
李白微微頷首,目光如炬:“孤雁已失聯(lián)。”說罷,他起身整理衣袍,語氣堅定,“賬冊尚在,證據(jù)未毀。今日詩會,我當(dāng)借詩言志,直指奸佞?!?
張仲遠(yuǎn)皺眉欲勸,卻被李白抬手止住:“太白兄,你可知此舉后果?楊相權(quán)勢滔天,若被其視為眼中釘……”
“若畏禍而緘口,豈非愧對天地良心?”李白淡然一笑,拂袖而出。
晨霧彌漫,街巷寂靜。他獨自步行至驛館舊址,輕車熟路地潛入后院。夜色掩護(hù)下,他迅速攀上屋脊,翻入廳內(nèi),取出藏于梁柱夾層中的幾卷賬冊。指尖輕撫泛黃紙頁,墨跡清晰,西域胡商與楊國忠往來明細(xì)赫然在目。
他將文書妥帖封存,悄然退出。返程途中,他心中反復(fù)推敲對策——如何在詩會上巧妙揭露楊國忠罪行,既不失文人風(fēng)骨,又能令眾人警覺。
日頭初升,朱雀大街已熱鬧非凡。詩會在一座權(quán)貴府邸舉行,名流云集,觥籌交錯。李白步入廳堂,目光掃過席間眾人,正見楊國忠端坐主位,面帶倨傲之色,談笑自若。
他不卑不亢,落座于偏席。酒過三巡,有人提議賦詩助興。李白舉杯一飲而盡,隨即起身朗聲道:“諸君可愿聽我吟一首《諷朝綱》?”
滿堂嘩然,竊語四起。楊國忠眉頭微蹙,嘴角仍掛著一絲譏誚笑意。
李白執(zhí)筆揮毫,筆走龍蛇,口中吟道:
“金龜玉帶列公侯,誰把丹心照九幽?
貪泉一勺污清譽(yù),利鎖千重困俊游。
帷中暗結(jié)西夷客,案上空書北闕謀。
青史何曾容狡詐,孤鴻振翅破云愁?!?
詩句一出,全場肅然。有人低語揣測,有人驚愕不已,更有人拍案稱奇。幾位老臣互相對視,眼中閃過一抹深意。
楊國忠臉色驟變,手中酒盞幾乎捏碎。他強(qiáng)壓怒火,冷笑道:“李翰林好才情,可惜詞鋒太過銳利,恐傷人肺腑?!?
李白不動聲色,舉杯敬道:“相公莫怪,詩者之心,不過問天問地問人心罷了?!?
話音剛落,忽有一人匆匆入內(nèi),在楊國忠耳邊低語數(shù)句。后者神色陰沉,緩緩站起,冷冷掃了李白一眼,拂袖而去。
廳中氣氛頓時凝滯。片刻后,眾人議論紛紛,各自散去。李白收起詩稿,緩步走出府門。剛踏出門檻,便覺背后有目光緊隨。
他不動聲色,繞過幾條小巷,果然發(fā)現(xiàn)兩名形跡可疑之人尾隨其后。他略施計策,借一處茶樓脫身,換裝后悄然折返,徑直前往張仲遠(yuǎn)住所。
張仲遠(yuǎn)見他歸來,面色凝重:“事情鬧大了,楊相已下令徹查你的言行,恐怕不會善罷甘休?!?
李白淡然一笑:“若無雷霆之勢,焉能撼動廟堂朽木?”
張仲遠(yuǎn)嘆息道:“太白,你可知這不僅關(guān)乎一人榮辱,更是生死一線之間?!?
“我知?!崩畎啄抗鈭远?,“但若連我都退縮,天下還有誰敢言真?”
話音未落,門外又傳來一陣急促腳步聲。一名仆役模樣的人遞來一封密信,低聲說道:“有人托我轉(zhuǎn)交此物?!?
李白接過,展開一看,只見紙上僅寥寥數(shù)字:
“孤雁已失聯(lián),慎行?!?
他瞳孔微縮,手指收緊,紙頁邊緣微微發(fā)皺。抬頭望去,那送信之人已不見蹤影,唯余巷口寒風(fēng)獵獵,吹得他衣袂翻飛。
張仲遠(yuǎn)皺眉道:“看來東宮內(nèi)部確有變故,我們不能再貿(mào)然行動?!?
“不?!崩畎讚u頭,“此刻正是最該發(fā)聲之時。若沉默,便是縱容?!?
他說罷,轉(zhuǎn)身走向窗前,遙望長安城高墻之上,一只孤雁正掠空而過,羽翼劃破晨曦,留下一道淡淡的影子。
遠(yuǎn)處傳來鼓聲,那是早朝的鐘鳴。李白握緊腰間佩劍,仿佛握住了一柄無形的正義之刃。
就在此時,門外又傳來一聲低喝:
“閣下,可還記得昨日那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