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婦人衛生雜志》為何關注月經?

我們很難在江戶時代之前的史料中找到有關經血處置方法的記錄,但明治時代有面向女性讀者的“婦人雜志”可供參考,大正時代甚至留有當事女性的口述記錄。

那就先對照《婦人衛生雜志》(1888—1926年),看看明治時代的女性是如何處置經血的吧。在切入正題之前,我想簡單介紹一下時代背景,闡明“為什么這本雜志里會有大量關于月經的文章”。

《婦人衛生雜志》是大日本婦人衛生會(以下簡稱“婦人衛生會”)的機關刊物。婦人衛生會成立于1888年,旨在為女性提供衛生教育。核心創始成員為醫務工作者(如近代日本第一位女醫生荻野吟子)和官太太,會員多為上層階級的女性和護士(當時的日語稱作“看護婦”)。

婦人衛生會廣邀各路有西醫背景的醫生舉辦講座,并將講座文稿刊登于《婦人衛生雜志》,致力于開展面向女性的衛生教育——說得再直截了當一些,就是致力于培養“健康的母體”。當年的明治政府喊出了“富國強兵”的口號,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從改善“母體”入手,這樣才能生出更多強壯健康的士兵和勞動力。

因此,《婦人衛生雜志》經常提及和家庭生活(包括如何過上健康而衛生的生活、如何烹制富有營養的飯菜、如何照顧患病的子女等)、懷孕分娩有關的知識,也刊登了不少關于月經的文章,主題涵蓋了“經期調養”“月經異常”“月經軼聞”等方面。

“月經有助于保持身體健康,并為懷孕做準備,是女性不可或缺的生理現象。”[1]“月經乃妊娠之本。(中略)妊娠為種族繁衍的必要條件。如無妊娠,則人口無法繁殖,國家也無法保持富強。”[2]——上述言論足以體現,月經在當時被定位成了實現“富國強兵”的重要生理現象。

“無論走到哪個國家,無論那個國家是野蠻還是文明,婦人談論月經似乎都是一件令人尷尬的事——”[3]“演講中可能會用到少許令人不快的術語——”[4]“照理說,這本不是能在貴婦千金面前聊的話題——”[5]受婦人衛生會之邀舉辦講座的醫生常用這樣的開場白。但他們還是在培養“健康母體”這一使命的驅使下,大力主張對月經進行醫學管理的必要性。

《婦人衛生雜志》于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創刊,大正末年(1926年)停刊。在同一時期發行的其他“婦人雜志”的健康咨詢專欄里,偶爾也會提及痛經和經血的處置方法,但以“月經”為主題的文章少之又少。


注釋:

[1]《婦人衛生雜志》第116期,1899年。

[2]《婦人衛生雜志》第245期,1910年。

[3]《婦人衛生雜志》第137期,1901年。

[4]《婦人衛生雜志》第245期,1910年。

[5]《婦人衛生雜志》第137期,1901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家居| 彭泽县| 西青区| 宜州市| 安阳县| 双江| 六盘水市| 涪陵区| 绩溪县| 渝中区| 崇仁县| 龙胜| 罗田县| 腾冲县| 六安市| 巍山| 郓城县| 莱州市| 吴忠市| 界首市| 莱芜市| 崇左市| 兴义市| 霍州市| 义马市| 平度市| 衡阳市| 鲁甸县| 栾川县| 九寨沟县| 明光市| 临朐县| 吐鲁番市| 清水河县| 阿拉尔市| 礼泉县| 南充市| 鄂州市| 长寿区| 克什克腾旗| 郯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