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共識】“織夢者”雛形的誕生
- 從未知異兆到宇宙執筆者
- 替我發誓
- 3952字
- 2025-05-31 19:47:57
(當前時間:2025年5月24日,上午9點,07號應急避難所,主控室/訓練區)
時間,在07號應急避難所這個與世隔絕的“繭”中,似乎也變得緩慢而模糊起來。
自從三天前,凌溯帶著米娜、雷澤和林雪艱難抵達這里,并經歷了那場由黑色晶體引發的“微型現實裂隙”入侵事件之后,這個小小的地下空間,便成為了他們四人在這日益瘋狂的世界中,唯一可以被稱為“家”的地方。
最初的驚魂甫定之后,雷澤和林雪這兩個飽受創傷的少年少女,終于在這個擁有A級物理防護和初步“意界擾動抑制場”的避難所里,睡上了幾個安穩覺。他們的精神狀態,也比剛從“市第一特別現象研究中心”逃出來時,好了許多。
米娜依舊是那個安靜而空靈的女孩。她似乎對這個充滿了各種“穩定而明亮色彩”的新環境非常適應。大部分時間,她會蜷縮在主控室的一個角落,用凌溯給她的畫筆和白紙,涂抹著那些只有她能“看見”的、代表著“現實基頻”、“意能流動”甚至他們幾人“情緒波動”的奇特色彩與符號。她的畫作,在凌溯眼中,雖然依舊如同天書,但其中某些特定的“色彩組合”和“線條走向”,卻與他從導師陳沖“破碎猜想”中解讀出的某些“意弦振動模式圖”或“現實結構拓撲模型”,有著驚人的、直覺性的吻合!
這讓凌溯更加確信,米娜,這個“裂痕之子”,她并非僅僅是“能看見”,她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意界翻譯器”和“現實調諧器”!
而凌溯自己,則幾乎將所有醒著的時間,都投入到了對陳沖教授“最終檔案”和王詡“.MIND”文件的解讀,以及……對這三個“特殊樣本”的觀察與引導之中。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僅僅將他們視為需要保護的“弱者”或有待研究的“現象”。他們是與自己一同站在這場“宇宙終極賭局”牌桌上的……同伴。而他們身上那些尚未被完全理解的“天賦”,很可能就是他們共同的……底牌。
“雷澤,”凌溯的聲音打破了主控室的寂靜,他將目光從量子計算機那復雜的全息屏幕上移開,投向了正在角落里,有些煩躁地用他那已經能初步控制伸縮的金屬利爪,切割著一塊廢棄合金板的少年,“你那雙手的‘金屬化’,除了硬度和鋒利度之外,你還能感覺到……其他的變化嗎?比如,對磁場、電流,或者……某些特定金屬的‘親和性’?”
雷澤聞言,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有些疑惑地看著凌溯。他那雙閃爍著暗沉金屬光澤的手,在應急燈的照耀下,顯得有些……不祥。
“親和性?”雷澤皺了皺眉,“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它們很硬,很鋒利,而且……有時候,它們會不聽我的話,自己……‘發燙’或‘發麻’,尤其是在……我特別生氣或特別害怕的時候。”
凌溯點了點頭。這與陳沖教授筆記中關于“δ級覺醒態織夢者”因情緒波動導致“意能失控”或“天賦異能反噬”的描述基本一致。
“嘗試去‘感受’它們。”凌溯引導道,語氣溫和但堅定,“不要把它們當成武器,或者……怪物的一部分。試著把它們當成你身體的延伸,就像你的手指一樣。去感受它們的‘重量’,它們的‘質感’,它們內部那些微弱的‘能量流動’……然后,嘗試用你的‘意志’,去‘命令’它們,讓它們變得更堅硬,或者……更柔軟一些。”
“更柔軟?”雷澤瞪大了眼睛,仿佛聽到了什么不可思議的事情,“它們……還能變軟?”
“理論上,是的。”凌溯說道,他的腦海中浮現出導師關于“意弦振動頻率與物質形態轉化”的復雜公式,“如果你能精確控制構成你雙手的那些‘特異意弦’的‘振動模式’,你甚至可能……讓它們在固態金屬和液態金屬之間,自由切換。”
當然,凌溯并沒有把話說得這么玄乎。他只是用最簡單直白的語言,引導雷澤進行最基礎的“內視”與“意志聚焦”訓練。
對林雪的引導,也同樣如此。
“小雪,”凌溯轉向那個正有些不安地搓著衣角的膽小女孩,“你身上的那股‘寒氣’,除了能讓東西結冰,你還能……‘指揮’它去做別的事情嗎?比如,讓它只冷卻一個很小的點,或者……讓它形成特定的形狀?”
林雪怯生生地搖了搖頭:“我……我不知道……它……它總是自己跑出來……我……我控制不了……”
“沒關系,我們慢慢來。”凌溯鼓勵道,“試著去‘感覺’那股寒氣的‘源頭’,它是不是來自你身體的某個特定部位?或者……來自你情緒的某種特定狀態?當你感到寒冷、孤獨、或者……想要‘拒絕’什么東西的時候,它是不是會變得更強?”
林雪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凌溯知道,對這些因為各種原因而“強制破繭”的少年少女而言,他們首先要學會的,不是如何“使用”自己的力量,而是如何“理解”和“接納”自己的力量,并與之達成某種程度的“和諧共處”。否則,這些超越凡俗的“天賦”,最終只會成為毀滅他們自身的“詛咒”。
至于米娜……凌溯對她的引導,則更加的……“小心翼翼”和“順其自然”。
因為,他從王詡的“.MIND”文件和自己的親身體驗中,已經深刻地意識到,米娜的“色彩感知”和“現實調和”能力,其本質,可能遠比雷澤的“金屬化”和林雪的“冰封”要……更接近“意塑實在”的核心!
她不需要刻意的“訓練”,她只需要……被“理解”和“引導”。
凌溯會花很多時間,陪著米娜一起“看”她畫的那些“色彩涂鴉”,聽她用那些稚嫩而獨特的語言,描述她眼中的世界——“大哥哥,你今天的‘顏色’,是有點‘舊舊的藍色’,還帶著一些‘轉來轉去的灰色線條’,你不開心嗎?”;“雷澤哥哥的‘顏色’,總是很‘硬’,像‘生銹的鐵塊’,但他保護我的時候,會發出一點點‘暖暖的橘色’。”;“小雪姐姐的‘顏色’,是‘透明的冰塊’,但里面藏著一些‘小小的、會發光的雪花’。”
這些描述,在普通人聽來,可能是毫無意義的囈語。但在凌溯耳中,配合著他對“宏觀量子意識干涉猜想”的解讀,以及黑色晶體賦予他的那種“意界感知”能力,卻能從中……“翻譯”出大量關于他們精神狀態、能量波動、甚至與周圍“現實基頻”互動模式的寶貴信息!
米娜,就像一面……能夠映照出“現實里層”的純凈鏡子。
而在引導三個孩子的同時,凌溯也沒有放松對自己和黑色晶體的研究。
他發現,自從上次在地下書店,黑色晶體主動發出“幽藍色光芒”平息了米娜的力量暴走之后,他與這塊晶體之間的“連接”,似乎變得更加“穩固”和“可控”了。
他不再需要進入深度的冥想狀態,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晶體的部分功能。比如,他現在可以相對清晰地“聆聽”到來自鳳凰山實驗室方向那三股主要的“呼喚”——那股狂暴的“紅黑色能量”、那股冰冷的“機械指令”、以及那股悲憫的“銀藍色詠嘆”。
他還發現,這塊晶體,似乎能“過濾”和“放大”他的“意念”。當他將自己的意志高度集中,并通過晶體向外“投射”時,其“干涉現實”的強度,會比他單獨運用精神力量時,提升數倍不止!
當然,每一次使用,都會帶來巨大的精神消耗和潛在的風險。
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危機,特別是那趟兇險未卜的鳳凰山實驗室之行,凌溯開始利用07號避難所內,導師陳沖留下的那些堪稱“黑科技”的設備,為自己和三個孩子,量身打造一些……特殊的“工具”。
他從導師關于“小型現實穩定場發生器”和“意能信號屏蔽器”的理論設計圖中,挑選出了一些相對成熟和可行的方案。然后,利用避難所內的精密加工車間和材料合成裝置,以及他從王詡和陳沖的資料中找到的一些關于“特殊合金配方”和“能量晶體切割工藝”的零星記載,夜以繼日地進行著實驗和制造。
這是一個極其復雜和艱難的過程。他不僅要克服材料的限制、工藝的瓶頸,還要時刻提防因為操作失誤或能量失控而引發的……小規模“現實扭曲”甚至“意界反噬”。
好在,米娜的“色彩感知”,再次為他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她能在他進行某些高風險的“能量回路搭建”或“意能晶體諧振”實驗時,提前“看”到那些“危險的色彩”和“不穩定的線條”,從而讓他能及時調整參數,規避災難。
雷澤的“金屬化”能力,也在某些材料的精密加工和塑形方面,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林雪的“冰封”能力,則被他用來對某些過熱的實驗裝置進行快速降溫。
漸漸地,這個小小的“臨時聯盟”,開始展現出一種……奇特的“協同效應”。
科學家的大腦,與三個“裂痕之子”那源于本能的“天賦”,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庇護所中,以一種笨拙但卻充滿希望的方式,開始……融合。
(當前時間:2025年5月26日,傍晚)
經過近五天的努力,凌溯終于制造出了幾件……勉強可以稱之為“作品”的東西。
——三枚用特殊記憶合金打造的、只有紐扣大小的“個人情緒穩定器”。它們內部鐫刻著極其微小的“意能導流回路”和“現實基頻諧振單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佩戴者穩定自身的情緒波動,降低因“意界擾動”或“力量失控”而引發的精神崩潰風險。凌溯將它們分別交給了米娜、雷澤和林雪。
——一個經過他大幅改裝的、巴掌大小的“多功能環境感知儀”。它不僅能探測常規的物理參數(溫度、濕度、氣壓、電磁輻射等),更能通過一個與黑色晶體連接的微型“意能傳感器陣列”,初步分析周圍環境的“現實穩定度”、“意能濃度”以及是否存在“高危意界信號”。
——還有,就是他為自己打造的一副特制的“護目鏡”。鏡片是用某種從黑色晶體上刮取下來的、極其微量的“粉末”(他至今沒能分析出其成分)與高強度光學樹脂混合而成,能夠過濾掉大部分來自“意界”的“視覺噪音污染”,并增強他對“意弦”和“現實結構”的感知清晰度。
這些“工具”雖然簡陋,甚至可以說是“土制”,但在凌溯看來,卻是他們未來能否在鳳凰山那片“禁區”中活下來的……重要保障。
“我們……差不多該準備出發了。”
當凌溯將最后一件調試完畢的“情緒穩定器”戴在米娜胸前時,他看著眼前這三個眼神中少了幾分迷茫、多了幾分堅定的少年少女,沉聲說道。
去鳳凰山,去導師陳沖那座神秘的實驗室,去揭開那“裂痕”深處的秘密,也去……直面那些可能早已在那里等待著他們的、未知的恐怖。
這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戰斗了。
他們,這些被命運強行捆綁在一起的“幸存者”,這些代表著人類在“現實裂痕”時代最初“覺醒”的“織夢者雛形”,將共同踏上這段……注定不會平凡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