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我也是這樣的看法
- 說好東京當贅婿,你文娛教主?
- 朝霧白鳥
- 4498字
- 2025-07-18 23:57:28
“那這件事就這么定下來了,我很期待這一次的合作。”
戶田亞紀惠的臉上帶著那種屬于資深職業女性的,既欣賞又帶著幾分審視的笑容。
達成了初步約定后,她便將一份合作協議,推到了桌子中央。
“西園寺社長,白川君,這是我們法務部擬定的,關于《告白》電影制作委員會的正式成立協議。”
“相關的投資份額,權益劃分,以及各方的責任與義務,都在里面有詳細的說明。”
西園寺理紗拿過協議,和身邊的南野晴子一同翻閱起來。
白川良司也拿到了一份副本。
制作委員會,這種合作模式,他并不陌生。
由多家不同領域的公司,比如出版社、電視臺、電影公司、廣告代理商等等,共同出資,組成一個臨時的項目組。
出資最多的那家公司,通常會在委員會里占據主導地位,擁有更多的話語權,被稱為“干事公司”。
而桌上這份協議,在條款上倒是沒有什么陷阱。
事件簿書房和白川良司個人,合計出資一億円,占總投資額的百分之二十五。
千鳥藝畫作為核心投資方和發行方,同樣出資一億。
至于剩下的兩億円缺口,戶田亞紀惠在來雜志社會談之前,就已經找好了大大小小十余有意向參與的公司。
涵蓋了傳統的廣告宣傳商、音樂娛樂支持方、以及零售渠道等各方面。
她將作為總制作人,將會主導整個項目的推進。
在日本的電影行業,特別是制作委員會制度下,總制作人這個職位,可以說是整個項目的靈魂。
她不像導演那樣,專注于拍攝現場的藝術創作,而是更像一個大管家。
從最初的項目企劃、預算制定,到尋找投資、組建主創團隊,再到后期的宣傳發行、院線溝通,所有環節,都需要制作人來統籌和把控。
一個項目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制作人的能力和資源。
“協議沒什么問題。”
事件簿書房的法務部部長合上了文件。
戶田亞紀惠點了點頭,示意身邊的助理將正式合同分發下去。
千鳥藝畫和事件簿書房、白川良司各方各自在合同上簽下了名字,交換了文件。
至此,《告白》電影制作委員會,算是正式成立了。
“這是我選定的導演人選,你們看看。”
隨后,戶田亞紀惠又遞了一份資料過來。
資料的第一頁,是一張黑白的人物照片。
照片上的女性,看起來約莫三十歲左右,留著一頭利落的短發,五官算不上精致,但組合在一起,卻有一種獨特的,帶著幾分冷峻的美感。
黑澤玲奈。
畢業于東京藝術大學電影系,是近年來在獨立電影界嶄露頭角的一位新銳女導演。
資料的后面,附上了她過往執導過的幾部作品。
大多是些小成本的文藝片,或者風格化的實驗短片。
其中一部名為《囚鳥》的影片,曾在去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過提名。
南野晴子說道:“我看過她的那部《囚鳥》,鏡頭語言非常獨特,很擅長通過光影和構圖來營造壓抑的氛圍。”
“這一點,倒是和《告白》的氣質很契合。”
“只是……”她的話語微微一頓,“我也聽說過一些關于她的傳聞。”
“據說,這位黑澤導演,性格非常古怪,對藝術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
“在片場,是出了名的不近人情,對演員和工作人員的要求都極為苛刻。”
“之前和她合作過的幾個制片人,都對她又愛又恨。”
西園寺理紗翻看著資料。
“白川君,你的看法呢?”過了片刻,她抬起頭來望向白川良司,問道。
白川良司搖了搖頭:“我沒有異議。”
事實上,在看到黑澤玲奈這個名字的時候,心里大概就有數了。
在此之前,他私底下就已經做了一些功課,對日本的導演都有了些大概的了解和人選初步篩選。
在前世,電影《告白》的導演,也正是這么一位像黑澤玲奈一樣,極具個人風格的女導演。
于是,導演的人選,就這么順利地定了下來。
“另外,這是初步擬定的主創團隊名單。”
戶田亞紀惠又將一份人員名單遞了過來。
西園寺理紗接過來看了看。
監制和制片人,都是戶田亞紀惠本人,以及她手下的幾位得力干將。
攝影、美術、燈光等技術部門的負責人,也都是在業界有過不少成功作品的資深人士。
看來,千鳥藝畫那邊,確實是做足了功課。
會議結束時,已經臨近中午。
戶田亞紀惠帶著她的團隊,與西園寺理紗和白川良司等人一一握手道別。
……
電影改編的事情初步談妥之后。
《告白》單行本的銷量,在經過最初一周的井噴式爆發之后,增長曲線也如白川良司所預料的那般,開始逐漸趨于平緩。
這當然不是說它賣得不好了。
恰恰相反,它依舊牢牢占據著各大書店暢銷榜的榜首位置。
只是那種一天就能賣出數萬冊的瘋狂勢頭,終究是回歸了理性。
而與之相對的,是接檔連載的《占星術殺人魔法》。
這部打出了“欺騙天下讀者的究極詭計”這樣噱頭的本格推理作品,在《紅鯡魚》雜志上刊登之后,沒有能夠立刻復制《告白》的輝煌。
讀者的反響,呈現出一種非常微妙的兩極分化。
一小部分核心的本格推理愛好者,對這部作品推崇備至。
他們沉迷于其中,試圖從那些看似雜亂無章的線索中,破解四十年前那樁驚天謎案。
在一些推理同好會的BBS論壇上,關于《占星術殺人魔法》的討論帖,甚至比當初的《告白》還要熱烈幾分。
但是,對于更廣大的普通讀者而言,這部作品的閱讀門檻,顯然要高了不少。
他們中的很多人,剛剛從《告白》的沖擊中走出來,還不太適應這種,需要大量邏輯思考和細節分析的解謎游戲。
“社長,這是最新的讀者調查問卷反饋。”
南野晴子將一份匯總好的報告,放在了西園寺理紗的面前。
“看來,本格推理的市場,還是需要慢慢培養。”
西園寺理紗拿起來看了看,然后又放了下去。
反饋確實如同她預想的那般,所以也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失望。
而南野晴子則有些擔憂地說道:“講談社那邊的《小說現代》,最近又推出了一位新人作家,主打社會派推理,市場的初步反響還不錯。”
“我們的《占星術殺人魔法》,在銷量上,恐怕很難和他們正面抗衡。”
西園寺理紗卻搖了搖頭:“沒關系,我們現在的主要戰場,已經不在雜志上了。”
南野晴子聞言,也明白了她的意思。
是啊。
電影。
……
過了幾天后。
這天是電影制作委員會的第一次正式會面,地點定在了東京的一家高級料亭內。
白川良司和西園寺理紗倆人,提前了十分鐘到達。
戶田亞紀惠已經等在了那里,笑著起身:“西園寺社長,白川君,快請坐。”
茶室的和式包間內,布置得極為雅致。
墻上掛著一幅水墨畫,角落的青瓷花瓶里,插著一枝姿態舒展的早櫻。
過了一陣,木質的拉門再次被輕輕推開。
黑澤玲奈走了進來。
她今天穿了一身黑色的棉麻長裙,外面隨意地套著一件同色系的開衫,長發也只是簡單地在腦后束成一個低馬尾。
臉上沒有化妝,整個人看起來,不像是一位導演,更像是一位大學里教授文學的老師。
“抱歉,路上有點堵車,來晚了。”
黑澤玲奈對著眾人,微微欠了欠身,算是打了招呼,然后在戶田亞紀惠身邊的空位上坐了下來。
戶田亞紀惠笑著開口:“巖井導演,我來介紹一下。”
“這位是事件簿書房的西園寺理紗社長,也是這次制作委員會的主要投資方之一。”
“這位是白川良司先生,是《告白》的原作者,湊佳苗老師的全權代理人,同時,也是這部電影的編劇。”
西園寺理紗禮數周全地打了招呼。
戶田亞紀惠為眾人倒上清酒,然后舉杯:“首先,預祝我們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眾人舉杯,輕輕一碰。
冰涼的清酒入喉,帶著幾分米釀的清香。
戶田亞紀惠看向黑澤玲奈:“黑澤導演,關于電影的拍攝,不知道你這邊有什么想法?”
而黑澤玲奈放下手中的酒杯,然后,不急不緩地道:“劇本我反復看了很多遍,湊佳苗老師,不,白川君的改編非常出色。”
“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作那種冰冷、克制的敘事風格。”
“所以,在影像風格上,我也希望能延續這種感覺。”
“同時,我會盡可能地減少配樂的使用,更多地依靠環境音和演員的表演,來營造那種壓抑的氛圍。”
她一邊說著,一邊從隨身的手袋里,掏出了一份她自己準備的分鏡草圖和人物設定稿。
“在電影的開場,也就是森口老師在教室里進行那段獨白的場景。”
“我計劃采用一個長鏡頭,從教室的后門推進,緩緩地掃過每一個學生的臉。”
“讓觀眾和鏡頭一起,成為這個教室里的一員,去感受那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感。”
“然后,鏡頭最終會停留在森口老師的臉上,她就那樣平靜地,對著全班同學,說出那個殘酷的真相。”
黑澤玲奈的這番闡述,條理清晰,也很有畫面感。
西園寺理紗聽完,甚是認同。
“黑澤玲奈,關于開場的那段戲,我有一個小小的,可能不太成熟的想法。”
而一直沉默的白川良司卻忽然開了口。
黑澤玲奈看著他,秀眉微蹙:“白川君請說。”
作為原作者兼編劇,提出自己的想法,也是情理之中。
白川良司說道:“我認為,開場的第一個鏡頭,不應該是教室。”
“而應該,是一盒牛奶。”
“特寫鏡頭,給到那盒普普通通的,學生們每天都會喝的牛奶。”
“然后,鏡頭緩緩拉開,我們才看到,這盒牛奶,被放在一個嘈雜的,充滿了歡聲笑語的教室里。”
“背景音里,是學生們下課后的打鬧聲,嬉笑聲。”
“一切,都看起來是那么的日常,那么的普通。”
“就在這種最日常的氛圍里,上課鈴聲響起。”
“森口老師,走上講臺。”
“然后,她才開始她那段,足以顛覆這一切日常的,平靜的告白。”
白川良司說完,場面陷入了一陣短暫的沉默。
黑澤玲奈看著他,沒有立刻說話,戶田亞紀惠和西園寺理紗,也都在思考著他提出的這個改動。
看似只是一個鏡頭的調整。
但其中所蘊含的意味,卻完全不同。
黑澤玲奈的方案,是從一開始,就營造一種懸疑、緊張的氛圍,讓觀眾帶著一種預知危險的心情,進入故事。
而白川良司的方案,則是先用最日常,最溫暖的畫面,來構建一個看似平和的世界。
然后,再用森口老師那冰冷的獨白,將這個世界,毫不留情地,徹底擊碎。
那種反差所帶來的沖擊力,無疑會更加強烈。
“我明白了。”
過了許久,黑澤玲奈才緩緩地點了點頭。
“白川君的這個提議,很好。”
她拿起筆,在自己原本的分鏡草圖上,劃掉了開場的第一個鏡頭,然后,在旁邊重新畫了一個簡單的方框,在里面寫上了“牛奶特寫”。
“那么,就按照這個方案來執行。”
黑澤玲奈看著白川良司,眼神里,多了一絲屬于創作者之間的,惺惺相惜。
隨后,她接著翻過其他重要場景的分鏡草圖。
之后白川良司偶爾會提出一些意見,黑澤玲奈屢次都是經過一番思考后,再認同白川良司的看法。
好在要修改的地方不多,分鏡很快就簡單地過了一遍。
但戶田亞紀惠和黑澤玲奈,在心里對眼前這個年輕人,重新進行了一次評估。
白川君……
不僅僅是一個運氣好,寫出了暢銷書的新人作家啊。
他對電影語言的理解,對戲劇沖突的把握,都遠超她們的想象。
戶田亞紀惠接過話頭,說道:“關于演員,長澤雅小姐那邊,我們已經基本談妥了。”
“我建議,可以從一些童星出身的,有表演經驗的年輕演員里進行挑選。”
“這樣,在拍攝的進度和質量上,都能更有保證。”
這個提議,合情合理。
“我拒絕。”
“我反對。”
然而,卻遭到了白川良司和黑澤玲奈倆人不約而同的反對。
“為什么?”戶田亞紀惠很是詫異,不解地問道。
白川良司看了黑澤玲奈一眼,示意讓她先說。
黑澤凜子冷冷地開口:“我需要的,是演員,而不是在鏡頭前擺姿勢的偶像。”
“少年A和少年B這兩個角色,內心世界極其復雜,充滿了扭曲和掙扎,那些偶像,根本演不出那種感覺。”
“如果用了她們,那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就失敗了。”
她這話,幾乎是直接將整個偶像產業都否定了一遍。
在日本,童星出身,或者在十幾歲就展現出驚人演技的年輕演員并不少。
但《告白》這部作品,對這兩位年輕演員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
他們不僅要演出一個普通中學生的青澀與迷茫,更要演出那種,隱藏在天真外表之下的,冷酷,偏執,與瘋狂。
白川良司點頭附和:“我也是這樣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