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關系學:理論、方法與案例(微課版·第4版)
- 張耀珍編著
- 1439字
- 2025-05-19 15:49:40
一、公共關系的萌芽
在漫長的古代時期,人們從事各種各樣的活動,如種地、打獵、紡織等,這些都是通過技術傳授而得以延續下來的活動。據說,考古學家曾在伊拉克發現了公元前1800年的一份農業公告,它的內容是告訴農民如何種地、如何灌溉、如何對付田鼠、怎樣收割等,它有點像現代社會某些農業組織的公共關系部門的宣傳資料。
在古希臘,社會非常重視溝通方法,有些深諳溝通學問的一流演說家常常被推為首領。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經典著作《修辭學》,被西方公共關系學界認為是最早問世的公共關系學的理論著作。早在周朝,我國就有了類似于公共關系的觀念與活動,如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觀點與現代公共關系重視信息反饋的觀點是一致的。古羅馬政治家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的紀實著作《高盧戰記》曾被西方公共關系專家稱為“第一流的公共關系著作”。
精選案例
南門立木
商鞅曾起草了一項改革的法令,但是他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于是就叫人在都城的南門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并下令:“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就賞十兩金子。”不一會兒,南門處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這根木頭誰都扛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有的說:“這大概是左庶長在開玩笑吧。”大伙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敢上去扛木頭。商鞅知道老百姓還是不相信他,于是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賞金越高,看熱鬧的人就越覺得不可能,仍舊沒人敢去扛。正在大伙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跑出來,說:“我來試試。”他一邊說著一邊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扛到北門。商鞅立刻派人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金子,一點兒也不少。這件事立即傳開了,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說:“左庶長的命令不含糊。”商鞅知道,他的辦法已經起了作用,于是就把起草的新法令公布出來。新法令賞罰分明,規定官職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取決于在戰場上的功績,貴族沒有立軍功的就沒有爵位;多生產糧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因為做買賣和懶惰而貧窮的,連同妻子兒女都罰做官府的奴婢。自商鞅變法以后,秦國農業產量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大了。
公共關系萌芽于古代社會,萌芽的基礎是對民眾形象的認識。在這一歷史時期,人們在不自覺地從事著各種具有公共關系性質的活動,但這些活動一般都在很小的范圍內進行,僅僅是類公共關系活動或準公共關系活動而已。
精選案例
子產不毀鄉校
春秋時期,鄭國人常在鄉校里聚會,議論執政者。然明對子產說:“把鄉校關閉了,您看怎么樣?”子產說:“為什么關閉?人們早晚勞動之余到這里聚會,議論施政措施的好壞。他們認為好的,我就去實行;他們厭惡的,我就改正。他們是我們的老師啊!為什么關閉它呢?我聽說過誠心為善以便減少怨恨,但沒聽說過用權勢(指使用懲罰手段)來防止怨恨。還不趕快停止毀掉鄉校的念頭!這樣做就如同防川,在大的決口所造成的災害中,受傷的人一定很多,我沒法挽救,不如開個小口來導流。對于人們的議論,不如聽到后把它當作治病的苦口良藥。”然明說:“我現在才相信您的確能把國家治理好。我原來的想法實在愚蠢。如果真的這樣做,那鄭國確實要依靠您,豈能只靠我們幾個做官的呢!”此后,弱小的鄭國在子產和然明的治理下,呈現出政通人和的氣象。
子產把鄉校作為獲取百姓對政事反饋的場所,并根據百姓的意見調整自己的政策和行為。子產在執政時重視聽取百姓的意見,還把刑書鑄在鼎上公布于世,努力協調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關系,頗得百姓的愛戴,從而使鄭國強盛起來。從這個事例中可知,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蘊藏著豐富的“公共關系”思想和活動。
- 智慧城市建設:大數據分析、信息技術(ICT)與設計思維
- 建設工程監理概論
- 我與國防一起成長:大學生國防教育與軍訓教材(第三版)
- 重金屬鉻堆存場地土壤-地下水污染控制與修復
- 微觀經濟學課程學習指南
- 新思潮英語(4)
-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812英漢互譯(筆譯)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大學生時間管理的理論與實踐
- 材料成形過程數值模擬基礎與應用
- 《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高級(上)》學習指南【課文重點+詞匯剖析+語法精解+拓展知識+全文翻譯】
- 納稅實務學習指導與模擬操作
-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861綜合(二)(含公共政策、行政法、比較政治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6小時高清視頻】
- 經濟師《建筑經濟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10小時視頻講解】
- 天津外國語大學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大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