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是一萬次的春和景明
- 趙凝 且是閑編著
- 2309字
- 2025-05-15 17:23:05
第一章
萬物與我,都是自由詩
隨四季舞動,盛放榮枯,熱鬧孤僻皆自若。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莊子《莊子·外篇·知北游》
此時情緒此時天。無事小神仙。
——周邦彥《喜遷鶯·梅雨霽》
是非得喪皆閑事,休向南柯與夢爭。
——劉兼《江岸獨步》
天寬地大得自由,如此足矣何多求。
——王炎《薄薄酒》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張孝祥《西江月》
有道難行不如醉,有口難言不如睡。
——蘇軾《醉睡者》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蘇軾《觀潮》
詞達意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蘇軾的這句詞是我最喜歡的。
“逆旅”是指旅社,蘇軾把人生看作旅社,認為萬物都是天地間的過客。但更多人愛上這句詞,也許是因為另一種解讀,他們認為“逆旅”是指逆境,認為這句是說,人生的逆境如逆風行走,以此激勵自己用更好的心態走出“逆境”。
我的朋友小影是電影學院畢業的,她大學時寫了許多小說,想先寫小說再把它們拍成電影。上學時,全女生宿舍聚餐,她不去,窩在宿舍寫小說;大雪天,別人都去外面堆雪人、玩雪,她不去,克制住自己貪玩的欲望,專心寫小說。
命運是隨機的,它像一只“風之手”,輕輕一推,就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小影畢業正好趕上了出版業低潮,投稿如石沉大海,經歷了長達五年的艱難時光。
追夢之路對小影來說是孤獨的“逆旅”,并非所有的努力都能立刻兌現成果,但她并沒有被逆境擊垮,而是進入網絡公司,從基層做起。
這未必是壞事,因為寫作需要觀察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生活積累。寫作可以隨時停止,也可隨時啟動,要視環境而定。有些人很晚才成名,并不影響他們成為優秀的作家。
無論是小影,還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放平心態,腳踏實地前行,終會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至于人們如何理解這句詞,豁達如蘇軾,他一定不會在意的。
——趙凝
算不如閑,不如醉,不如癡。
——辛棄疾《行香子·歸去來兮》
是非拂面塵。消磨盡,古今無限人。
——張可久《金字經·樂閑》
出門一笑無拘礙,云在東湖月在天。
——成廷圭《道士胡道元常以一舟往來洪之東湖其自扁有曰活死人窩為賦此》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人生難得秋前雨,乞我虛堂自在眠。
——姜夔《平甫見招不欲往》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馮道《天道》
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
——白居易《對酒五首·其二》
半窗山色來云外,一枕荷香帶雨中。
——吳感《如歸亭》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于良史《春山夜月》
世間蕭散更何人,除非明月清風我。
——張掄《踏莎行》
看山看水獨坐,聽風聽雨高眠。
——徐賁《寫意》
無戀亦無厭,始是逍遙人。
——白居易《逍遙詠》
云心無我,云我無心。
——衛立中《殿前歡·碧云深》
人生事,清風一枕,濁酒千杯。
——徐石麒《八聲甘州·乞癡》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李煜《漁父·一棹春風一葉舟》
萬事無如退步人,孤云野鶴自由身。
——釋懷深《退步·其二》
浮生暫寄夢中夢,世事如聞風里風。
——李群玉《自遣》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
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
——李白《別魯頌》
陶然無喜亦無憂。人生且自由。
——張掄《阮郎歸·寒來暑往幾時休》
住山不記年,看云即是仙。
——張可久《憑闌人·白云煉師山居》
萬頃白云蒸綠野,一聲黃鶴唳青霄。
——白玉蟾《桐柏山書懷》
須信百年俱是夢,天地闊,且徜徉。
——邵亨貞《江城子·疏云過雨漏斜陽》
風月平生意,江湖自在身。
——朱熹《觀西山懷岳麓以為莫能相上下也聊賦此云》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
——唐寅《桃花庵歌》
此身天地一虛舟,何處江山不自由。
——陳獻章《舫子》
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回》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王維《終南別業》
平生詩與酒,自得會仙家。
——王勃《贈李十四四首·其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
——李白《行路難·其三》
日上三竿我獨眠,誰是神仙,我是神仙。
——張養浩《山坡羊·一個犁牛半塊田》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馮延巳《謁金門·風乍起》
不知船上月,誰棹滿溪云?
——李賀《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
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王涯《游春曲二首·其一》
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
——謝靈運《登江中孤嶼》
風露漸涼人散后,倚闌閑看一池星。
——周熙元《夏夜》
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
——蘇軾《江城子·夢中了了醉中醒》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李隆基《端午》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袁枚《苔》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
——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蔥蔥溪樹暗,靡靡江蕪濕。
雨過曉開簾,一時放春入。
——高啟《黃氏延綠軒》
豈若瓊樹枝,終歲長翕赩。
——李白《詠槿》
詞達意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張可久《人月圓·山中書事》
張可久出生在南宋,但生活于元朝,生不逢時導致他與同時代的許多文人一樣,一生懷才不遇。他時官時隱,做的都是小吏,在輾轉辛勞中度過了不得志的一生。他曾漫游江南,晚年歸隱山林。
“松花釀酒,春水煎茶”,隱居山野,自在悠閑,看破塵事。這樣的“慢生活”不僅讓他找到了內心的平靜,也讓他創作出了800多首散曲,成為散曲作家的作品數量之冠。
如今快節奏的社會中,像這樣,慢下來,回歸自然,享受生活的細節,也是一種難得的智慧。當一條路走不通時,不妨換一條路,重新定義成功。成功不僅僅是職場的晉升和財富的積累,也可以是內心的滿足和生活的詩意。
在失意中尋找詩意,在“慢生活”中重新定義幸福。如張可久一樣,仕途的失敗并未讓他意志消沉,反而讓他找到了另一種人生價值。當生活處于低谷,我們也可以從自然中汲取力量,找到屬于自己的“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且是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