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牽正散織就的顏面新生
- 青石巷里的懸壺人
- 補中益氣丸
- 1639字
- 2025-06-14 19:55:50
春分后的馬山鎮飄著細密的雨絲,衛生院的屋檐下,新燕銜泥筑巢。王硯正在晾曬新采的板藍根,突然聽見走廊傳來壓抑的啜泣。推開診室門,只見中學英語老師林婉婷用圍巾半掩著臉,淚水順著指縫滑落,滴在教案本上暈開墨跡:“王大夫,我的臉......全歪了。”
林婉婷右眼瞼閉合不全,漱口時水從嘴角漏出,右側鼻唇溝消失不見,連最基本的微笑都成了奢望。王硯翻開她的診斷書:面神經炎急性期,西醫建議激素沖擊治療。診脈時,指下脈象浮緊,舌質淡紅,苔薄白。張院長拄著拐杖匆匆趕來,竹杖輕點《楊氏家藏方》:“風中頭面,經絡痹阻,牽正散主之!再隨證加減,直擊病所。”老人翻開書頁,夾著的防風標本微微顫動。
抓藥時,王硯特意挑選切面黃棕色的白附子,與僵蠶、全蝎在藥碾中碰撞出細碎聲響。雞血藤的藤莖斷面滲出紅棕色汁液,混著板藍根的清苦氣息彌漫診室。林婉婷盯著砂鍋里翻滾的深褐色藥汁,聲音發顫:“這些蟲子、根莖,能把我的臉‘正’回來?”王硯將溫好的藥碗遞過去:“牽正散就像給歪斜的經絡派去修復隊,白附子、僵蠶、全蝎祛風通絡,加上雞血藤養血活血,讓氣血重新滋養面部。”
三劑藥服下,林婉婷復診時眼瞼閉合稍有改善,但仍感面部麻木。王硯在原方中加重防風用量,增強祛風之力,又配伍白術、薏苡仁健脾祛濕,阻斷風痰滋生之源。臨走時,她從包里掏出學生們寫的鼓勵卡片:“孩子們說等我好了,要給我畫最美的畫像。”
這事很快在鎮上傳開。菜市場的攤販李叔歪著嘴進來,攤位上的蘿卜還沾著泥土:“一覺醒來臉就不聽使喚了,顧客都以為我在兇人!”幼兒園保育員陳姐揉著僵硬的面頰嘆氣:“給孩子擦臉時,連毛巾都捏不穩。”王硯發現他們雖發病誘因不同,卻都符合“風痰阻絡,氣血失和”的病機,便以牽正散加味為基礎方,靈活調配。
一個暴雨突至的傍晚,快遞員小張冒雨沖進診室,雨水混著淚水沖刷著歪斜的面龐:“送件時被暴雨澆透,當晚臉就動不了了!”王硯迅速診脈,脈象浮數,舌苔黃膩——風熱夾濕侵襲頭面。他立即開出牽正散加板藍根清熱解毒,加大劑量薏苡仁利濕,又配伍連翹、薄荷疏散風熱。
守在觀察室的夜晚,王硯看著小張嘗試做面部表情,扭曲的嘴角牽動著他的心。藥罐里的白附子與板藍根香氣混著雨聲,在潮濕的空氣里氤氳。當晨霧散去時,小張驚喜地喊起來:“王大夫,我能眨右眼了!”
隨著臨床經驗積累,王硯發現部分患者病程較長,出現面部肌肉萎縮。他在藥方中加入黃芪、當歸益氣養血,配伍木瓜、伸筋草舒筋活絡。吳明制作了簡易的面部穴位按摩圖,標注翳風、地倉、頰車等穴位的按壓方法,和湯藥一起分發給患者。
裁縫店的劉嬸來就診時,面神經炎已遷延半年,右側面部肌肉僵硬如板,還伴有耳鳴癥狀。王硯仔細詢問,發現她舌淡苔白,脈沉細,辨證為氣血虧虛、風痰瘀阻。他在牽正散加味方中加入熟地、白芍補血養陰,配伍石菖蒲、磁石通竅聰耳。三個月后復診,劉嬸捧著新做的旗袍,臉上洋溢著久違的笑容:“現在能穩穩拿住繡花針了!”
在臨床實踐中,王硯不斷優化藥方。對于寒邪較重的患者,加用細辛、白芷溫經散寒;伴有眼部干澀的,配伍枸杞子、菊花養肝明目;出現味覺減退的,添用陳皮、砂仁醒脾和胃。吳明將這些經驗整理成詳細的診療手冊,在鎮上的廣播站循環播放。
立秋那日,鎮文化站舉辦“面癱防治”科普活動。王硯現場演示牽正散藥材的辨認,教居民如何預防面部受涼。人群中,林婉婷站在最前排,她的面容已基本恢復正常,正認真記錄著要點。課后,她主動分享康復經歷:“是王大夫的藥和鼓勵,讓我重新敢站在講臺上。”
深夜,王硯在藥房整理藥材。月光透過窗欞灑在白附子上,泛著柔和的光澤。手機震動,是小張發來的照片:他戴著印有“健康速遞”的快遞頭盔,嘴角上揚,露出燦爛的笑容。王硯望著照片,在新的醫案本上寫道:“牽正散加味方編織的不僅是草藥的力量,更是重塑顏面的希望。當歪斜的面容重新舒展,每一個自然的表情,每一聲暢快的歡笑,都是生命最生動的綻放。”
此時,煎藥室里新的牽正散湯藥正在沸騰,藥香混著晚風,飄向小鎮的每一個角落,為那些被面神經炎困擾的靈魂,帶去新生的曙光。